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專業數字化臨床教學資源研究
時間:2022-04-10 11:09:40
導語:護理專業數字化臨床教學資源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論述了護理專業數字化臨床教學資源建設的必要性,采用院校合作模式,共建共享,以護理專業崗位需求為導向,明確教學資源建設內容,優化整合形成包括:疾病相關知識、護理評估、護理常規/指南、護理要點、健康教育、用藥護理、基礎護理/專科護理操作技能、前沿知識拓展、急救護理、手術室護理、職業態度/價值觀、護理制度與流程、護理人文等13個方面的資源內容,并將數字化教學資源推送組建教學平臺。為護生自主學習提供平臺,為多種信息化教學提供保障,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提升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效果。
【關鍵詞】護理;教學資源;信息化教學;護理教育
臨床護理教學是培養護理專業實習生(護生)職業素質、職業能力、職業道德的關鍵環節。其教學質量直接影響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效果及護理畢業生的崗位勝任力水平。《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5-2020)》指出,以護理崗位勝任力為核心,加強臨床實踐教學,提高護理人才培養質量[1]。目前,我國臨床護理教學多以知識傳授、培訓技能為目標,這種被動傳授知識、技能的傳統教學制約了護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不利于護生臨床綜合能力及職業素養的提高,已遠遠不能滿足當今時代護理崗位勝任力的要求。因此,創新臨床教學模式以信息化促進教學改革,提升教學質量,實現護理人才培養與職業標準和崗位需求的對接勢在必行[2]。但任何形式的信息化教學必須以豐富的數字化教學資源為支撐。為滿足教學需求,本研究采用院校合作,進行了優質共建共享數字化臨床教學資源建設,現介紹如下。
1院校護理專業教學資源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我國高校護理專業教學資源建設取得了較大的發展,成果頗豐。包括國家級、省市級、校級精品課、標準化課程建設了很多。課程具有標準的教學大綱、教案、教學課件、試題庫、作業庫等,內容形式豐富,利于多種教學方法的實施。但由于學校專職教師多年來脫離臨床,所以教學資源存在與臨床實際相脫節、實訓課程缺乏生動性、案例庫不夠豐富、教學內容注重學生專業理論知識與操作技能的提高,忽略了護生綜合能力的培養等不足。醫院實踐教學資源建設相對滯后,缺乏系統建設,只是一些簡單文本、PPT、圖片的堆積,不利于當今信息化、移動化教學的實施,不利于護生臨床思維、人際溝通能力、信息運用、終身學習能力等崗位勝任力的培養,嚴重影響了護理專業人才培養質量。
2護理專業數字化臨床教學資源建設的思路
院校合作建設教學資源,以滿足學校教師、在校學生、實習護生、臨床教師的需求為宗旨,以護理崗位需求為依據,與行業專家共同研究探討,結合學生學習認知特點來確定臨床護理教學資源內容。院校雙方共同遴選優秀教師,共同完成教學資源的收集、整理及錄制過程,具體方案如下:1)組建院校合作團隊;2)確定臨床教學資源建設目標和方案;3)開展調研,進行護理職業崗位勝任力分析;4)優化整合學校、臨床教學資源內容;5)收集整理、錄制教學資源;6)建設教學資源平臺;7)學校、醫院、學生、教師應用;8)資源庫的管理、維護及補充更新。
3護理專業數字化臨床教學資源建設的步驟
3.1明確資源庫建設內容。根據調研結果,明確護理專業崗位需求。隨著社會發展、深化優質護理服務及人民群眾對健康服務需求的不斷提升,對護理教育人才培養目標提出更高要求。護理專業學生培養必須注重專業知識、護理操作技能、臨床思維、人際溝通能力、信息運用能力、專業價值觀、終身學習能力等護理崗位勝任力的培養[3-4]。將護理臨床教學資源優化整合,最后形成:常見病、多發病相關理論知識(包括疾病的病因、病生理、臨床表現、輔助檢查、診療要點等);護理評估;護理常規/指南;護理要點;健康教育;用藥指導;基礎護理/專科護理操作技能;急救護理;手術室護理;前沿知識拓展內容;職業態度/價值觀;護理制度與流程和人文護理等教學內容。3.2收集、整理教學資源,錄制視頻、微課,組建教學資源平臺。依托學校已經比較成熟的精品課程資源以及網絡教學資源庫內容,學校教師進行教學文本、PPT的整合與制作、試題庫、作業庫的建立、網上作業與線上討論內容的設計等。臨床教師負責臨床經典案例、教學圖片的搜集整理、情景模擬的設計、教學視頻、微課的拍攝錄制等。確保教學資源內容符合教學內容、與臨床實踐工作接軌、內容豐富、精悍、實用。最后教學資源以文本、PPT、圖片、微課、視頻、動畫等媒體形式呈現,并以學校、醫院網絡、微信、公共郵箱、QQ等構建臨床教學資源平臺,供教學使用。
4院校共建共享的數字化臨床教學資源的應用前景
4.1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平臺,提高學習效果。優質、規范、生動、豐富的數字化教學資源推送到微信、QQ、學校、醫院網絡平臺,以供學生使用。學生利用智能手機、電腦,借助學校和醫院網絡,開展自主學習。在校生可以利用教學資源進行課前預習、課后復習,鞏固學習知識、開闊視野。同時通過生動的動畫、直觀的圖片、真實的案例,激發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達到護理人才的培養目標[5]。4.2促進教學模式改革,提高護理人才培養質量。基于數字化臨床教學資源平臺,探索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形成“理論教學+網絡教學+實踐教學”、“課上+課下”、“校內+校外”等多種教學模式;創造學生時時可學、處處可學的學習環境。混合式教學是將傳統面對面教學與線上學習相結合的一種教學模式,該模式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將多種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形式、教學評價進行有機結合,以達到最優教學效果[6]。混合式教學中,教師在線上安排學習內容、作業、分組案例討論等教學活動。學生打破時間、空間限制,完成自主預習、復習、自主測試等。教師在網上平臺隨時關注學生學習動態、學習情況、進行評價。師生在平臺上交流互動、探討分享,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在面對面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如: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PBL)、案例討論教學法、情景模擬教學、微課結合高仿真模擬人教學等。研究表明[7-8],混合式教學能夠促進護生臨床綜合能力與職業崗位勝任力的提高。
5結語
護理專業數字化臨床教學資源建設不僅是護理教學改革的需要,也是臨床醫院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本研究通過院校合作,對學校教學資源和臨床資源相整合,從而形成了優質共享、規范、前沿的教學資源。為護生提供自主學習平臺,提高學習效果。為信息化教學改革提供了基礎,從而提升了教學質量,有助于護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對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具有重大意義。但教學資源建設還需要不斷完善、補充和更新,才能更好的服務師生,滿足教學需求。
參考文獻
[1]國家衛生計生委.全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EB/OL].(2016-11-24)[2020-02-02].
[2]教育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2020-02-02].
[3]代鄭重.綜合醫院臨床護士勝任力研究[D].吉林:吉林醫科大學,2014:56-58.
[4]曹梅娟,姜安麗.護理本科人才培養整體勝任力標準框架模型的構建[J].中華護理雜志,2009,44(6):536-538.
[5]李雁平,羅亮,金鳳娟,等.微課結合高仿真模擬人在護生臨床技能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8,34(24):1898-1902.
[6]馮曉英,王瑞雪,吳怡君.國內外混合式教學研究現狀述評—基于混合式教學的分析框架[J].遠程教育雜志,2018,36(3):13-24.
[7]王秋節,張臻,羅巖,等.互聯網+微課程平臺在心內科護士專科培訓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9,35(34):2699-2703.
[8]王從軍,齊玉梅,張軍喬.《護理科研方法》課程混合式教學探索與實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9,11(34):43-46.
作者:金鳳娟 李麗雅 王芃 李雁平 單位:1天津市第三中心醫院護理教學辦公室 2天津醫科大學護理學院 3天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教務處 4天津市第三中心醫院臨床技能實訓中心
- 上一篇:社區護理專業教師團隊構建策略
- 下一篇:外科護理學護生教學效果觀察
精品范文
10護理護患溝通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