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護理中存在問題研究論文
時間:2022-10-19 02:08:00
導語:疼痛護理中存在問題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疼痛是醫務人員在臨床工作中經常面臨的一個問題[1],疼痛護理是疼痛診療專業的重要組成,在疼痛診療中具有獨特的作用。近幾年來,疼痛護理越來越被重視和關注,疼痛已被作為“第五生命體征”來評估與處理[2]。但臨床上疼痛控制不力仍是一個普遍的現象,疼痛依然是一個未得到適當治療的問題,疼痛仍普遍存在[3]。在疼痛護理中同樣存在著問題,影響了疼痛的有效控制。本文就疼痛護理中存在的問題探討如下。
1醫院規章制度和政策中存在的問題
1.1醫院的一些政策使患者得不到及時有效的鎮痛劑(1)醫院內部的許多規定制約了有效鎮痛法的實施和落實[4]。英國的Cartwright等認為,病房護士只能按各種護理規定去處置疼痛是處置急性疼痛最大障礙。(2)發藥制度的限制和約束。許多醫院規定,控制性毒麻藥品必須有2名護士檢查,似乎疼痛只有在發藥時才能被確認,這意味著疼痛評估圖與臨床鎮痛劑的實際應用存在著差別。這種安排將帶來許多問題,首先,如果對每個患者的疼痛進行持續性評估,發藥時則疼痛的患者會減少,因為患者并不再認為只有當發藥車來了他們的疼痛才能得到控制。其次,這種規定不是法規而是形式,它不僅浪費了護士的時間,而且也延長了給鎮痛藥時間[4]。
1.2疼痛護理職責不明確,護士在疼痛控制中的作用未得到重視隨著疼痛治療的進展,未來的疼痛診療應趨向于多學科相結合。護士作為這一專業中必不可少的成員之一,應成為患者疼痛狀態的主要評估者、止痛措施的具體落實者、其他專業人員的協作者、疼痛患者及家屬的教育者和指導者[3]。但在實際臨床工作中,護士很難體現出上述的地位與作用,這與我國疼痛管理專業的組成人員以麻醉醫師為主體的模式有關聯。而國外已轉向以護士為主體的模式[3]。JCAHO(保健組織評價委員會)提倡,成立一個多學科的護理委員會,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5],但大多數國內醫院無明確的疼痛護理常規、疼痛管理中護士的職責也模糊不清,使護理人員在疼痛護理中只簡單、被動地成為醫囑的執行者,而忽略了護士應擔當的其他職能。
2護理人員存在的問題
2.1護士疼痛知識缺乏、知識滯后患者的疼痛沒有得到十分有效的控制,分析其中原因,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醫護人員及相關衛生管理人員缺乏足夠的疼痛管理知識,對有效止痛的重要性、疼痛的評估、止痛方法等都不很了解,尤其會過分擔心藥物依賴性、耐藥性及其他副作用,這嚴重阻礙了疼痛診療工作的正規化發展[6]。醫務人員缺乏疼痛知識是有效處理疼痛的主要障礙之一。護士的疼痛知識將影響其對疼痛處理的實踐,國外調查表明許多護士仍然缺乏疼痛知識[2]。國內調查示護士對患者術后疼痛認識存在較大差異,護士自身技術與知識水平影響他們對術后患者疼痛的處理態度[2]。從調查結果中還可以看到,護理人員對三階梯止痛知識了解不夠,如處理疼痛方法、評估疼痛方法等,同時護理人員沒有正確認識止痛藥物,還存在“恐癮”心理。可見,相關知識在護士中的普及還嚴重滯后,許多護士的疼痛知識是過時的或沒有根據的。護士沒有足夠的知識和技能對疼痛進行有效的處理,而這些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疼痛治療,成為阻礙護理人員進行有效止痛護理的重要因素[7,8]。同時,護理教科書中有關疼痛教育缺乏針對性、臨床上的繼續教育欠缺也是造成護士疼痛知識缺乏和滯后的原因[9]。護士的疼痛知識水平與實踐亟待改善,護士的疼痛知識方面的教育有待加強[2]。
2.2護士對疼痛的評估不足及錯誤評估疼痛評估不重視、不準確、不及時。疼痛評估還沒有引起護理人員的重視,很多護士不懂得疼痛也需要評估,不知疼痛有專門的評估工具。疼痛評估缺乏常規性,護士會常規地監測術后患者的生命體征,但不知應該像觀察生命體征改變一樣觀察疼痛[1]。許多醫院沒有將疼痛的評估納入護理工作的常規,同時由于目前國內尚無測量疼痛的統一量具,對疼痛很難做出客觀定量的評定,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護士對疼痛評估的不足[9]。在調查中發現,護士對患者疼痛的估價往往低于患者的自我感覺,患者疼痛往往比護士想象得嚴重,護士沒有意識到她們對疼痛的認識與患者是有區別的[9~11]。在臨床實踐中,還存在錯誤操作疼痛評分工具的應用,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錯誤:以為疼痛評分是評估患者疼痛的唯一標準,而忽略了從生理、行為、功能等方面觀察的綜合評估。疼痛評估分級不僅要求患者報告休息時的分級,也要報告在活動、咳嗽、深呼吸時的分級,在應用時護士只簡單地詢問患者的疼痛分級,而忽略了什么時候的疼痛分級。疼痛評分是患者的主觀資料,患者告訴你幾分疼痛就是幾分,而不是護士的主觀判斷,而在應用時有時患者說不出疼痛的分級,而我們護士會錯誤地根據生理、行為、功能上的表現給患者打上評分,這就混淆了疼痛的不同評估方法。由于不能準確地評估疼痛,從而阻礙了有效的疼痛控制[1]。2.3護士對疼痛治療觀念陳舊、態度消極傳統的觀念是實施疼痛管理的主要障礙。不重視疼痛的治療,認為只有在疼痛難以忍耐時才可以實施鎮痛,并且只能使用1次,連續使用即可成癮或影響呼吸,連續使用止痛劑會影響傷口愈合,這在相當多的護士中影響較深,以致于他們在教育患者和帶教護生時都持此觀點[9]。她們往往要求患者忍耐疼痛,認為這樣較安全。許多護士認為,手術損傷造成疼痛是必然的,即使給鎮痛劑也只能暫時緩解疼痛,徹底止痛幾乎是不可能的。部分護士認為,術前即向患者講解疼痛,只會給患者增加恐懼,而術后家屬的參與更會增加患者的焦慮[9]。當用阿片類止痛藥治療疼痛,甚至是癌性疼痛時,全世界的公眾、醫務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都普遍對藥物的成癮性產生恐懼,害怕對麻醉藥的成癮,是直接影響有效疼痛控制的主要障礙,醫生不愿開麻醉處方,護士不愿給患者用止痛藥,患者盡可能地不用或少用。護士夸大麻醉藥的成癮性普遍存在,而且麻醉用藥時間越久,越擔心發生成癮。這種恐懼是導致阿片類止痛藥在臨床上得不到有效使用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導致政策制定者不允許阿片類止痛藥有更大的進口、更高的產量、更多的處方的原因之一[12]。而當進一步分析臨床護士如何判斷患者成癮性時,發現護士混淆了麻醉藥的成癮性、耐藥性和依賴性的概念[9]。另一方面,護理人員的態度也可影響疼痛治療,如由于護士本身對癌癥存在懼怕心理,容易對癌痛控制缺乏信心,而護理人員的消極態度會進一步影響患者的治療[7]。由于一些護士對癌痛控制的消極態度,導致其在臨床工作中只是機械地執行醫囑,很少注意觀察患者對疼痛的反應及止痛效果[7]。由于許多護士沒有受過專門訓練,又缺乏相關的鎮痛知識,致使其不相信患者對疼痛的訴說。相當多的護士不相信患者對疼痛的訴說,用“我認為”、“我覺得”來取代患者對疼痛的主訴,不知道疼痛是患者的主觀體驗,而僅以自己的經驗來判斷疼痛是否存在。Gerhaugh等指出,急性和潛在性疼痛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和緩解與醫務人員對疼痛的處理缺乏責任感有關[3]。
3患者存在的問題
3.1對疼痛的認識存在誤區治療中的患者及其家屬在疼痛控制中同樣存在錯誤的觀念[13]。如認為疼痛是不可避免、治不好、忍受是勇敢、怕麻煩醫護人員,開始服用表示死亡在即,服用與否都無所謂,怕不良反應、成癮、以后沒用等。患者常認為不該喊痛,因為他們希望做個“好”患者,他們害怕成癮,他們不明白疼痛是可以控制的,家人則力勸患者要戰勝和克服疼痛。患者不愿麻煩護士也是獲得有效控制疼痛的障礙,這主要與護士工作繁忙有關[9]。
3.2害怕藥物毒副作用患者害怕麻醉藥引起的不良反應,如延緩傷口愈合及術后恢復減慢是患者拒絕用藥的一個原因。臨床上許多患者對麻醉止痛藥有這種想法,他們情愿忍受疼痛的折磨也不愿用藥。醫護人員擔心麻醉藥(尤其是嗎啡)引起呼吸抑制是影響有效止痛的另一個障礙。因此,國內對麻醉藥的用量上還是較為保守,而臨床上用足量的患者極少[1,9]。在一些使用PCA的醫院,由于其帶來的患者嘔吐及排氣、排尿延遲等反應,加之費用問題,影響了患者選擇使用和PCA的推廣[9]。
以上是淺談疼痛護理中在制度、護理人員和患者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希望能引起廣大護理人員的重視和思考,在開展疼痛護理中能盡量解決這些問題,讓疼痛護理在疼痛治療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馮金娥.術后疼痛護理中的障礙分析及對策.實用護理雜志,2000,16(188):36-37.
2李漓,劉雪琴.護士疼痛知識掌握情況的調查.護理研究,2003,17(6):633-635.
3趙繼軍.疼痛護理學.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2,8-9.
4張玉香,翟玉坤.醫療體制對控制疼痛的制約和限制.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1998,17(2):76.
5劉新鳳.對住院病人的疼痛控制.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2000,19(11):522-523.
6庾焱,趙繼軍,管孝君.疼痛護理學教學實踐與思考.現代護理,2002,8(11):861-862.
7楊玫,葉琴琴,楊亞娟.對護理人員處置癌癥疼痛知識的調查分析.解放軍護理雜志,2003,20(4):42-43.
8門民愛.對護士關于老年病人疼痛護理知識的調查.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2003,22(1):35.
9郭曉燕,張俊華.術后疼痛護理誤區探討.護理研究,2003,17(4):385-386.
10趙存鳳,姚梅芳,趙繼軍,等.護士在控制術后疼痛中的作用.解放軍護理雜志,2003,20(3):41-42.
11孫素娟.護士對疼痛處置的態度.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1995,14(14):174.
12徐建鳴.疼痛管理概述.上海護理,2002,2(4):56-59.
13胡曉紅.有效地控制疼痛.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1999,18(6):282.
- 上一篇:市農村改廁工作方案
- 下一篇:市全民健康促進工程實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