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室護理論文(共6篇)
時間:2022-02-26 10:23:04
導語:手術室護理論文(共6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第一篇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統計我院于2009年9月至2011年6月手術室未全面實施查對制度,與2011年9月至2012年10月手術室查對制度實施情況,同時對患者出院時對護理實施的滿意度進行調查評分。
1.2方法
調查記錄分析手術室查對制度實施前和實施后的輸血查對制度,醫囑查對制度,患者飲食查對制度,患者輸液、注射、服藥實施情況。在手術室下,實施前和實施后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量表評價的標注:上述所列出的4項查對制度,采用三級標準,85分以上為A級,85~65分為B級,65分以下為C級。在非手術室和手術室按照住院的尾數奇偶,選擇尾數為偶數的50名患者,統計他們對實施護理的滿意度。
1.3數據處理
匯總、百分率、復核所調查統計出來的評分數據。
2結果
我院手術室于2011年9月實施全面查對制度,與2009年9月至2011年6月未全面實施查對制度的醫院進行對比,糾紛事件以及醫療事故明顯減少,實施后手術科室事故護理糾紛率低于實施前手術科室事故護理糾紛率,有統計學意義(P<0.05),查對制度實施后出院患者對護理實施的滿意度優于未實施查對制度之前出院患者對護理實施的滿意度,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3.1護患糾紛出現的原因
①查對管理制度執行松散:在手術之前,嚴格查對患者的個人資料,查對患者病情以及患者在術前的用藥情況,對手術部位進行查對。護理人員在實施查對時,要確保精確無誤,一定要注意在手術的全過程中對手術物品進行清點,避免遺漏物品造成傷口的感染,造成對患者二次手術的傷害。②護理人員無責任感:出現護理糾紛事件的原因之一護理人員無責任感,護理人員工作中不夠細心認真,工作中存在不按規程進行操作,給患者造成不必要的傷害。③護理人員用語不規范:手術室是一個安靜且嚴肅的環境,但一些護理人員不顧及周圍環境以及自身形象,在手術室跟同事高聲說笑,不顧及患者心情,不能實施有效的護理工作,不但影響自身形象,而且不利于患者身體健康恢復。④護理人員記錄工作不細致:對于術前、術中、術后,患者的病癥,身體狀況,護理人員記錄不夠全面,或存在漏記不記的情況。
3.2實施有效正確的查對方法
①術前對患者進行準確查對:認真做好術前的查對工作,對患者的相關個人資料,患者病情,患者的術前狀況以及術中所需用品等進行仔細的查對,對患者有無其他病史以及過敏史等進行詳細準確的查對,確保實施手術的準確性。②術前對手術所需物品準確查對:術前一定要對患者進行手術所需物品準確核實查對,對手術器械的查對,對手術藥品的查對,對手術過程中輸血、輸液要進行核對,要保證術中的所需物品質量、規格過關,確保手術的萬無一失,保證患者身體健康恢復。③術前再次查對相關物品信息:手術之前,要對患者的個人信息進行再次核對,核對患者的性別無誤,年齡無誤,科室無誤,住院號無誤,診斷無誤,護理人員在術前對手術中所需的物品進行核查,保證其合乎手術規定。如口腔患者進行手術,對縫合針以及要使用到的紗布進行核對。④手術后手術部位縫合要多次進行檢查:手術結束之后,對手術的機械數目,以及手術的相關產品進行多次檢查核對,護理人員一定要細心謹慎,認真做好自己的檢查核對工作,嚴禁任何物品留在手術切口內。⑤藥物核對以及輸血核對:患者在手術中輸血過程中,要嚴格核對,記錄好取樣血液信息,準確核對患者以及血庫資料,核對患者的性別無誤,年齡無誤,科室無誤,住院號無誤,診斷無誤,核對相關血型,對血液的質量、血液的檢查結果等進行核對。作為護理人員,其目的是協助患者盡快恢復身體健康,在護理工作中,盡職盡責,做好相關護理工作,給予患者心理以及身體方面的健康協助,保證護理工作的有效施行。在實際護理中,要盡量避免出現護理糾紛,協調好醫患關系。這就需要護理人員嚴格按照查對制度進行護理工作,護理人員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增強風險防范意識,護理工作中認真細心,避免出現醫療事故。從根本上來講,護理人員的個人素質以及工作技能,要不斷提高,增強相關法律意識。對實際護理工作中,出現的糾紛事件,總結分析,針對問題進行有效措施避免。最終實現手術的安全成功,患者身體健康恢復。從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我院手術室于2011年9月實施全面查對制度,與2009年9月到2011年6月未實施全面查對制度進行對比,有統計學意義(P<0.05),查對制度實施后出院患者對護理實施的滿意度優于未實施查對制度之前出院患者對護理實施的滿意度,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手術室實施有效的查對制度,加強護理人員的素質工作技能等各方面,對于防范護理糾紛意義顯著,值得在臨床醫學中推廣使用。
本文作者:王平工作單位:吉林省人民醫院綜合手術部
第二篇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自2011年至2012年于我院精神科同期住院治療的患者80例為臨床觀察對象,將其分平均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觀察組40例患者實行人性化護理,對照組40例患者實行常規護理,其中觀察組男患者18例,女患者22例,年齡26~47歲,患者均根據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CCMD-3)確診,精神分裂癥者24例,強迫癥者4例,抑郁癥者12例;對照組男患者16例,女患者24例,年齡25~50歲,患者均根據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CCMD-3)確診,精神分裂癥者23例,強迫癥者3例,抑郁癥者14例;兩組患者綜合資料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無統計學意義。
1.2評定標準
均由專業且經驗豐富的醫生按照住院精神患者康復效果評定表(IPROS)量表評判患者的社會功能缺陷程度[1],總分144分,最低分0分,若分數越低,表明社會功能缺陷程度越輕;若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社會功能缺陷程度嚴重,社會能力低下。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調查采用百分制問卷調查表,設置選項,由專人進行統計分析。
1.3統計學方法
研究數據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χ—±s)表示,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P<0.05,差異明顯且具有統計學意義。
1.4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精神科常規護理,而觀察組在精神科常規護理基礎上采用人性化護理,以下是人性化護理具體操作流程:①制定人性化護理的制度,確定護理人員與護理工作監督人員,這樣才能確保護理工作有章可循,有計劃性,護理人員必須具有較高的文化素質與從業經驗,制度的確立有助于將護理工作規范化,必須做到語言著裝規范化,服務細致化。②加強護理人員與精神患者的溝通,精神患者較為敏感,所以在與其交談時要注意語氣與態度,必須做到親切溫和,避免引發不必要的爭端,平時巡房時要抓住每一個與患者交流的機會,學會與患者做朋友,另外要注意病房內的色彩搭配,避免容易引起患者情緒起伏的顏色,為患者打造溫馨舒適的治療環境,可在患者活動區設立棋牌、報刊雜志、電視、電腦、健身器材等娛樂設施,打破傳統沉悶嚴肅的住院環境,使患者保持輕松愉悅的心情,每逢節日或患者的生日均送上祝福與禮物,讓其感受到外界對自己的關心與愛護。③尊重患者合理的要求,組織病情穩定的患者可在活動區域進行文娛活動,郊游、散步等,對于恢復情況較好的患者可準許回家探望。對情緒低下的患者可組織跳舞、做操等能活躍患者情緒的活動,對患者的飲食也要加以留心,及時了解患者的喜好并給予滿足,注意患者的營養搭配,協助患者進行個人衛生的護理,定時督促患者洗澡換衣,勤剪指甲等。④及時與患者及其家屬溝通,詢問對病區的意見,以便及時糾正,可以讓患者參與一些簡單的勞動,如讓其參與飯菜的分發、打掃自己病房的衛生等,鍛煉其社會功能,且患者能在勞動中收獲尊重與自我滿足感[2]。⑤護理人員的定期培訓,培訓工作包括專業的理論知識,臨床處理技巧,心理學,國內外先進護理方法等[2],只有讓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不斷得到提升,才能保證護理工作高質量的完成。
本文作者:陳鸞鳳工作單位:湖南省永州市芝山醫院二病區
第三篇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97例手術患者的臨床資料,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49例對照組48例"觀察組中有27例男患者22例女患者對照組中有28例男患者20例女患者"年齡分布在30一5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5.5士.036歲倆組患者經醫院診斷均需采取手術方式進行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年齡,病情及性別等均無顯著差異性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河以進行對比"本次選取的患者在進行手術治療時均獲得患者或家屬同意且在手術同意書上簽字"。
1.2方法
1.2.1觀察組進行溝通護理干預在患者進行手術前對護理人員加強溝通培訓是十分必要的"護理人員應該仔細認真地學習溝通學及心理學等知識,以便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真正地對患者進行溝通護理"基于患者在進行手術前具有急躁,焦慮,緊張及恐懼的心理[3]護理人員應該耐心,詳細地給患者講解關于手術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緩解患者緊張,恐懼的心情避免或減少醫療糾紛"。
1.2.2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
在患者進行手術前護理人員對于患者的疑問及問題進行耐心講解,減輕其恐懼,緊張情緒[4]"進行手術護理時應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緊急處理護理中可能出現的突發狀況從而提高手術成功的幾率"。
1.3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采取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患者的護理臨床資料"
2結果
觀察組護理總滿意度為8776%,對照組護理總滿意度為62.5%: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具有顯著差異性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值見下表:表一兩組患者滿意程度比較組別例數非常滿意比較滿意滿意滿意度觀察組。
3討論
溝通是一種有效的改善人與人之間關系,進而取得對方認可的關鍵方式"尤其是醫護人員,同患者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有利于促進手術成功提高患者對醫院護理的滿意度等[5]"醫護人員可以與患者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良好溝通建立良好的醫護關系:第一,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護理人員應該改變傳統的護理方式及思想高度重視患者心理及生理上的護理月寸刻給予患者關于心態調整的幫助分散其對刀口疼痛的注意力"同時護理人員還應該密切關注患者心理上及生理上的變化積極主動地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針對不同患者術前,術中及術后的不同狀況,相應調整護理方法從而對癥下藥,避免出現因千篇一律的護理方式,影響患者治療心情[6]"第二,護理人員之間應該擁有良好的關系"良好的溝通方式還可以增加護理人員之間的配合及默契度從而提高護理效果使整個手術室護理小組發揮更出色進而提高手術成功率。
本文作者:張玉蟬工作單位:張家界市中醫醫院
第四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2011年12月~2012年12月于我院手術室手術的患者368例,女143例,男225例:年齡l2~84歲,平均年齡(39.4±12.3)歲;普外科84例;肝膽外科75例;骨科77例;耳鼻喉科9例;椎管麻醉112例;局部麻醉l1例。
1.2護理方法
1.2.1手術前一天的舒適護理:一般于術前1d進行術前訪視,了解患者姓名、年齡、性別、診斷、病變部位、手術名稱、手術方式、既往史、家族史、過敏史、患者的呼吸、循環、代謝、肝腎、神經系統及血液系統的狀態、各項化驗檢查異常情況、皮膚狀態、有無感染、營養狀態、機能障礙的部位、程度、體型、身長、體重、患者的社會背景、精神狀態、職業、嗜好、生活習慣。向患者作自我介紹、手術室環境介紹及進入手術室的準備工作。以親切的語言安慰和引導患者,針對不同的病例講解成功的實例,幫助患者樹立信心,解除思想負擔,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狀態配合手術。并在術前進行相應的行為訓練指導,放松訓練和深呼吸適用于各類手術,它可配合手術的進行減輕術中可能出現的疼痛和牽拉反應。
1.2.2術前舒適護理
患者進人手術室后,注意避免不必要的顛簸、碰撞,室溫控制在22~25℃,濕度是50%左右。環境要安靜,在患者聽得見的距離不允許喧鬧,更不準談論與手術無關的話題。進行注射等護理操作時穩準快動作輕柔嫻熟,減少疼痛刺激帶給患者的不適。手術體位以既符合手術操作需要,又不影響生理功能且舒適為原則。在擺放體位前,將用來維持手術體位所需要的臂架、頭架、布類、襯墊準備好,各種墊物或支撐物要柔軟。協助患者翻身及擺放麻醉體位時動作要輕柔,使患者輕松愉快地接受麻醉。
1.2.3術中舒適護
巡回護士始終站在手術患者旁,全神貫注地觀察手術的過程和患者的反應,術中認真配合,注意力高度集中,認真執行各項操作規程。關心患者,讓患者感到舒適。允許患者用枕頭,直到麻醉師認為應撤去枕頭為止;可松開患者的領口,患者要意保暖;在每步操作和采取一些措施時,都應耐心解釋,以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患者常常會感到自己喪失了尊嚴,對術中身體暴露往往感到羞怯,護理時應給予解釋,并做到最小范圍的暴露,保護患者的自尊心。椎管麻醉時,巡回護士幫助患者維持體位不動,輕聲平靜地告訴患者會有什么感覺,對實施非全麻手術患者,術中及時告知他們出血不多,手術很順利,不要過分緊張擔心等。術中適當撫摩患者的肌膚,如撫摩患兒的額頭,輕握患者雙手,可使患者感到心理舒適,對于因牽拉反應感到不適的患者上述措施均產生了良好的效果。
1.2.4術后舒適護理
手術完畢后,用無菌紗布或溫無菌生理鹽水擦去皮膚上的血跡及消毒液,給患者穿好衣服,蓋好被單,對清醒患者可告知手術非常成功,讓其放心的回病房休養。巡回護士與麻醉師一道護送患者回病房的過程中,要注意保證靜脈通路及各種引流管通暢,與病房護士做好交接工作,并交待各種注意事項。對全麻后沒有清醒的患者送人ICU后,要告知其家屬手術的情況。在搬運患者時,可用力學原理,選擇搬移布單法或卷軸法,代替單純四人搬移法,以減輕震動帶給患者的疼痛與不適。一般患者術后去枕平臥,未清醒患者去枕后頭偏向一側,以避免嘔吐物造成患者誤吸。依患者手術情況告訴患者術后禁飲食的原因及目的。
1.2.5術后回訪的舒適護理
術后第2d通過術后回訪詢問患者的感覺,告知患者傷口的疼痛是必然的暫時的及留置管道的意義。觀察患者是否有并發癥發生,根據病情鼓勵患者進行早期活動和功能鍛煉。
2結果
本組患者術中均能主動配合醫生,從而加快了手術、麻醉準備的時間,均順利完成手術,術后隨訪患者滿意度為98.37%(362/368)。
3小結
舒適護理是一種整體的、積極的選擇,徹底改變了傳統醫學模式的影響,提升了l床護理質量,為護理學科開辟了新領域,提高了護理在醫療工作中的地位。舒適護理在手術室中應用,豐富了”以人為本、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服務內涵,我們把這一模式應用于手術室,使患者在受到舒適護理的同時,完成了術前、術中、術后的治療與護理,促進了與患者的溝通與交流,建立了新型的護患關系,提高了手術室護理服務的質量,使患者對手術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提高。同時患者也獲得了有利于康復的護理知識和方法,改善了患者對手術的認知,減輕了患者的恐懼與緊張,使患者身心處在最佳狀態中恢復了健康,增強了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減少了并發癥,提高了手術的安性,強化了以患者為中心的整體護理,體現了人文關懷的護理觀念,促進了手術室護士臨床專科理論和專業技能的提高,這充分顯示了舒適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重要性和優越性。
本文作者:王娟工作單位: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醫醫院
第五篇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157例進行手術治療患者的臨床資料將其按照住院尾號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79例8男性42例,女性37例:年齡分布在17一73歲,平均年齡為47.25士1.36歲手術時間為.05一.408h平均手術時間為.225士.01h6淇中JS例婦科手術石例神經外科手術26例普通外科手術日例泌尿外科手術,及20例骨科手術"對照組78例男性43例,女性35例:年齡分布在1--676歲,平均年齡為腸士0.65歲:手術時間為.072一3.97h,平均手術時間為.227士.023h:其中,16例婦科手術,6例神經外科手術23例普通外科手術石例泌尿外科手術27例骨科手術"對比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情及手術時間等沒有可比性無統計學意義(>P0.05)"12方法兩組患者入院進行手術治療后均給予常規臨床護理"對照組患者采用單一的常規臨床護理方式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進行細節護理"。
1.2.1術前護理
患者在做手術前聲白理上會有較大的壓力經常會出現顧慮、緊張以及恐懼的心理因而很難積極配合醫護人員的工作從而嚴重影響手術效果甚至會降低手術成功率"因此護理人員應該熱情、主動地給患者講解手術流程、方法及可能出現的問題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多溝通、交流捎除患者的顧慮、緊張及恐懼心理"耐心、詳細地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種問題"麻醉前鼓勵患者使其樹立信心"。
1.2.2術中護理
患者被送進手術室后,護理人員應該用熱情友善的態度同其進行交流加強其對醫務人員的信任感"護理人員還應該確保手術室安靜"在對患者進行護理前,應該讓其了解操作過程,以便緩解其內心的恐懼及緊張"。
1.2.3術后護理
行術后的1一4天,護理人員應對患者的恢復情況及是否出現并發癥等進行隨訪[3]"13統計學處理本組研究采取SPSS1.80統計學軟件研究處理患者的護理資料"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方式組間對比資料采用XZ檢驗方式臉驗結果P值小于.005代表對比結果具備統計學意義臉驗結果P值大于.005代表對比結果不具備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手術治療后倆組患者均給與常規臨床護理觀察組護理總滿意度為93.67%對照組護理總滿意度為71.79%具體數值見下表:
3討論
手術主要是指醫生用刀、剪及針等醫療設備對患者局部進行治療的手段"在對患者進行手術時護理人員應該對患者進行細節護理,以便緩解其心理及生理上的壓力[4]"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服務的質量優劣由細節決定若護理人員要提高護理質量應該多關注細節護理,強調其相應的工作"通過關注手術中的細節問題護理人員能有效地規避護理缺陷、差錯及事故等,以免帶來不必要的醫患糾紛[5]:同時護理人員注重細節護理尤其是對于重傷及較重病情的患者來說,手術治療比較困難,需要較長的手術時間基于這種現象護理人員更應關注細節護理,高度集中思想對于患者在術前、術中及術后各個細節均給予關心與護理并充分支持與理解患者肚患者從被動接受及配合手術轉變為主動接受并配合手術從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6]"通過此次調查研究發現始予患者細節護理,既可提高手術成功率,又能顯著提高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因此在手術室護理中應用細節護理是極其必要的"。
本文作者:楊勝蘭工作單位:張家界市中醫醫院
第六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共計120例,男性為70例,女性為50例,年齡18~75歲。全麻氣管插管靜脈復合麻醉30例,硬膜外麻醉60例,神經阻滯麻醉15例,局部麻醉浸潤15例。普外科手術28例,婦產科手術61例,腦外科手術11例,骨科手術15例,眼科手術5例。兩個組的患者在年齡、性別以及手術類型等資料方面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舒適護理的方法
1.2.1手術前訪問
在手術開始的前一天,巡回護士來到病房與患者進行交談并且認真查看患者的資料,與患者交談時,首先要介紹自己,使患者清楚的了解自身的手術情況,并說明在手術中自己將對患者所做的護理,消除患者的顧慮。在清楚患者的感覺后,可以試探了解患者的想法,患者提出的問題要根據患者的文化程度的不同給予不同的解答。對于手術中會發生的狀況提前告知患者,引導患者配合護理。比如,做眼部手術的患者在手術進行時頭部不能動且不可以咳嗽;做硬麻外腹部手術會發生惡心現象,患者要深呼吸。經過術前訪問可以讓患者對手術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有提前的認知和做好充足的心理準備,使得患者和護士之間的合作更加默契,讓患者在最好的狀態下進行手術,讓患者在醫院的時光能夠感受到規范和人性的優質服務[2]。
1.2.2手術中舒適護理
①當患者進入手術室后,注意避免不必要的顛簸、碰撞,患者手術開始前50min將手術室內的濕度以及溫度調節好,當患者進入手術室后真誠的安慰他,并說明術前的治療方法,讓患者感受到手術的準備是非常充足的,護士和醫生的工作是仔細且負責的;細心的幫助患者擺放麻醉部位和患者翻身,盡力讓患者隱私暴露次數減少,切盡量減少暴露的時間;針對手術中會出現的牽拉疼情況,需提前告知患者,同時叮囑患者深呼吸從而降低疼痛感;針對部分患者要知曉手術的進展,要用暗示告知手術進行得非常順利;維持手術室中的安靜,不與醫生討論和手術不相干的事情,降低器械和設備的聲音。②降低患者身體對于手術的不適應癥狀,在放置患者以前,要把一切用來維持患者身體的頭架、手板、護腕等全部加上襯墊,以此來降低患者身體上的不適,要預防病床壓迫患者的血管及神經系統。平臥患者時要在患者頸下墊上軟墊,患者上肢外展程度不能高過90°,不然容易引起臂叢神經受傷,患者的膝關節下也需要墊軟墊,防止患者膝關節在手術后疼痛。對于氣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手術患者,必須在其眼睛上涂眼藥膏,以防角膜過于干燥劃傷,頭面部的手術患者的眼睛采用保護膜來保護,以防消毒液流入眼睛引起角膜燒傷,而耳部手術患者采用棉球來堵塞耳道。保證手術中輸入的液體溫度適宜,以防患者對低溫不適應。③在手術結束以后,采用溫水將患者身上的血跡擦拭干凈,為患者穿好衣服并蓋上輩子,告訴患者手術已經順利完成了。把患者抬到推車上的時候要將各種管路固定好,同時要固定好手術床,手術床邊都要有人來保護。
1.2.3手術后護理
對手術后的患者應用舒適護理,根據患者的病情采用合適的臥位,要盡可能的減少非必要的挪動,以此來減輕患者傷口的疼痛感。合理固定各類引流管,以防因為引流管的堵塞、受壓及變形引起患者的不適,并且要注意給患者保暖。鼓舞指導患者家屬多和患者進行溝通,在生活中多給予患者關心,在態度中不能顯現出嫌棄感。護士在和患者交流時要跟對待正常人一樣,并且要多鼓舞患者的親戚朋友來探望患者,多向患者講一些以前成功戰勝病魔的例子,使得患者充滿希望,樹立康復的信心。
2結果
120例患者都順利的完成了手術,實驗組經過舒適護理的應用,患者能夠積極配合治療,心理和生理方面均有顯著改善。實驗組的滿意度達到了為96.35%,而對比組的滿意度僅為85.25%,實驗組和對比組有著明顯的差距。
3討論
綜上所述,將舒適護理運用于手術室護理工作中,使患者在接受手術時充滿了信心,感受到舒適與親人般的溫暖,在心理上獲得滿足感和安全感,從而為手術的順利進行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并增加了術后獲得最大程度功能恢復的可能性。因此運用舒適護理衡量是否為患者減輕手術帶來的不適,是衡量醫療護理服務水平的有效標準。
本文作者:許順今工作單位:吉林省琿春市衛生職工中等專業學校
- 上一篇:食品藥品檢驗所工作要點
- 下一篇:醫院如何防范醫療糾紛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