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護理生交際教學初探
時間:2022-02-08 02:57:38
導語:高職院校護理生交際教學初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職校口語現狀
在現代社會,護士工作已經不再僅僅是打針掛水,還承擔著與患者溝通、進行心理疏導等工作,這需要護士具備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而現在的職校護理生所體現出來的口語交際能力卻不容樂觀。在新生見面的自我介紹中,很多新生只能把自己的姓名交代清楚,就匆忙下臺了,稍微好一些的能再簡單地談下自己的興趣愛好。至于能流利全面進行自我介紹,在學生中是很少見的。在語文課堂上,當教師拋出一些開放性的題目時,有些同學會滔滔不絕,但是沒有清晰的思路,有些學生則吞吞吐吐,半天說不出一個所以然來。這樣的學生如何能在現在醫患矛盾非常突出的工作中與病人、家屬做好溝通,提高服務質量呢?因此,提高護理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已成為當務之急。在語文課的課堂上,除了教授課文訓練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也需要對護理專業的學生進行一些針對其專業的口語交際訓練,使學生在校期間能夠流利順暢地進行溝通交流,了解護理專業口語的特點,準確恰當地選用合適的詞匯,這樣才能在將來的護理崗位上創造一個輕松友好的工作氛圍,為勝任護理工作打下扎實的基礎。
2職校口語交際部分教材特點
2011年,江蘇省重新編訂了新的職業學校《語文》教材,在借鑒之前沿用了近十年的高職教材的基礎上,將教材分為了閱讀、表達與交流、綜合拓展三大塊內容。而表達與交流主要涉及了口語交際訓練與寫作。口語交際訓練這部分設置了說好普通話、朗讀、解說、交談、演講、情境對話、介紹、訪談、應聘、勸說、即席發言等等內容。不得不說,新出版的這套教材,與之前的高職學校語文教材相比,在口語訓練環節改動很大,突出了口語技能技巧的訓練,重視學生與社會的銜接,體現了職校的特色。不過口語訓練這些章節對醫護生而言,針對性、專業性并不是很突出,這勢必要求任課老師在口語交際課的教學時結合專業自身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
3護理生口語教學實施對策
3.1重視普通話訓練,奠定良好溝通的基礎
普通話是漢民族的共同語言,說好普通話是人與人進行有效溝通的前提。在教材中,將《說好普通話》作為了口語交際的第一環節。我校是面對全省進行招生的,從歷屆學生普通話水平測試反映的情況看,基本都能用較規范的普通話與人交流,但是不同地區學生在語音語調方面還有一定的問題存在,扣分較為嚴重的是自由命題說話環節。因此對新生進行普通話訓練尤其是進行自由表達能力訓練是非常關鍵的。關于語音語調,由于本地區同學從幼兒園期間就接受普通話教學,普遍發音較好,教師在新生開學初始,可以通過自我介紹、上課提問等方式大致了解學生的普通話水平。根據學生的情況,教師利用課堂時間,集中兩次課,從聲母、韻母、聲調、語調、聲音幾方面入手培訓。而對于三分鐘命題說話環節,它與演講、即席發言等口語交際內容密切相關,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首先交給學生練習的方式方法,培養學生列提綱的習慣。然后,將全班學生按學號順序依次訓練每個話題。從有稿到脫稿,再到即興抽題,輪流進行多次后,學生的命題說話能力均能得到一定的提高。
3.2采用情景教學法,寓職業口語訓練于一般口語訓練中
在口語交際的教學體系中,沒有針對護理專業而設置相應的內容。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有意識地將本專業的專業特點融入其中。一年級新生接觸專業時間很短暫,不可能對護士這一職業的特點有多深的了解。情境教學法無疑是較好的具有針對性的口語訓練方式,能使學生迅速地進入情境。比如在教授《介紹》這一課時,按照教材要求是設計了新職工上崗的自我介紹,這對于新生來說,實在是太過遙遠的事情,因此,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模擬求職的自我介紹。課前教師布置教學任務,安排學生預習《介紹》這一單元,回去查找成為一名護士所需具備的技能條件,了解醫院的需求。寫好求職的自我介紹稿。在上課初始,教師通過放映主持人大賽的相關錄像,讓學生明白,一個具有特色的自我介紹能在第一時間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了解自我介紹的作用。隨后通過教師講解自我介紹要點,并當堂布置教學任務,通過模擬醫院招聘現場,設置評委,以比賽的形式,決出最佳應聘者。這樣的教授方式輕松而又新穎,學生通過競賽環節能夠體驗到現場招聘的緊張,也能較好地掌握應聘中自我介紹的要點。類似這樣可以采用情境教學的有訪談、勸說等等相關章節。
3.3口語訓練中引導學生注意護士職業口語的表達
醫護工作與一般服務業不同,面對的是病患者。病痛往往會使一個人承受身心上的雙重折磨,因此在與病患交流過程中,特別需要注意口語的表達,也因此形成了護士職業口語的特點。學生在校期間,接觸醫院的機會不是很多,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有意識地補充一些職業口語的專業術語,引導學生掌握職業口語的基本特點。在一年級學生《護理入門》一書中也涉及一些護理口語,教師可以將其作為參考,運用于教學中。1在與病患交往中,需要護理生學會使用得體的稱呼語。有許多醫患矛盾起源都在于一些極為細小的環節。在交流中運用尊稱、敬稱,往往能給患者留下一個好的印象。有的護士習慣用病床號來呼叫病人,這是一種極為不禮貌的行為。在日常授課中,就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注意使用得體的稱呼語。2學會使用委婉的說法。病人由于生病,往往身心承受較大的痛苦,因此心理比較脆弱,對于一些詞語比較忌諱,也容易聯想而引起誤會。因此護士在工作中需要學會使用一些委婉的說法。如對于瘸腿患者,護理生可以用“腿腳不方便”這樣的語言;患者去世,學生一般都會直接用“死了”這個詞語,完全可以用離世、走了、仙逝、過世這樣的詞語來代替。諱語顯示的是一個人的素養,而這方面恰恰是現在的學生最缺乏的。這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反復強調,反復糾正,使得學生形成概念。3注意工作的特殊性,妥善用詞,在與病患及家屬交談過程中,需要注意用詞的恰當,避免用刺激性的詞語。同時要注意保護好病人的個人隱私,絕不能在平時閑談中隨意談論病人情況,以供消遣之用。
3.4及時做好評價,評價是口語交際能力進步的階梯
口語訓練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對口語評價的最好方式是采用階段性評價。評價的目的是為了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豐富學生的口語交際經驗。階段性評價可以使師生雙方均做到心中有數,使老師可以進一步作出有針對性的指導。評價的方法有:1教師制定評價等級。2學生將自己在活動中的表現填入表格。3采用自評、小組互評、教師評定三級評定模式,確定學生的口語交際等級。口語交際訓練不是為了完成規定的教學任務,不是為教而教,它承擔著幫助護理生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合理高效地與人進行交流的任務。在口語訓練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靈活機動地采用各種方式,想方設法創作條件加強訓練。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護理生的口語能力一定會得到提高,也必然能幫助學生順利走上工作崗位。
本文作者:秦穎工作單位:常州衛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 上一篇:略談大學生愛心修養的教育研究
- 下一篇:排球教學對護理專業練習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