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管理在護士培訓的運用

時間:2022-12-10 05:34:13

導語:品管圈管理在護士培訓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品管圈管理在護士培訓的運用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研究納入我市三所三甲醫院的208名培訓護士為研究對象,具體資料見表1;并以2016年5月至2018年4月作為研究時間,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為品管圈管理前研究時間,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為品管圈管理后研究時間。在護理滿意度評價方面,分別隨機抽取參與品管圈管理前、后培訓護士管理的患者各208例,給予調查問卷填寫,收集臨床資料和填表結果。本研究中無人員調查缺失。1.2品管圈管理方法。1.2.1影響培訓護士綜合素質低的問題分析。常見的影響因素為年齡、學歷、個體問題及病患問題。年齡因素方面,過小則臨床經驗不足,過大則學習動力不足,精力不夠集中;學歷因素方面,學歷低不敢動手,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差,學歷高則容易出現眼高手低現象;個體問題方面,包括臨床操作不夠規范、理論考試不重視、服務態度差、消毒隔離意識不強、護理文書書寫不規范及病區管理和交班制度落實不到位等因素;病患問題方面,病情嚴重程度、科普宣教不到位及患者自身因素均影響了培訓護士的職業素質提升(圖1)。針對上述影響因素,采用531評分進一步找出主要影響因素,最終結果顯示為臨床操作不夠規范、服務態度差、消毒隔離意識不強及護理文書書寫不規范。1.2.2解決方法。針對上述影響因素,本研究制定的品管圈管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項內容。①構建品管圈小組:由護理部主任牽頭,聯合醫院培訓護士構建品管圈小組(在醫院護理人員監督指導下獨立完成相關項目)。②尋找當前的問題,確定管理主題:查找當前護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全部列舉成清單,結合醫院實際情況選擇培訓護士職業素質評價、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進行分析。③制定計劃:根據品管圈PDCA[計劃(plan)、執行(do)、檢查(check)及處理(action)]方法,結合問題和醫院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制定計劃過程中要了解問題現狀(如培訓護士在臨床操作過程中的規范程度)、組織實施過程(定期評價培訓護士的職業素質)及預期目標(檢查患者最終的護理滿意度)設定,對于臨時出現的情況做好應對預案。④落實計劃:每個月均開展一次總結會,對于計劃落實進展和問題處理現狀進行反思,提出改進意見。1.3觀察指標及效果評價標準。①比較品管圈管理前、后培訓護士職業素質評分。護理人員職業素質評價內容主要包括臨床操作規范、基礎理論考試、服務態度、消毒隔離、危重癥護理、健康宣教、護理文書書寫、病區管理、交接班制度、急救物品管理和分級護理,每個項目均為10分,由4名專業素質強的教員或專家進行現場評分,現場計算,現場公布平均成績。②采用我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評分量表,對隨機抽取的品管圈管理前、后的患者(品管圈管理前、后各抽取208例患者)進行護理滿意度比較。自制量表主要包括護理人員著裝、儀表,與患者的溝通方式及用詞,護理操作熟練度及準確度,患者的自我感覺及對護理人員的綜合評價。每個項目10分,總分>40分為非常滿意,21~40分為滿意,<20分為不滿意。滿意度=1-不滿意率。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用n/%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x軃±s表示,用兩獨立樣本的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品管圈管理前、后培訓護士職業素質評分比較。與品管圈管理前比較,培訓護士品管圈管理后的臨床操作規范、基礎理論考試、服務態度、消毒隔離、危重癥護理、健康宣教、護理文書書寫、病區管理、交接班制度、急救物品管理及分級護理等素質評分均顯著提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2.2品管圈管理前、后患者對培訓護士的護理滿意度比較。品管圈管理后,非常滿意患者占比顯著高于品管圈管理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品管圈管理前、后,患者對培訓護士的護理滿意度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見表3。

3討論

品管圈管理法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管理方法,它倡導以一線部門為中心,組成質量改善圈,憑借其自身高效的運行模式,在諸多領域得到研究者的一致好評。既往大量研究報道,品管圈護理能夠有效提高神經外科、血液科及泌尿外科患者的健康知識了解程度、護理滿意度和護理人員的護理質量[6-8]。亦有研究表明,品管圈管理法在增強藥物管理、緩解護理工作者壓力等方面具有顯著效果[9-11]。結合以往品管圈管理的應用,可發現品管圈落實在相關科室,主要研究對象為患者,而在新進或培訓護理人員中的應用報道較少。本研究基于品管圈的工作原理,將品管圈管理應用于培訓護士綜合素質提升中,并以2016年5月至2018年4月作為研究時間,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為品管圈管理前研究時間,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為品管圈管理后研究時間,觀察兩組的培訓護士職業素質評分及患者對培訓護士的護理滿意度,進而分析品管圈管理的應用效果。本研究參與研究的培訓護士中年齡<30歲76人,≥30歲132人;護齡≥3年58人,<3年150人;男性護理人員6人,女性202人;擁有本科學歷54人,大專學歷108人,中專學歷46人。上述資料顯示,研究對象大部分以年輕女性群體為主且具有一定的臨床護理經驗,學歷主要以專科為主,符合醫院護理人員的常規編制,同時避免了由于年齡、臨床經驗及學歷差異較大影響結果的可信度。本研究中,在職業素質評分方面,與品管圈管理前比較,培訓護士品管圈管理后的臨床操作規范、基礎理論考試、服務態度、消毒隔離、危重癥護理、健康宣教、護理文書書寫、病區管理、交接班制度、急救物品管理及分級護理等素質評分均顯著提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進一步證實了品管圈管理法可降低臨床不良事件的發生率,可能與培訓護士整體職業素質提升有關,也展示了品管圈管理法解決問題的針對性和高效性,這與既往研究結果較為一致[12-13]。本研究中,在患者對培訓護士的護理滿意度方面,品管圈管理后,非常滿意患者占比顯著高于品管圈管理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品管圈管理能夠實現預期目的,可提高患者對培訓護士的滿意度,使醫患關系更和諧,這可能與品管圈管理提高護理人員職業素質和日常護理過程中的態度表現有關。與此同時,品管圈活動的開展增進了護士們的團隊凝聚精神與合作能力,不斷更新護理方面的理論知識,還充分調動了人員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得其自身價值得到體現。

綜上所述,品管圈管理能夠有效提升護理人員的職業素質和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對臨床培訓護士的教學培養具有一定的指導價值,可在今后臨床護理工作中推廣應用。但任何的改善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也不能一次解決所有的問題。本文研究例數較少,尚未達到大數據研究的標準,仍需大樣本試驗的進一步驗證;此外還需進一步落實標準化模式在實際臨床護理工作中的運用和推廣。

作者:吳利娜 孫曉敏 千冬維 趙艷 劉靜 單位:西安市第三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