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關懷護理對精神分裂癥的效果
時間:2022-08-06 11:14:35
導語:人文關懷護理對精神分裂癥的效果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分析人文關懷護理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實施后的康復效果以及生活質量提升情況。方法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將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我院74例精神分裂癥患者分為參照組(37例,給予實施常規護理)、試驗組(37例,給予開展人文關懷護理)。對比分析兩組護理前后PANSS、NOSIE、生活質量等。結果護理前兩組患者的PANSS、NOSIE、生活質量各項指標對比差異小,P>0.05無意義,護理后試驗組PANSS低于慘遭組,NOSIE、生活質量等評分高于參照組,組間對比統計學意義存在P<0.05。結論針對精神分裂癥患者選擇人文關懷護理手段,對于提升患者生活質量,促進整體康復效果具有重要幫助,臨床可針對精神分裂癥的護理予以廣泛推廣實施。
【關鍵詞】精神分裂癥;生活質量;人文關懷護理;康復效果
精神分裂癥是臨床常見的精神疾病,臨床發病率高[1],嚴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當前,社會大眾生活品質得到良好改善的同時,也使我國精神疾病的發病概率逐漸增長,精神分裂癥已經成為危害社會大眾心理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根據相關數據統計顯示[2],我國精神分裂癥患病人數已經突破1千萬。因精神分裂癥有著較高的復發概率、致殘概率,現已成為社會大眾關注的熱點。人文關懷作為現代新穎的護理干預方式,相較于過去的護理指標,人文關懷在疾病防治、預后改善方面應用價值更加明顯。為了證實人文關懷在精神分裂癥的臨床應用價值,本文將選取74例精神分裂癥患者作為研究樣本,分析研究過程和結果如下:
1臨床資料和方法
1.1臨床資料
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將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我院74例精神分裂癥患者分為參照組(37例,給予實施常規護理)、試驗組(37例,給予開展人文關懷護理)。試驗組:男性17例,女性20例,年齡分布25-61歲,平均年齡(38.26±3.48)周歲;參照組:男性18例,女性19例,年齡分布24-62歲,平均年齡(38.28±3.49)周歲。兩組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臨床資料對比經統計學軟件SPSS21.0進行處理,對比計算結果均無差異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利培酮、奧氮平、奎硫平等常規抗精神分裂癥藥物治療。參照組運用常規護理干預方式,主要有安全干預、生活干預、睡眠干預、飲食干預等。試驗組運用人文關懷護理,主要有以下三點:(1)向患者介紹病房情況,幫助患者適應新環境。對于部分行為異常、自理能力較差的患者,應根據其實際情況制定基本護理措施。對于一些有敵意和暴力傾向的患者,需要單獨病房,以確保護理人員和其他患者的安全。(2)通過溝通和回答患者及家屬的問題,逐步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關系,對患者的心理狀態和訴求,從而給予患者心理支持。保障患者用藥依從性,對病情穩定的患者實施用藥指導,促進其臨床治療效果。(3)組織多種形式的自我護理能力培訓和社會技能培訓,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護理人員配合患者進行培訓,對取得較好效果的患者給予充分肯定。
1.3評價指標及判定標準
對比兩組護理前后PANSS、NOSIE、生活質量等進行統計分析。PANSS是護士用住院正裝量表[3],NOSIE為陽性與陰性綜合征量表,分別對患者護理前后精神狀態進行評價。生活質量通過SF-36生活質量量表進行評價[4],總分為100分,分數越高表明改善情況越好。
1.4統計學分析
各項指標對比數據資料全部通過統計學處理方式,計量資料(均數±標準差)的統計學(軟件為SPSS19.0)采用t值檢驗,如結果為P<0.05,則表明統計學存在差異。
2結果
2.1兩組患者比較護理前后PanSS、noSiE、生活質量護理前兩組患者各項指標對比均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試驗組PANSS低于慘遭組,NOSIE、生活質量等評分高于參照組,組間對比統計學意義存在P<0.05,見表1。
3討論
精神分裂癥作為一個弱勢群體,需要更多的關愛和照顧,需要在治療中給予患者更多的支持,從而建立患者的自信心。在精神分裂癥臨床護理中,人文關懷護理的有效運用,可幫助患者形成正確的生活習慣,調整患者的生活狀態,讓患者盡早恢復健康是臨床護理的最終目標。根據相關研究證實[5],人文關懷護理的有效運用,有助于調節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精神狀態,使患者保持積極樂觀的治療心態。由此可見,人文關懷護理對精神分裂癥患者有著重要作用。本研究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實施人性化關懷,結果顯示,精神分裂癥患者在護理前得分基本一致,試驗組的PANSS、NOSIE問卷、生活質量量表得分均優于參照組。人文關懷護理是臨床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護理措施之一,在精神分裂癥的臨床護理中實施各種護理措施,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同時,人文關懷的形式可以提高患者的護理協調性,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疾病和注意事項,從而提高患者的康復效果,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提高臨床整體治療效果。綜上所述,絕大多數精神分裂癥患者需要終身藥物維持治療,精神病患者的心理或行為障礙對患者自身與他人帶來嚴重危害,加之患者自身承受巨大心理壓力。精神分裂癥患者在人文關懷護理干預下,可得到精神、心理、情感等多個層面的支持與幫助。將人文關懷融入精神分裂癥患者治療康復的各個階段,為患者提供多方面的護理服務,重視護理的細節,盡可能滿足患者的護理需求,提高患者的治療配合度,可有效促進患者康復。
參考文獻
[1]李智華.人文關懷護理對精神分裂癥恢復期患者的效果觀察[J].健康大視野,2019,000(017):28.
[2]賀方園.恢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應用人文關懷護理效果[J].飲食科學,2019(14).
[3]沈如瑾.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實施人文關懷的效果觀察[J].當代護士(上旬刊),2019(7).
[4]朱靜.人文關懷護理對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及回歸社會的影響分析[J].養生保健指南,2019,000(031):99.
[5]沈如瑾.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實施人文關懷的效果觀察[J].當代護士(上旬刊),2019(7).
作者:翟書 郭鵬程 單位:遂寧市民康醫院
- 上一篇:電視新聞報道人文關懷強化對策
- 下一篇:持續性人文關懷在ICU護理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