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內科病房護理質量管理研究
時間:2022-06-18 04:56:13
導語:腫瘤內科病房護理質量管理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年來,隨著全球惡性腫瘤發病率的不斷上升,腫瘤內科住院患者也日益增多,護理工作日益繁重。相對其他科室,腫瘤科的放化療、癌痛、PICC、輸液港等護理專科性較強[1],如何更好地提高腫瘤專科護理質量、保證專科護理安全尤為重要。護理質量敏感指標是評價及促進護理管理質量的一個重要工具,近年來已成為國內外學者的研究熱點[2]。2016年國家衛計委醫院管理研究中心建立了以6家醫院為基礎的中國護理質量數據采集平臺雛形[3],編制了壓瘡、跌倒、床護比等12個重要護理敏感質量指標,被廣泛應用。但該12個指標均為普通病房的共性指標,在專科護理的監控上缺乏特異性。目前,專科護理質量敏感指標研究較多集中在急癥、老年、婦兒、手術室等方面[2],在腫瘤專科方面尚較為少見。為了更進一步推進本院(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腫瘤專科護理管理質量,在共性指標的基礎上,2018年7月—12月研究者將腫瘤專科護理敏感指標應用于本院腫瘤內科病房護理質量管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院腫瘤內科共設床位57張,年收治惡性腫瘤患者3500~5000例次。護理人員共有23名,均為女性,年齡(32.11±3.37)歲;工作年限1~23(10.11±6.41)年;學歷:本科6名,大專16名,中專1名;職稱:主管護師4名,護師12名,護士7名。1.2腫瘤專科護理敏感指標的確立及監測。1.2.1成立腫瘤專科護理敏感指標監控小組。以腫瘤內科為護理單元,成立科室護理質量敏感指標監控小組,共9名成員,由護士長擔任監控小組組長。職稱分布為主管護師3名,護師6名;學歷分布為本科4名,大專5名。所有成員在腫瘤內科工作7年及以上,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及較強的管理能力,能夠較好地判斷、觀察及處理腫瘤內科病房的各項護理問題及并發癥。結合監測小組成員自身的專業特長及承擔的科室角色,通過會議討論,分工負責各項監測指標,如本科室PICC小組專員則負責PICC管道相關方面的監測,疼痛小組專員則負責疼痛管理方面的監控。1.2.2腫瘤專科護理敏感指標的確立及監測。在廣泛查閱相關文獻的基礎上,參照《三級綜合醫院評審標準實施細則》、《疼痛評估規范》、《護理敏感質量指標實用手冊(2016版)》[3]等制度,參照2015年福建省護理質量敏感監測指標及2018年高娟等[1]構建的腫瘤專科護理敏感質量指標,通過調查、初擬、討論、函詢、實踐、修訂等步驟確立了適合本科室運行的8項目腫瘤專科護理敏感指標,其監測內容及方法見表1。1.3質量控制。1.3.1培訓。組織監控小組成員參加院內外護理敏感指標監控學習培訓,掌握數據采集的方法及注意事項,確保監測數據的客觀真實。1.3.2數據收集。監測小組成員根據各項指標要求進行分管數據收集,次月月初1~2號經過護士長核查無誤后進行數據匯總錄入。病區護士長擔任質量指標總監控,定期督查各成員的監控進度。1.3.3持續改進。在2018年7月—12月監測期間,除常規數據收集以外,每月由護士長組織1次小組討論,由各小組成員反饋當月分管指標所存在的問題。按“二八”原則將存在的主要問題作為下一個月病區質量改進的重點,并進行小組內頭腦風暴、原因分析、計劃擬定、措施實施及效果評價。例如針對疼痛干預率低的問題,通過開展每兩周1次疼痛患者健康教育日、教育宣傳欄、宣傳手冊等方式普及患者正確疼痛觀念,主動報告疼痛;建立疼痛評估護理質量標準,促進規范化評估,提高疼痛干預率。如針對靜脈導管灌注率低的問題,通過加強醫護人員置管觀念,合理評估治療方案,鼓勵盡早置入,保護外周血管;制作宣傳欄、宣傳手冊,向患者普及輸液港、PICC等中心靜脈導管知識。如針對導管并發癥多的問題,采取全院中心靜脈導管規范化培訓,設立中心靜脈導管專科小組,以點帶面全院鋪開學習,新入職護士常規到中心靜脈導管門診輪轉一周進行學習;開展書面、視頻、講座、口頭等多元化宣教,向患者和家屬普及導管護理常識。1.4評價方法。1.4.1腫瘤專科護理質量。分別統計應用前(2018年1月—6月)及應用后(2018年7月—12月)兩個階段的疼痛干預率、緩解率、惡性嘔吐發生率等8個指標,具體計算方式見表1。1.4.2出院患者滿意度。2018年1月—12月每月隨機抽取20例患者在出院時采用本院自制的住院患者滿意度調查表進行滿意度調查。該表共有20個條目,采用5級評分法,分為非常不滿意(1分)、不滿意(2分)、一般滿意(3分)、較滿意(4分)、非常滿意(5分),滿意度得分為所有條目的總分之和,總分越高表示滿意度越高。在應用前后本科室共發放了120份出院滿意度調查問卷,回收120份。1.5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錄入和分析,計數資料用百分比進行描述,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x±s)描述,采用t檢驗進行組間比較,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本院腫瘤內科專科護理敏感指標應用后(7月—12月),患者疼痛干預率、緩解率、靜脈導管輸注率均較應用前提高,惡心嘔吐、口腔黏膜炎、導管并發癥發生率均較應用前降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骨髓抑制和化療外滲發生率的比較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應用后,患者出院滿意度較應用前明顯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近年來隨著“用證據指導改善替代經驗管理”觀念的轉變[6],護理質量敏感指標在我國護理質量管理中愈加受到重視和廣泛應用,科學有效地應用敏感指標體系是提高護理質量管理、確保患者安全結局的重要手段。腫瘤內科在臨床上是一個相對特殊又常見的科室,其診療、護理項目都具有很強的專科性,以往常規的護理敏感質量指標如壓瘡、墜床、床護比、約束率等指標常無法體現腫瘤內科的全面護理質量監控,無法特異反應科室的重點、專科環節,存在諸多護理安全隱患。有學者認為,護理質量監控應該是多層次、動態的[7],在護理質量評價中,終末質量的高低取決于過程質量的好壞。因此,本研究中,通過腫瘤專科敏感指標對科室護理質量過程中的重點、專科環節進行動態監測,并形成可量化的數據指標,有助于發現監測周期中的薄弱環節,針對環節中存在的關鍵問題進行原因分析、措施擬定、措施實施及效果評價。效果評價中反饋的問題作為新一周期質量監控的重點對象,進入新一輪的PDCA循環,從而達到量化、動態、循環監測和持續質量改進,促進護理質量的不斷提升。本研究結果顯示,專科敏感指標應用后,疼痛干預率、緩解率、滿意度、靜脈導管輸注率均較應用前提高(P<0.05),惡心嘔吐發生率、口腔黏膜炎、導管并發癥發生率均較應用前降低(P<0.05),說明專科敏感指標的應用有助于促進腫瘤內科患者的疼痛控制和降低化療副反應發生率,提高了深靜脈管路規范管理等腫瘤專科護理質量,從而提高了患者舒適及滿意度,規避了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為腫瘤內科的護理質量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科學指導和依據,促進了科室整體護理質量的全面提升。但在患者骨髓抑制發生率及化療外滲發生率上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這可能與患者免疫機能及外周血管條件等自身體質有關。
4不足及展望
因條件限制,本研究只將專科敏感指標應用至腫瘤內科的護理質量管理中,尚未將普通病房常用的敏感指標體系聯合專科敏感指標體系,構建一套適用于腫瘤內科病房使用的全面性指標體系,以促進病房的全面質量監控,故有待于進一步研究和探討。另一方面,本研究樣本量僅限于一個醫院,擬下一階段可試行不同地區、不同等級醫院的多中心研究或腫瘤專科醫院的不同科室,擴大樣本量,以進一步驗證專科敏感指標的實效和意義。
作者:蔡娟貞 陳歡 陳小燕 單位: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腫瘤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