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癱患者康復監護認識

時間:2022-06-06 09:57:00

導語:偏癱患者康復監護認識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偏癱患者康復監護認識

偏癱是腦卒中最常見的后遺癥,大約80%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肢體功能障礙。腦卒中即腦血管意外或腦中風,是一種能對中老年身體健康甚至生命帶來嚴重威脅的臨床常見病,大約50%的腦卒中幸存者伴有明顯的偏癱后遺癥[1,2],對患者的心理產生了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同時也為社會、患者家庭帶來了重大負擔。因此,做好偏癱患者的肢體康復護理和心理護理是腦中風護理工作的關鍵所在,同時,對偏癱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和早日康復具有積極作用。2006年7月~2011年8月對我院80例腦卒中偏癱患者給予康復護理訓練,取得了滿意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2006年7月~2011年8月接受治療的腦卒中偏癱患者80例,男40例,女40例;年齡39~78歲,平均年齡53.9歲。經CT和臨床診斷得知:52例腦出血;28例腦梗死,其中15例腦栓塞形成,13例腦血栓形成。

1.2護理方法

1.2.1心理護理

偏癱患者喪失活動和生活自理能力,感覺又為家庭帶來經濟上的重擔,患者容易產生消極、煩躁、恐懼等心理反應。因此,針對患者的此種心理情況,護士應積極開導患者正確面對疾病,增加患者與疾病抗爭的信心,也可讓治療、康復效果好的患者做榜樣,幫助患者盡快擺脫負面心理。

1.2.2體位護理

①急性期護理:由于癥狀明顯,患者須臥床休息,將肢體處于正確、舒適的體位,從而避免患者肢體關節發生脫位或變形,其中側臥位是最重要的臥姿體位。每2小時應改變一次體位,但依據患者的年齡、營養情況等可做適當調整[3]。②穩定期護理:可通過進行早期肌肉按摩和上肢關節的伸屈、外展和內旋等運動來調整神經細胞的興奮性,保證運動的正確輸出,促進患者實質性康復。

1.2.3主被動運動護理

在患者上下肢所有關節范圍內活動其每個關節,從患者肢體的近端關節到末端關節包括大、小關節,每日2~3次。當患者處于意識清醒,生命特征穩定的狀態時,可及時對患者采取主動運動以促進其肢體活動功能的快速恢復。主要包括:①床上移動,此運動應在醫務人員和康復治療師的指示下實施。②橋式活動,通過鍛煉股四頭肌、臀肌、腰背肌等,有效避免行走拖步和甩髖等不良后遺癥的發生。③Bobath握手[4]。

1.2.4語言護理

語言是人類與外界進行溝通的最直接、最重要的交流工具,存在語言障礙的患者都期望自身語言交流能力可以得到快速恢復,但臨床觀察中,語言能力恢復速度較肢體能力恢復慢,所以醫務人員應盡早對患者的語言、進食等能力進行訓練,要求家屬經常和患者交流對話,利用多種刺激來加強患者的應答能力,并可通過認人、做簡單加減法、聽音樂提高患者的語言功能。

1.2.5基本生活能力和行走護理訓練

在以上護理練習的同時可進行一些諸如進食、洗臉、梳頭、刷牙、穿衣、脫衣等基本生活能力的練習,每日堅持3~4次,每次30分鐘。隨著患者肢體功能的逐漸恢復,可對患者實施邁步行走訓練。第一步原地踏步訓練,患者手扶拐杖,醫務者站于患側,協助患者先伸出手杖,再邁肢體,使患者的身體重心移向身體一側,醫務者輔助支撐患者的膝關節,隨后邁開健康肢體完成一個周期,重復練習直至患者可以獨立行走。

1.2.6后遺癥護理

部分偏癱患者會伴有痙攣、肌無力、軟癱等后遺癥,為了利用肢體殘存功能,可通過對患者實施按摩、翻身運動、床上訓練、坐起、坐位和站起、站位平衡訓練等康復護理方式,避免肢體功能退化和肌肉萎縮。

1.3評定方法

通過Brunnstrom分級方法對偏癱患者行康復護理后的肢體活動能力進行評斷和分析[5]。

1.4數據處理

利用SPSS12.0軟件對護理后得到的數據進行處理分析,P<0.05代表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護理前后患者Brunnstrom運動能力的比較

護理前后偏癱患者的上下肢肌力的比較差異具明顯的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2.2康復護理后患者的康復情況

本組80例偏癱患者經過及時治療和有效康復護理后,69例(86.3%)完全恢復,可勝任正常工作,6例可生活獨立自理,3例仍需借助拐杖行走,僅2例生活不能自理,需由他人照顧,具體見表3。

3討論

本組患者接受護理后取得了滿意的臨床效果,86.3%患者完全恢復,7.5%能夠生活自理,3.8%需依靠拐杖活動,僅2.5%生活不能自理,此結果表明規范系統的康復護理對偏癱患者的早日康復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肢體活動和生活自理能力,并可達到降低殘疾的目的。人腦具高度的可塑性,主要是機體動態功能的重新適應和組織的結果,所以不論是在損傷早期還是在后期,功能康復恢復訓練都有著十分重大的到意義。同時,肢體運動功能再訓練對患者而言是一個漫長又艱巨的過程,醫務人員應具有深厚的同情心、責任心,耐心地為患者講訴康復護理的重要性,鼓勵其樹立對抗疾病的信念,從而最大限度地促進患者恢復肢體功能,并從本質上減輕痙攣、誤用及肩手綜合征等后遺癥的發生,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