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術后護理分析論文

時間:2022-01-31 05:23:00

導語:食管癌術后護理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食管癌術后護理分析論文

1資料與方法

1.l臨床貨料本組88例,其中男60例,女28例。年齡50-82歲。均行食管癌根治術。其中上段食管癌6例,中下段食管癌66例,賁門癌10例,中段食管癌加部分肺切除6例。

1.2方法采用食管癌術后患者不舒適原因調查表[1],包括生理、心理、社會及病房環境4大萬面,分別于術后24h內、5d內(禁食期)、10d內(恢復期)3個不同階段進行間卷調查,重點詢問患者引起不舒適的原因,通過護士與患者的交流,觀察患者的面部表情、言語表達、情緒變化,對治療護理的配合程度等,進行綜合分析

2結果

術后24h內的不舒適主要來自病房環境及監測儀器的影響,術后5d內的不舒適的原因主要來自各種引流管、禁食、禁水、生活不能自理等,術后l0d內患者存在的不舒適主要來自計劃進食及相似病例的影響。

3討論

3.1術后24小時內不舒適原因①術后24h內:這一階段指患者生命體征監測期。由于鎮痛泵的使用,術后24h內切口疼痛不再是引起患者不舒適的主要原因。食管癌患者普遍存在營養低于機體需要量,手術時間長導致脫水等均可直接影響患者的循環血量,因此術后監測變得至關重要。持續的監測儀器的使用,治療護理工作等使病房不能為患者提供一個術后休息的優良環境,這就直接影晌了患者的睡眠質量,造成這一階段的不舒適。護理干預的方法。臨床醫護人員應該加強術前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疼痛的原因和術后恢復過程,取得患者和家屬的配合。同時,臨床醫護人員應該規范地使用術后鎮痛技術,尤其是病人自控鎮痛泵的使用,便術后患者減輕疼痛。臨床醫護人員還應充分為術后患者創造安靜休息的環境,一些醫療操作盡量集中進行,以免打擾患者休息。

3.2術后5d內不舒適原因這一階段指患者禁食、禁水期。由于患者已麻醉清醒,對外界的反應更加敏感,各種管道(胃管、胸腔引流管、尿管、靜脈穿刺管道等)造成患者的不舒適比例占到100%;禁食、禁水導致患者口腔干燥、口腔異味、喉嚨干痛、饑餓感等非手術因素的不舒適開始上升為主要原因;由于食管吻合口的愈合較慢,且張力鉸大,忠者術后病情平穩后需保持斜坡臥位,適當限制頭部活動,導致患者易出現肢體不敢活動,加之術后的自理能力缺陷,均導致患者在這一階段出現各種不舒適癥狀。護理干預的主要方法:我們一貫認為疼痛是術后患者最主要的問題不相一致,是值得我們醫護人員關注的問題。所以臨床護理管理者應該關注術后患者的這些社會需求,對術后患者可適當放寬探視制度,至少留一個家屬在患者身邊。同時,醫護人員應多陪伴術后患者,與患者多溝通,解除他們的孤獨惑。

3.3術后10d內不舒適原因這一階段指患者已拔除各種管道,迸入計劃飲食朔。由于食管癌根治本的手術方式,將導致患者在開始進食時易引起反流,食管切口處的瘢痕生長會導致食管狹窄,因此在術后相當長的時間內患者必須計劃迸食。由于患者已經開始接受外界的各種資料,必定開始受到相似病例的影晌,以上均將導致患者在這一階段出現不容忽視的不舒適。護理干預的主要方法:整體護理關注的是患者生理、心理和社會文化整體的護理,與舒適的內容相一致,所以整體護埋的深入開展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整體舒適。

綜上所述,臨床醫護人員應關注術后患者疼痛與禁食等生理不適及改善病房環境,適當放寬陪伴制度,實行整體護理,早期施行護理干預從而提高食管癌術后患者的舒適度。

參考文獻

[1]王玉翠,王梅.食管癌術

后患者不舒適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中華護理雜志.2006.41(8).706-708.

【摘要】目的探討食管癌患者術后出現各種不舒適的原因、探討早期護理干預及其效果。方法采用食管癌術后患者不舒適原因調查表,包括生理、心理、社會及病房環境4大方面,分別手術后24h內、5d內(禁食期)、10d內(恢復期)3個不同階段進行問卷調查,重點詢問患者引起不舒適的原因,通過護士與患者的交流,觀察患者的面部表情、言語表達、情緒變化,對治療護理的配合程度等,進行綜合分析。結果術后24h內的不舒適主要來自病房環境及監測儀器的影響,術后5d內的不舒適的原因主要來自各種引流管、禁食、禁水、生活不能自理等,術后10d內患者存在的不舒適主要來自計劃進食及相似病例的影響。結論臨床醫護人員應關注術后患者疼痛與禁食等生理不適及改善病房環境,適當放寬陪伴制度,實行整體護理,從而提高食管癌術后患者的舒適度。

【關鍵詞】護理干預舒適度食管腫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