康復指導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
時間:2022-02-13 08:18:07
導語:康復指導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分析消化性潰瘍護理中針對性護理干預的實施效果。方法:研究對象為經我院收治的消化性潰瘍患者60例(2013年8月到2015年8月)。根據隨機方法劃分為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法)和研究組各30例(采用針對性護理方法)。對兩組最終的護理效果進行分析和對比。結果:給予不同的護理方法之后,研究組的護理總體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的護理總體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并發癥率低于對照組(P<0.05),有統計學意義討論:對消化性潰瘍護理患者采用針對性護理方法,效果顯著,患者滿意度高,值得在臨床醫學上大力推廣使用。
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康復醫學的重要性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骨科術后給予患者康復指導,對患者的功能恢復有重要作用,可加速患者恢復速度,使致殘率大大降低。對患者進行康復指導時,要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循序漸進。本組研究針對本院60例骨折手術患者進行術后康復指導,效果較好,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骨折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60例。觀察組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齡17-56歲,平均(30.4±3.6)歲,上肢骨折41例,下肢骨折19例;對照組中,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齡18-54歲,平均(31.2±3.1)歲,上肢骨折39例,下肢骨折21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方面差異不顯著,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本組患者術后未進行康復指導,僅給予基本護理干預措施,由患者自然恢復。觀察組本組患者在基本護理干預的基礎上給予康復指導。具體措施如下:(1)康復護士選擇。護理學領域內,臨床護理及康復護理都屬于重要分支,其理論基礎是相同的,但護理目標有差異,護理方法也不同[1]。因此,對康復護士選擇中,首先以骨科臨床護理經驗豐富的護士為主,對其進行康復技能和知識的培訓,使其具備康復指導護理的能力。(2)物品準備。骨科患者進行肢體功能鍛煉中主要包含被動鍛煉與主動鍛煉兩部分,除了自身肢體活動外,還可借助不同的鍛煉器具。所以,在向患者進行康復指導中,還應該為患者提供床上拉環、握力器、床位拉帶、上肢拉力器及沙袋等器具,便于患者進行功能鍛煉[2]。(3)功能鍛煉計劃制定。對患者進行準確評估,對患者住院時、術后的功能情況進行評價,如肌力、關節活動度、疼痛、肢體腫脹情況等[3]。手術醫生查房時,跟隨醫生對患者手術方案及治療效果進行了解,對翻身、肢體關節活動、站立、行走等最佳時機進行確定,針對不同患者制定不同的功能鍛煉計劃。(4)康復訓練指導。①康復知識講解及方法指導。骨科患者由于石膏固定、牽引、外固定架等,肢體處于制動狀態,患者對如何鍛煉也不了解,甚至認為鍛煉對骨折愈合有不良應,應該安靜休養。所以,護理人員應該結合患者評估情況,將功能鍛煉知識及方法講解給患者及陪護人員,讓患者了解康復鍛煉的目的,并且掌握正確的鍛煉方法。②提供骨科康復護理資料。向患者及家屬提供康復護理讀物,讓患者樹立起良好的康復醫師,對訓練的方法能夠科學的掌握,積極的參與到康復鍛煉中。③協助患者完成每日訓練內容。對于骨折患者而言,盡管其對康復鍛煉的重要性完全了解,但是由于患者存在體力不支、疼痛、認識不到位或情緒不佳等因素的影響,康復鍛煉很難堅持,往往沒有強度、沒有規律。護理人員應該對患者每天鍛煉情況進行監督,敦促患者完成康復鍛煉內容,對患者進行鼓勵,讓其能夠克服懶惰、怕痛的心理,按質按量完成鍛煉任務。④體位護理。骨科康復護理中,體位護理是重要內容之一。由于骨折患者需要長時間臥床休息,且肢體活動受限,不同部位、不同手術對肢體擺放及體位要求都不同,在康復過程中,應該借助人體力學原理[4],對患者肢體位置及生理曲度對功能的影響注意檢查,采取舒適位、功能位及良肢位,盡量讓患者保持身體放松,避免對患肢進行壓迫。可對肢體畸形有效預防。
1.3療效評價。治愈:未出現關節僵硬、關節活動受限、肌肉萎縮等并發癥;無效:有輕度、中度、重度關節僵硬、關節活動受限、肌肉萎縮等并發癥發生。
1.4統計學方法。對所有患者資料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用百分比表示,P<0.05為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經過護理,觀察組中58例患者痊愈,2例患者有輕度關節活動受限,康復率達到96.67%,對照組中49例痊愈,11例出現輕度并發癥,其中6例關節活動受限、3例關節僵硬、2例肌肉輕度萎縮,康復率為81.67%,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骨折患者術后康復治療中,采用康復指導護理方法,要求護理人員對患者的心理狀態也要充分了解,與患者多溝通,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在此基礎上,向患者介紹康復鍛煉的原理、方法等,并為患者安排好鍛煉的內容,讓患者積極接受康復治療,促進其肢體功能的恢復。此外,護理人員要具備責任心,注重自身業務能力和素質的提升,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知識,培養自身良好的職業能力,目的是為患者提供優質的康復護理。本組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護理中應用康復指導,康復率達到96.67%,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骨科患者術后康復鍛煉,對患者肢體功能的恢復效果明顯,加快了患者恢復的速度,提高了治療的效果,在臨床中值得推廣應用。
作者:陳芳 單位:云南省文山州人民醫院
參考文獻:
[1]高金寶,石曉云,張沉冰,等.醫護一體化護理模式在骨科患者術后快速康復中的應用價值[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31(03):3520-3522
[2]趙紅,史新春,王淑勉.預見性護理指引模式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中外醫療,2015,03(16):147-148+151
[3]譚放花.康復護理在骨科臨床護理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1,17(22):1529-1530
[4]李俊明.護理指導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探索[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30:264-265
- 上一篇:心理護理和人性化護理在骨科護理中的融合
- 下一篇:骨科護理中康復鍛煉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