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護理管理的運用效果

時間:2022-02-19 11:06:06

導語:優質護理管理的運用效果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優質護理管理的運用效果

摘要:目的:研討優質護理管理方案在臨床護理中的運用效果。方法:隨機將近期我院消化內科診療的82例住院患者分組,對照組41例按常規模式護理,觀察組41例實施優質護理管理方案干預,針對兩組的總體護理情況作比較和評估。結果:在護理總滿意度上,觀察組為95.1%,與對照組的80.5%對比有明顯增高,有統計學意義(P<0.05)。相對對照組而言,觀察組的sas與sds量表評分均有明顯下降,而平均住院日有明顯縮短,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取優質護理管理方案強化干預,總體護理效果更理想,更利于患者康復與情緒的改善,適合臨床推廣。

關鍵詞:優質護理管理;臨床護理;運用效果

護理是現代醫療機構對病患提供衛生服務與行為指導的過程,其內容涵蓋生理、心理、精神與社會等各個層面,對于防治病情、改善預后均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如何讓護理服務真正落實到位,讓患者、家屬乃至社會對醫院形象改觀,精心規范的護理管理模式十分關鍵。本文針對我科41例住院患者實施優質護理管理并設對照組作比較,總體護理情況較理想,現闡述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82例住院病例資料來源于2014年8月至2015年3月,其中男有46例,女有36例,年齡分布19~63歲,平均43.5歲;疾病分型:腸炎者32例,十二指腸潰瘍者19例,胃潰瘍者24例,復合型潰瘍者7例。研究前,全組均已在知情文件書上簽字,排除伴心腦血管重癥、精神異常或聽說障礙者,通過隨機對照試驗的方式分為兩組研究,組間一般數據均相似,P>0.05,適合統計。

1.2方法

對照組41例按常規模式進行護理,包括基礎性護理、指導檢查和對癥處理等。觀察組41例選擇優質護理管理方案干預,包括:①由責任護士負責患者的基礎護理、病情監測、健康宣教和心理疏導等系列工作,每名護士固定管理的患者最多8名,以確保護理服務的全面與連續性,同時也可增進彼此關系。②準確掌握患者的基礎資料信息,評估其住院期間的炎癥程度、病情恢復情況,分析可能誘發不良事件的因素,再以表格形式匯總,以便在護理管理時,有針對性地落實護理服務,并盡量消除或避開不良因素[1]。③每月定期組織培訓和考核,以提高醫護人員的責任意識,強化服務技能,積極對待護理工作;每日嚴格做好病區的清潔與消毒工作,以提高患者住院期間的舒適感,同時叮囑其注意日常清潔、營養飲食和規范用藥等。④護理管理期間,主動與患者溝通,由我科具備心理學知識的護士施行心理疏導,并借助多優質護理管理的運用效果探討李穎(河南省蘭考縣中醫院,河南開封)摘要:目的:研討優質護理管理方案在臨床護理中的運用效果。方法:隨機將近期我院消化內科診療的82例住院患者分組,對照組41例按常規模式護理,觀察組41例實施優質護理管理方案干預,針對兩組的總體護理情況作比較和評估。結果:在護理總滿意度上,觀察組為95.1%,與對照組的80.5%對比有明顯增高,有統計學意義(P<0.05)。相對對照組而言,觀察組的sas與sds量表評分均有明顯下降,而平均住院日有明顯縮短,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取優質護理管理方案強化干預,總體護理效果更理想,更利于患者康復與情緒的改善,適合臨床推廣。關鍵詞:優質護理管理;臨床護理;運用效果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01.159媒體技術、健康講座和資料手冊等方式,向患者普及胃潰瘍、腸炎等疾病知識,讓患者對自身病情有一個全面且客觀的認識,從思想上減輕負擔,化被動護理為主動配合。

1.3觀察指標

通過焦慮/抑郁自評量表(SAS/SDS)[2]估測兩組對象的情緒改善情況,同時記錄其平均住院日,通過問卷形式調查其對服務內容的滿意情況,選項有非常滿意、滿意和一般3項,發放問卷82份,回收率100%。1.4統計學方法通過SPSS17.0校對全組數據,由χ2和t檢驗,統計學意義由P<0.05描述。

2結果

2.1護理滿意調查情況

經相應方案護理,觀察組的護理總滿意度達95.1%,與對照組的80.5%對比有明顯增高,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下表:

2.2平均住院日與情緒改善情況

相對對照組而言,觀察組在護理方案干預后,其SAS與SDS量表評分均有明顯下降,而平均住院日有明顯縮短,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下表:

3討論

消化內科疾病多數起病較急,病因復雜,易給患者帶來腹部脹痛、惡心、腹瀉和嘔吐等不適,雖經早期規范治療可痊愈,但住院期間仍可能因各種因素而影響預后。因此,積極尋找一種符合現代醫療機構開展要求的護理管理模式,對于改善患者預后、提高醫院綜合服務能力顯得尤其重要。優質護理管理是目前基于常規護理提出的一項新型服務模式,主張以人性化護理服務為理念,從心理、精神、生理和社會等多方面制定措施,從而為患者提供最優的護理管理。自2010年始,我國衛生部即要求在護理管理工作中施行該護理服務方案,以總體上提高醫療機構的護理服務質量和安全。劉揚[3]研究從心理護理、基礎護理、飲食護理和護理拓展等幾方面對30例病人實施優質護理,表示這對促進患者康復具有積極意義,且護理滿意度高達93.3%。本組研究中,我科在日常護理工作中融入優質護理管理理念展開護理管理,結果發現,觀察組護理后的總體效果相比對照組明顯得到優化,其護理總滿意度達到95.1%,且相對而言,觀察組在SAS、SDS量表評分與平均住院日上也得到了更明顯改善,與上述研究結果基本相符[2-3]。

綜上所述,采取優質護理管理方案強化干預,總體護理效果更理想,更利于患者康復與情緒的改善,適合臨床推廣。

作者:李穎 單位:河南省蘭考縣中醫院

參考文獻:

[1]陳新蓮.優質護理在消化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5(7):235.

[2]陳立梅.優質護理服務在醫院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3,19(24):3001-3003.

[3]劉揚.消化內科護理管理中優質護理的應用效果[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4,1(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