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患者療養按摩重要作用
時間:2022-04-28 10:51:00
導語:腫瘤患者療養按摩重要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按摩是中國傳統醫藥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免去人們打針吃藥之苦。據馬王堆漢墓記載,遠在先秦時期,就有了推拿一詞,在明代以前稱作按摩,漢代以前稱作按蹺,按摩而在殷代稱作“拊”。按摩包括整體調理和局部按摩。通過按摩可以調整人體陰陽平衡,消炎止痛,舒筋活血,使人體氣血運行暢通,新陳代謝正常,臟腑功能平穩,而達到健康的目的。按摩治療疾病的主要理論基礎是:中醫的五行學說,陰陽學說,臟腑學說,經絡學、腧穴學理論,足底及手掌特定反射區的理論。
1整體調理
即是調整各個臟腑的功能,使人體內環境穩定,向健康方向發展。在中醫的基礎中人的五臟與五行四季、時辰等都是相對應的,當一臟有病時可以牽連其它臟器受累。從五行的生克乘侮角度而言,可以通過調整相關的臟腑,利用補瀉可以調整病變的臟腑。
2局部按摩
局部按摩包括足底按摩、手部按摩、局部腫塊按摩。
2.1足底按摩
人體有許多在結構、功能邊界相對完整及相對獨立的部位,它包含有許多整體信息,并與全身健康有密切關系。按壓這些局部區域能夠治療相關的臟腑器官病征。人體各個系統都彼此保持密切聯系,人體的體表和內臟到處有豐富的感受器官,感受器接受到外界或體內環境的變化就會引起神經傳導,沿傳人神經到中樞神經,中樞神經進行分析綜合產生新的神經沖動,再經傳出神經傳至感受器,腺體或肌肉使之作出相應的反應,這就是神經反射的過程。足部分布著許多神經未梢構成的觸覺、壓覺和痛覺等感受器,其信息傳遞的途徑是足部脊髓大腦,而脊髓又與各個臟腑器官相連接,因此足部存在著人體各部位和臟器的信息。刺激足部可以傳送信息到全身。中醫學認為經絡在人體上是運行血溝通五臟六腹四肢骨骸九竅皮光筋肉等的通路,同時也是祛除病邪,發揮藥物性能和感受刺激的通路。人體的十二經脈中有六條經脈到達足部,又與另六條經脈相關連,因此加強了足部與各個臟腹器官的聯絡,形成全身的統一性和整體性。按壓足部的不同部位,可促進氣血流暢,協調臟腑功能,調節陰陽平衡,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2.2手部按摩
手部按摩是因為十二經中有六條經脈直接循行于手部,手部這些經脈與相應的臟腑組織及器官形成了密切聯系。通過按壓刺激手部經脈上的腧穴,可以調整該經脈的疾病,從而起到治療效果。《靈樞衛氣》篇中出現了十二經標本。本有根本始發之意,分布于四肢末端,標與本相對,分布于頭面、胸、腹部。《靈樞根法》篇提出根法理論,根為根本極好源始生之意治有結聚,歸結之意,該篇中指出根穴在下肢而結穴在頭部軀干部標本,根治理論反映了四肢末端腧血具有治療頭面,軀干部疾病的作用。手部有一個全息反應區。通過對這些全息反應區的刺激可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全息反應區會于全息理論,是在實踐中不斷摸索總結出來的,人體內部組織器官縮影投射于手上即全息反應區,反射臟腹的形狀雖各不相同,但都是一個小區域而不是一點,通過反應刺激,可以對相應臟腑進行調整,即可做為保健按摩,又可作為治療按摩。在手部按摩中還有一種方法是第二掌骨側診病、治病法,第二掌骨就像人體的整個縮影,如果機體上的某個器官有病就可在第二掌骨側相應的器官反應點反映出來。應用它可以診斷、治療疾病。
3講究手法是取得治療效果的關鍵
根據辯證而確立的按摩治療八法是按摩臨床上治療疾病最基本的。八法分別是溫、補、散、通、瀉、汗、清。
腫瘤:病為消耗性疾病,伴隨它的生長,人體逐漸虛弱,最后致病人臥床不起,中醫講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凝。而久臥又傷氣,致使氣不能運血也就是說氣虛不能推動血液運行。疼痛產生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氣血不榮而產生疼痛,這種疼痛是虛疼,一般為隱隱作痛,痛無定處,得暖得按則稍緩。而另一則是氣血不通所造成的疼痛,腫瘤是一個實物,當它生長在某一處時使該處氣血流通不暢,而產生疼痛,這種疼痛一般痛有定處,如針刺感。不論是不通或不榮所造成的疼痛都給人體造成很大的精神負擔,而按摩推拿按著經絡循行進行按摩,使經絡血液運行加快,氣血運行暢通,從而緩解病人的疼痛,消腫散積,軟堅散結,而達到治療目的,使病人早日康復。但不論是局部按摩,或整體調理都需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單純一次兩次或可改變局部或全身癥狀但達不到理想的治療效果。
4.1腧穴點穴按摩
4.1.1足太陽膀胱經上左背部對應排列著十對與臟腑關連的腧穴,通過點按這些腧穴可以調節臟腑的功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來抵制腫瘤細胞的生長。腫瘤患者可以帶著腫瘤細胞共同生存,這就需要有一個不適合腫瘤細胞生長而適合正常細胞生存的內環境,這也就需要充分調理好各個臟腑的功能,使各臟的細胞生存在適合它生存而不適合腫瘤細胞生存的內環境中,這就可以通過點按背部腧穴來完成,腫瘤患者作完手術及放化療之后,身體極度虛弱,大量正常細胞有待再生,氣血運行不暢。這時做一個全身的整體按摩,使氣血運行加快,將有助于正常細胞的再生,使患者早日康復。
4.1.2足底及手部待定反射區按摩。通過刺激反射區,通過神經體導而調節臟腑功能,使臟腑處于正常的工作狀態。此法尤其適合手術后及放化療后的患者,手術及放化療后,該臟腑有一個新條件下的適應過程,可以通過足底按摩來刺激神經傳導而使該臟腑早日進入正常動作狀態。
4.2局部病變部位按摩手術及放化療后的患者,該手術部位氣血運行有一定的淤滯或不能濡養該部位,而通過局部的按摩,使該處氣血運行良好,從而能使該臟腑早日恢復正常的功用。
總之,中醫按摩對腫瘤患者有百益而無一害,使患者早日回到正常人的生活中去,早日康復。
- 上一篇:人勞局行風效能建設指導意見
- 下一篇:縣環保局縣委權力公開落實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