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護理實驗教學論文

時間:2022-05-16 08:38:53

導語:兒科護理實驗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兒科護理實驗教學論文

兒科護理實驗教學在《兒科護理學》課程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它不僅是搭建理論教學與臨床實踐教學的橋梁課程,也是兒科理論聯系實際,鍛煉學生動手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優化行為引導教學模式,可以逐漸轉變教師傳統陳舊的教學觀念,樹立起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1]。以發展學生的能力為本位,教師由原來的”教”為主,轉向以“導”為主,側重于指導和輔導,師生之間形成互動、互助,融洽和睦的關系,給教師注入強勁的教學動力,教學風貌煥然一新。行為引導型教學法所體現的先進理念,展示了現代教學方法發展的重要趨勢,是提高醫學高等教育教學質量的一種有效途徑[2]。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采取整群抽樣方法選取2014、2015級護理本科4個班級學生共120名作為研究對象。實驗組60名學生應用行為引導教學法,對照組60名學生以傳統方式教學。兩組學生年齡、性別、其他學科平均成績均衡性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1.2教學內容。主要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程序3個方面進行研究如何優化行為引導教學模式,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教學內容:實驗組制定新的教學大綱,對照組按原大綱不變。教學方法:實驗組主要運用案例教學法、項目應用法、角色扮演法、模擬教學法;對照組主要運用傳統教學方法。對照組采用傳統實踐教學方法,即教師邊講授邊演示,將理論知識、操作要點、注意事項等灌輸給學生,然后學生被動模仿,教師矯正。1.3統計方法。采用Epidate軟件進行收集數據的錄入,全部數據整理量化后,采用雙向錄入,鎖定數據庫,數據拒絕修改,保證資料錄入的準確性。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學習效果調查結果。實驗組學習效果、學習興趣、課堂氣氛、知識掌握程度、運用知識能力等方面的評價顯著高于對照組(均P<0.05),兩組對教學效果的評價比較見表1。2.2成績對比分析。實驗組91~100分占8.20%,81~90分占42.62%,71~80分占31.15%,60~70分占14.75%以及60分以下占3.28%,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3.1改變教師教學觀念。優化行為引導教學模式,可以逐漸轉變教師傳統陳舊的教學觀念,樹立起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3]。以發展學生的能力為本位,教師由原來的”教”為主,轉向以“導”為主,側重于指導和輔導,師生之間形成互動、互助,融洽和睦的關系,給教師注入強勁的教學動力,教學風貌煥然一新。行為引導型教學法所體現的先進理念,展示了現代教學方法發展的重要趨勢,是提高醫學高等教育教學質量的一種有效途徑[4]。3.2促進學生主動學習。行為引導教學模式的實施,使學生原來的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自己愿意探求、愿意實踐、愿意鞏固,自然改變了原來的陋習,形成了較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習成績不斷地提高。行為引導型教學法不僅僅是一種教育教學的方法,更代表一種教育教學理念。3.3“教”與“學”的積極性。行為引導教學模式的實施,很大程度上轉變了傳統教學以教師為中心的觀點,以教師為中心轉向學生為中心,新的課堂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了自主學習的機會,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5]。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在教師引導下,學生自己去發現、去討論、去講解、去評價,相信學生的學習能力,鼓勵表揚學生,充分肯定學生的學習成果。民主的課堂氛圍,縮短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密切了溝通、交流,加強了教學合作,充分調動了“教”與“學”的2個積極性,形成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的好局面。

4小結

基于團隊的學習模式與行為引導教學法相結合不僅推動了教學的革新,而且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既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又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體現了“以能力為主”的價值取向,使教學質量得到更大提高,且學生的綜合能力也顯著提高,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培養出更多新型的、高素質的人才。

[參考文獻]

[1]羅平,陸紅梅,張徐寧.行動導向教學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明[J].醫學教育,2008,46(36):117-118.

[2]李華偉,董海靜,孫曉燕,等.行動導向教學在基礎護理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護理管理,2013,13(9):49-52.

[3]邢立輝,于葵花.行為引導型教學法在臨床護理教學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護理研究,2013,27(4):1129-1131.

[4]劉彤崴.行動導向教學法在醫學生護理技能課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4,20(22):20-22.

[5]王軍強.行為導向教學法在高職教育中的模式探索[J].中國成人教育,2011,27(8):125-126.

作者:魏洪娟 張英艷 單位:齊齊哈爾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