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護理案例教學法研究
時間:2022-12-10 09:44:33
導語:骨科護理案例教學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探究骨科護理教學應用案例教學法的效果。方法選擇于2016年5月—2018年5月進入該院骨科實習的64名護理人員為研究主體對象,利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所有人員劃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各組32名;對照組成員實行常規教學法,觀察組成員實行案例教學法,對比兩組成員的考核成績及教學方法評價結果。結果對照組與觀察組操作成績、理論成績及病歷書寫成績各項指標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與觀察組自主學習能力、文獻檢索能力及教學方法滿意度各項指標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骨科護理教學應用案例教學法的效果顯著,能明顯提高各項考核成績增強自主學習能力及文獻檢索能力,值得在臨床教學領域使用及推廣。
[關鍵詞]骨科護理;案例教學法;應用效果
作為兼顧互動性及開放性的新型教學模式,案例教學無法脫離事前周密策劃及準備的支持,主要通過向學生發放特定案例用于提前閱讀實現學生間廣泛討論得出活動交流經驗,并且案例教學傾向于將理論知識與新興觀點、以往經驗及知識信息相結合,碰撞學生思維,確保其得到啟發[1]。同時,案例教學中案例不止是用于闡明事實的實例,更是為了達到教學目標以事實為基礎所編寫的例子,適用于課堂分析及課堂討論幫助學生得出討論結果,進一步增強學生問題分析能力及問題解決能力[2]。從目前我國骨科教學水平來看,輕實踐重理論情況相對嚴重,尤其是骨科護理教學中理論知識涉及方面較少,客觀上要求教師側重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鑒于此,該文重點探究骨科護理教學應用案例教學法的效果,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進入該院骨科實習的64名護理人員為研究對象,利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所有人員劃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各組32名。其中,對照組32名成員均為女性,最大年齡為30歲、最小年齡為22歲、中位數年齡為(26.5±5.3)歲;觀察組32名成員均為女性,最大年齡為31歲、最小年齡為23歲、中位數年齡為(25.6±5.2)歲。結合上述資料發現,兩組成員各項資料中年齡及性別等基本信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具備研究對比的納入機制,并且兩組成員均自愿簽署實驗同意書以提前了解實驗內容及實驗流程,該實驗得到醫院及學院批準同意。1.2教學方法。對照組成員實行常規教學法,即教師緊扣教學任務及教學大綱向學生講解具體內容,學生自行記錄知識要點。觀察組成員實行案例教學法,即:①為了保證教學效果深化教學印象,教師以全面掌握豐富醫學資料為前提條件,仔細篩選教學案例突出案例呼應教學內容的作用,全面整理源自臨床一線的病例資料,將教學內容與臨床典型病例資料相結合匯編形成相應的輔助教材,便于學生深入探討深刻分析;②教師必須靈活運用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手段收集疾病臨床體征制作成教學課件,幫助學生以直觀角度為出發點理解知識深內容深化教學印象,帶領學生巡視病房、詢問患者病史及查看臨床體征,實現獲取第一手臨床資料的目標,進一步提高教學有效性,拓展學生學習視野,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及主動性;③由于課堂討論氛圍與問題設置有效性間存在著密切聯系,換而言之討論問題設置越直接越能引發學生深思,越能活躍學生思維及課堂氛圍,例如以骨科手術圍術期護理內容為例,教師帶領學生通讀全文后向其提供患者具體病歷,結合患者實際病歷采取相應的護理實施措施,尤其是護理前期準備、手術過程護理及麻醉后可能出現并發癥等,并且立足于教學難點內容及教學大綱提出相應的討論問題,鼓勵學生表達自身意見;④受教學是一項兼顧啟發性及思考性過程的影響,其應用效果與教師是否能于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自身引導作用,鼓勵學生自主思考間存在著密切聯系,教師可將課堂討論劃分為小組討論及全體討論,討論時不得忽略自身引導作用,尤其是教學重點內容及難點內容時予以相應的CHINAHEALTHINDUSTRY指導,預防學生偏離病例討論主題,并且相關問題盡可能于討論過程中進行分析,尊重學生教學主體地位,一定程度上增強學生問題分析能力及問題解決能力。1.3判定標準。統計兩組學生操作考核成績、理論考核成績及病歷書寫成績,并且向兩組成員發放該院自行研發的教學方法,評價調查問卷分別納入自主學習能力、文獻檢索能力及教學方法滿意度等指標記錄其例數[3]。1.4統計方法。該次實驗經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所獲取的相關數據,其計量資料表現形式為(x±s),二者對比研究以t為標準完成檢驗;其計數資料表現形式為(%),二者對比研究以χ2為標準完成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考核成績對比。經應用,對照組與觀察組操作成績、理論成績及病歷書寫成績各項指標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2.2兩組教學方法評價結果對比。經應用,對照組與觀察組自主學習能力、文獻檢索能力及教學方法滿意度各項指標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一般說來,案例教學主要通過應用教學案例創設真實性較高的教學情境,促使真實病例與實物、影像及圖文間相結合激發學生思考問題及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增加教學雙方間良性互動,提高課程靈活性及開放性,增強學生護理問題自主解決能力,以達到推動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4]。同時,傳統教學法側重于突出帶教教師的作用,主張帶教教師單獨開展骨科相關專業護理理論知識傳授,將教師視為教學活動的主體,提倡學生以帶教教師思維為出發點完成學習任務[5]。相較于傳統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尊重學生學習主體地位,主要通過引入教學案例等方法發散學生思維,而以案例為導向的教學方法對于實驗室師資隊伍的要求相對嚴格,能指導學生秉持循序漸進的學習原則逐步適應教學進度及教學氛圍,客觀上要求學生提前詳細閱讀理論知識點,便于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不斷拓展自身知識積累取得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由于基層醫院自身教學水平有限,客觀上要求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做好網絡教學案例資源庫的建設工作,邀請各個專業領域臨床教育專家提前錄制案例教學視頻再依次上傳至網絡平臺,實現教學資源有償共享,進一步提高各個學習成員的臨床實踐水平[6]。
從骨科護理教學角度來看,帶教教師向學生提供更多真實性強的案例及實踐經驗,充分發揮案例教學的作用,幫助學生對臨床治療及臨床護理得出更為深層次的理解及認識,明確護理工作重點內容及難點內容。此外,骨科護理帶教教師盡可能向學生提供真實性較強的案例,充分發揮案例教學的作用促使學生對臨床治療及臨床護理形成自身理解認識,幫助學生明確護理工作的難點內容及重點內容,確保學生將自身所理解的理論知識靈活運用于實踐層面[7-8]。綜上所述,骨科護理教學應用案例教學法的效果顯著,能明顯提高各項考核成績增強自主學習能力及文獻檢索能力,值得在臨床教學領域使用及推廣。
[參考文獻]
[1]朱俊霞,廖碧瓊.案例教學法在骨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8(19):18.
[2]羅賢通,張菊花.改良案例教學法在外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18,36(12):103-104.
[3]陶雯,種佳.案例教學法在醫高專外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才智,2018(13):10.
[4]趙博.案例教學法在臨床外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13):170.
[5]王野.案例教學法結合PBL在護理大專藥理學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衛生職業教育,2018,36(4):52-53.
[6]韋艷娜.案例教學法在護理學基礎教學中的應用[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15):178.
[7]張劍青,劉鵬飛,張巧芬.情景與案例教學法在社區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全科醫學,2014,12(3):470-471.
[8]易淑明,成建初,鄭曉妮.Seminar-案例教學法在外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13,13(10):1190-1193.
作者:邱惠 單位:大竹縣人民醫院骨科
- 上一篇:外科護理學教學改革創新研究
- 下一篇:老年骨科患者術后護理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