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產科護理學實踐性教學模式探討
時間:2022-06-07 03:23:08
導語:婦產科護理學實踐性教學模式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提要:該文分析和闡述了傳統婦產科護理學實踐性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并從個人及該教研組的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與方法,其中包括教學理念的更新、“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統一實踐技能考評方法、加強技能教學、訓練及考核,健全臨床實踐性教學模式,提高實踐性教學質量等方面,以探索和建立婦產科實踐性教學的新模式,提高實踐性教學質量、培養符合現代臨床需要的高素質護理人才。
關鍵詞:產科護理;專業,護理;教育,醫學;教育改革
隨著我國近年社會健康事業的不斷發展,人們對健康越來越高的需求推動了臨床和醫學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由傳統應試教育模式向素質教育模式的轉變是醫學教育最重要的變革[1]。婦產科護理學實踐性強,在要求學生具有扎實理論功底的同時尤其強調對基本技術和技能的掌握和應用,因此,要強調婦產科護理學實踐性教學的重要性、重視學生臨床實踐能力的培養,以期培養高素質應用型護理人才。作者在婦產科護理臨床和教學實踐中不斷地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交流、思考與總結,逐漸建立了自己的、具有一定特色的婦產科實踐性教學新模式,達到了更好的教學效果、實現了設定的培養目標。
1傳統婦產科護理學實踐性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作者分析與思考發現,教師教學理念落后、教學內容陳舊、跟不上臨床發展需要是傳統護理院校內婦產科實踐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2]。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教師的教學理念落后
我國傳統的婦產科實踐性教學一直從屬于婦產科護理理論教學,學校和教師在理念和實際教學中均有意或無意地固守實踐教學是次要的、其只是課堂理論教學的從屬與補充的想法與做法。這種重理論、輕實踐的傳統教學模式已經完全不能適應目前社會與臨床發展的需求,更不符合培養現代高素質、臨床型護理人才的需求。
1.2教學方法及教學內容陳舊
基于以上的傳統教學理念,教師教學實踐中所實行的仍然是灌輸式、填鴨式的“教”與“學”。培養動手能力強、臨床型高素質護理人才的理念難以得到實踐和體現。事實上我國婦產科護理的實訓內容和操作方法多年來沒有及時更新[3],臨床護理技術和方法的實踐教學與臨床現狀脫節嚴重。
1.3實踐技能考評方法不盡完善
傳統考評標準中操作步驟所占權重較高,而更能體現綜合安排與人際交流能力的操作前評估和護患溝通所占權重過低;在利用護理程序進行整體護理能力考核方面一直缺乏有效手段[4]。
1.4實踐教學條件受限
婦產科疾病涉及女性生殖系統,患者在護理過程中普遍表現出害羞、焦慮等不配合甚至抗拒情緒,所以婦產科護理學實踐教學相對難度更大。婦產科護理學實訓室是學生實踐技能訓練的重要場所,但目前所用的人體模型仿真程度不高且價格昂貴已難以符合實踐教學的需要。
1.5臨床見習與實習教學效果欠佳
臨床見習與實習是護生成長為一名合格護士最重要的實踐性教學過程,對這一過程的重視與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護理實踐性教學的效果。由于傳統觀念與國人總體素質的影響,我國還很少有患者愿意將自己的隱私部位作為臨床教學內容來展示,同時婦產科護理的臨床教學活動還直接涉及女性的婚戀、生育等諸多隱私問題,而隨著我國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和法制教育的普及,患者也越來越多地注意到自己在接受醫療服務中所應享有的知情權、隱私權等權利,我國的法律及相關的行政法規也做了很多與時俱進的改變,因此,與其他專業相比,婦產科護理學的見習與實習在客觀上存在更多的困難和潛在的醫患糾紛,這些均為婦產科護理學實踐性教學的正常進行增加了難度。此外,如果臨床見習與實習管理不到位、學生實習的專注度不夠等也會進一步影響實踐性教學的實施與效果。此外,我國護理院校近年的招生數量顯著增長,而國內適齡考生數量卻在逐年下降,以及我國近年的醫患關系持續緊張所導致的護理崗位普遍缺乏職業安全感和職業榮譽感、護士的社會地位相對明顯下降等使得優質生源減少且不愿意報考護校。以上這些綜合因素使得目前國內各護理學校生源質量下滑和學生專業思想不穩定。
2實踐性教學的改革措施與方法
2.1改進校內實踐性教學環節
2.1.1更新教學理念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國家對衛生保健的投入也顯著加大,這些都大大釋放了人民群眾的就醫需求與能力,群眾對醫護技術與服務水平的要求與期待也越來越高,這導致臨床上近年要求護士在具有扎實護理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同時,能夠具有更多的人文關懷、人際溝通與心理照護的綜合能力。這種高素質護理人才的大量需求促使護理教學目標不應局限于傳統意義上讓學生學習更多的知識,而是要注重培養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基礎上的自我學習能力與綜合素質的提高[5]。因此,實施以能力培養為目標的實踐性教學理念是現代護理人才培養必然要求。
2.1.2統一實踐技能考評方法,制訂實用型實踐性教學計劃[6]
根據專業培養目標和醫院實際情況由任課教師與外聘專家制訂切實可行的實踐性教學計劃,合理安排實踐課的比例、項目內容并完善考核標準與要求,為婦產科護理實踐性教學提供理論依據和標準。
2.2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加強技能訓練及考核
2.2.1多種形式加強技能教學
2.2.1.1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技能操作水平。婦產科護理學的教學特點要求重視臨床過程與操作技能?!敖赢a步驟”是婦產科護理學中較難掌握的內容,在講授這一節時教師先播放正常分娩視頻,然后在實訓室進行演示,讓學生初步掌握如何進行會陰消毒、鋪巾、保護會陰等接產要領,再讓學生利用模擬人進行反復練習,最后再重復播放正常分娩視頻以讓學生在觀看中思考之前的操作缺陷與錯誤之處。通過這一系列教與學的過程,學生在直觀認識的基礎上更好地理解并掌握了這節課的內容。
2.2.1.2病案討論法。病案討論法形象、生動、具體,通過臨床病例分析能夠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與關注度,在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理解的同時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發現與解決臨床問題的能力。如在講授對產后出血患者的護理時,明確產后出血病因是教學的重難點,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展示以下2個病例可以有效地解決好這一教學難題。(1)患者1,28歲,足月臨產,因第二產程延長行胎吸助娩,新生兒體質量4000g,胎兒娩出時伴陰道持續大量流血,呈鮮紅色,有凝血塊。(2)患者2,已婚,25歲,孕40周,雙胎頭先露,自然娩出,產程進展順利。胎兒娩出后20min胎盤娩出,陰道陣陣出血,宮底平臍,子宮時軟時硬。請學生分別給出以上患者的主要診斷。軟產道損傷及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的特點通過以上2個具體病例得以形象展示,顯然病案討論法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與效率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
2.2.1.3角色扮演法。在教師指導下的角色扮演法實踐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針,讓學生充當演員或觀眾的角色,將傳統的被動學習轉變為在積極參與中的學習與體會。在“自然流產”一節的講授時,由于先兆流產患者的心理護理在治療中占有重要地位且學生又很難掌握,在教師的主導下安排即興表演,孕婦與護士的角色分別由教師和學生來扮演。教師在表演中形象生動地表達出先兆流產患者的2個常見心理問題,即胎兒能否保?。ū敬稳焉锬芊窭^續),以及胎兒能否健康(若保胎成功,胎兒是否健康)。引導學生通過已學的知識進行心理護理。這一方法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改善了教學效果。
2.2.1.4在教學中引進課堂辯論[7]。婦產科護理學教學完成一半后,針對目前剖宮產率居高不下且逐年上升這一大家關注的熱點問題,教師設計并布置了“剖宮產對母嬰影響”的辯論題,學生可自行選擇參與“剖宮產對母嬰有利”組和“剖宮產對母嬰有害”組。在先前的準備階段學生通過課堂學習與查找文獻資料積極充分地掌握了剖宮產對母嬰的可能影響。在學完婦產科護理學課程后兩組之間進行初賽,選出兩組優勝組進行最后的決賽。辯論賽明顯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有效地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2.2強化婦產科護理基本技能訓練與考核
課堂練習與課后訓練相結合及時重復與強化課堂上講解的各項操作技術,鞏固記憶。比如在“會陰擦洗“操作課后,本教研室安排學生在自習課和晚自習時間按組進行相互的操作練習,過程中教師可以輪流指導和解說。這一教學安排解決了實踐課時有限、實踐課中學生練習少的問題。一直以來,婦產科護理學考核大綱將婦產科護理學技能考核成績單列,嚴格執行考核制度不僅可以檢驗婦產科護理實踐性教學的質量,還可以促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自覺性提高[8]。此外,對考核成績不合格者進行強化訓練,在考核合格后才能進入臨床實習。
2.3健全臨床實踐性教學模式,提高實踐性教學質量
2.3.1加強臨床見習管理
在學生進入臨床實習前結合理論課適當安排臨床見習也是本教研室一直堅持的一個教學特色。除平時結合理論課適時安排相應的見習之外,在見習的形式與時間安排上本教研室還根據學生的想法與要求不斷地進行優化調整,比如近幾年來本教研室在暑假安排學生到三甲醫院進行至少2周的社會實踐。見習過程能讓護生盡早接觸臨床真實環節,激發護生學習興趣,也有助于鞏固和強化課堂理論知識、提高護生的護患溝通能力。
2.3.2加強臨床實習管理
臨床實習內容和標準及階段與出科考核的內容與要求的制訂在符合教學大綱要求的同時更強調這一過程的可操作性與每個環節的落實到位,比如護生在病房實習中要掌握婦產科手術患者的圍術期護理、產褥期的護理、母乳喂養指導、新生兒沐浴、婦科疾病患者護理計劃的制訂,填寫各種表格及記錄單。為達以上目標,具體要求是每位護生分管病床3~5張,每天查房時護生在床邊匯報患者基本情況并實施護理體格檢查,帶教教師則要提問并講解相關的醫護知識并規范護生操作。詳細的實習內容制訂和嚴格的實習管理保證了護生在實習階段臨床應用能力的迅速提高,并逐步理解和掌握整體護理的要求和方法[9]。此外,本教研室在人員和機制上持續加強對臨床實習質量的評估。在班主任參與實習管理的同時,本教研室還設立1名專職實習帶教教師,該教師全面負責管理所有實習醫院的學生,規定其每天要巡視醫院相關病區,及時同帶教教師及學生交流溝通,動態了解學生的實習及教師的帶教情況,做到及時發現問題與不足,提出改進意見。學生實習期間寫周記,帶教教師每周審閱并進行評價。婦產科實習結束時,帶教教師要對學生的??评碚?、基本技能、工作作風、服務態度等進行全面客觀的評價與評級。實習期間利用學生每月返校時間組織2次以上的婦產科護理學理論考試,考核重點是學生的臨床應用能力。在實習中后期學校再組織一次由系主任、專職教師和班主任組成的考查小組,對所有實習生的實習情況進行全方位的考查,以進一步保證實習任務的順利完成。
3小結
隨著現代醫學正在從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模式轉變[10],迫切需要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在婦產科教學中及時轉變教學理念,強化實踐教學,注重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有助于提高護理人才的培養質量,進一步促進現代護理教學的發展。作者根據多年來在婦產科護理臨床和教學實踐所做出的以上探索、思考與總結逐漸建立的婦產科實踐性教學新模式已達到了改進教學效果、更好地實現培養目標的要求,本教研室還將根據社會與臨床發展的需要不斷地進行這一探索與研究。
作者:成敏 單位: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南京衛生分院臨床教研組
參考文獻:
[1]曹允芳,劉峰,逯傳風.臨床護理實踐指南[M].北京: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2011:23.
[2]張秀英,歐陽云帆.高職《婦產科護理學》課程改革與實踐[J].中國科技信息,2012(9):213.
[3]鄭修霞.婦產科護理學[J].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8:95-104.
[4]張瑜.婦產科護理教學中整體護理模式的操作與實踐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5(7):42.
[5]戎艷鳴,錢星,屠慶,等.護理臨床“雙師型”教學團隊建設的效果[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5,32(19):73-76.
[6]馮雅楠,張國琴,姬春.《婦產科護理學》實驗課程體系的建立與實踐[J].農墾醫學,2015,37(3):212-213.
[7]潘宏,鄧莉,梅志強.辯論教學在提高醫學課程教學效果中的應用[J].西北醫學教育,2013,21(6):1165-1167.
[8]許昆靜.《婦產科護理學》課間實習技能考核方法的研究[J].昆明醫學院學報,2010,31(10):137-139.
[9]肖紅,于占營.婦產科護理學本科畢業實習質量控制的研究[J].中國保健營養,2012(增1):39-40.
[10]許慧娜,賈梅.英國約克大學護理教育模式探析[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5(7):53-54.
- 上一篇:基礎護理學考前輔導探討
- 下一篇:職業學校護理專業作文教學方式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