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出血病患護理認識綜述

時間:2022-06-11 08:37:00

導語:腦出血病患護理認識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腦出血病患護理認識綜述

高血壓性腦出血,指原發于腦實質內的出血,究其主要病因為高血壓動脈硬化,該病的臨床癥狀往往較為嚴重,是老年人臨床常見的急危重癥之一[1],我院神經內科自2010年6月對150例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施以綜合護理干預,收到了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神經內科自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所收治的150例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全部患者均符合高血壓性腦出血的診斷標準。全部150例病例中,男81例,女69例;年齡為49~79歲,平均年齡為67.9歲;全部患者均有高血壓病史,病程為3~19年,平均病程為7.2年;均經過顱腦CT證實為腦出血,均排除了外傷性和其他非高血壓原因所致的腦出血,24h內入院,出血量為15~100mL,出血部位分別為在基底節區者75例,腦室49例,腦干15例,小腦6例,其他5例;入院時淺昏迷者89例,中度昏迷者45例,深昏迷者16例。

1.2治療方法

150例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中59例采用外科手術治療,91例采用內科保守治療,全部病例臥床休息并保持安靜,密切監測生命體征,注意瞳孔和意識變化,予多功能心電監護儀監護。予吸氧,保持呼吸道通暢。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予控制血壓,降低顱內壓,減輕腦水腫,改善腦細胞代謝,改善心肌供血、營養支持,抗感染,控制血糖,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及酸堿平衡等對癥治療。

2綜合護理干預措施

2.1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全部病例予持續心電監護,護理人員密切監測并認真記錄患者的生命體征的變化。瞳孔的變化是判斷病情變化及轉歸的重要指征之一[2],如患者意識障礙加重,一側瞳孔進行性散大,對光反應遲鈍或消失,脈搏呼吸減慢,血壓升高,提示可能繼發血腫或水腫加重,導致顱內壓升高,立即報告醫生以及時采取相應措施。

2.2口腔與呼吸道的護理

予全部病例做好口腔護理,以鹽水棉球擦拭口腔,2次/d,并予霧化吸入,2次/d,以防肺感染。保持呼吸道通暢,本組病例有5例深昏迷患者有舌后墜,用舌鉗將舌拉出,將頭偏向一側,及時清除口鼻腔內分泌物,予吸氧,改善缺氧狀態,以提高血氧含量和血氧飽和度。

2.3用藥護理

全部病例遵醫囑使用脫水藥、止血藥。在使用脫水劑時,應快速輸入,并注意各種脫水劑交替運用及時間間隔,以實現持續、平穩降顱壓的效果,并且切勿漏入組織中,以避免組織壞死發生;應用甘油果糖時,滴速應稍慢,過快能夠導致溶血、血紅蛋白尿。加強巡視,觀察有無藥物過敏、輸液反應等。

2.4飲食護理

腦出血患者多伴有咀嚼或吞咽困難,進食、進水應緩慢,以防嗆咳,發生嘔吐時迅速清除嘔吐物,必要時下胃管,食物為低脂低鹽、適量蛋白質、高維生素的流汁飲食,多食蔬菜、水果少量多餐,進食前需檢查胃管是否在胃內,每次不超過200mL,約2h1次,每日攝入食鹽不超過6g,攝入膽固醇應低于300g。

2.5心理護理

全部病例均為中老年患者,針對手術患者及家屬術前對手術的擔憂、緊張、焦慮等心理,護理人員需要向其耐心解釋手術的安全性、必要性、手術方法、過程以及注意事項等。在此過程中,對于失語患者,護理人員要善于動態觀察,從患者的面部表情獲得信息,情緒緊張不但增加了護理的困難,而且有時會使病情發作,因此,應讓患者充分了解其目的,并用自己的語言、表情以及精湛的技術消除其消極心理。

2.6預防并發癥

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術后并發癥較多,常見并發癥有壓瘡、深靜脈血栓、消化道出血等。確保患者的皮膚衛生,睡氣墊床,身體空隙處墊軟枕,定時翻身,增加營養攝入,注意按摩骨性突起及受壓處,以防壓瘡。上消化道出血是腦出血患者并發癥之一,神經功能紊亂后易引發應激性潰瘍,故對意識不清者,于術后第2天予鼻飼,以補充營養、增強體質,插胃管時動作需輕柔,以防傷及食道。護理人員需幫助患者進行肢體自動或被動活動,適當按摩四肢,抬高下肢,促進血液循環。

3結果

通過治療與護理,150例病例中,基本痊愈者76例,部分恢復者62例,自動出院7例,死亡5例,有效率為92%。

4討論

高血壓性腦出血是腦循環障礙性疾病,臨床以頭痛、頭暈、意識障礙、偏癱、失語等局灶性神經功能缺損為主要特征[3]。本病具有發病急、病情變化迅速、致殘率和病死率高的特點,應密切觀察病情,控制腦水腫和降低顱內壓是腦出血急性期處理的重要環節之一,能夠有效預防并發癥,對于康復期患者功能恢復及預防再次復發是極其重要的。本次護理觀察對150例高血壓性腦出血的手術及內科保守治療患者實施全方位的綜合康復護理,療效顯著,也得到了病人及家屬的普遍滿意,對改善預后及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具有重要意義,為其早日康復爭取了最佳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