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室護理對患者疼痛程度的影響

時間:2022-01-08 09:47:35

導語:手術室護理對患者疼痛程度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手術室護理對患者疼痛程度的影響

摘要:目的探析手術室護理中應用循證護理對患者疼痛程度影響。方法對2016年3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手術治療的120例患者進行研究,依照隨機數表法分為兩組,即對照組與實驗組,每組患者各60例。對照組患者應用常規護理,實驗組患者應用循證護理,對兩組患者焦慮評分、疼痛評分、疼痛持續時間進行統計對比。結果實驗組患者焦慮評分、疼痛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患者,疼痛持續時間短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手術室護理中應用循證護理的臨床效果更加顯著,能夠減輕患者焦慮程度與疼痛程度,縮短患者疼痛持續時間,值得臨床應用與借鑒。

關鍵詞:手術室護理;循證護理;疼痛;并發癥

在手術護理中,因為患者年齡、認知水平存在差異,所以配合護理與治療程度各不相同,致使臨床面臨很多挑戰。循證護理作為一種新型護理方式,主要就是根據臨床護理經驗、科研成果及患者實際需求,制定的專業性、科學性、創新性的護理方案。有關文獻報道表明,循證護理能夠促進患者術后康復。為此,本文現對2016年3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手術治療的120例患者進行分析,進一步研究循證護理的實施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對2016年3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手術治療的120例患者進行研究,依照隨機數表法分為兩組,即對照組與實驗組,每組患者各60例。對照組患者均為女性;年齡在22-66歲,平均(45.6±5.2)歲。實驗組患者均為女性;年齡在24-65歲,平均(45.1±5.0)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存在可比性。1.2方法1.2.1對照組方法:對照組患者應用常規護理,內容如下:術前認真核對患者信息,并積極和患者溝通,介紹手術流程、手術時間及相關注意事項等。同時,耐心解答患者疑問,說明禁食禁飲的目的、麻醉配合注意事項等。此外,叮囑患者注意保暖。1.2.2實驗組方法:在此基礎上,實驗組患者應用循證護理,內容如下:(1)建立循證護理小組。由醫師、護理人員共同建立循證護理小組,并展開針對性培訓,以此確保循證護理得以全面實施。同時,查詢相關資料,總結臨床護理問題,之后結合臨床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護理方案。(2)護理措施。①術前護理:術前全面評估患者心理狀態、身體狀況等,進而制定與之相應的護理措施,若患者情緒緊張、焦慮,應積極溝通,減輕患者不良情緒,說明手術過程及手術室環境,消除患者陌生感、緊張感,提高治療信心。同時,做好術前準備工作,保證患者能夠正常接受手術治療。②術中護理:合理調節手術室溫度與濕度,在患者進入手術室之后,再次評估患者心理狀態,主動和患者溝通,減輕患者不良情緒,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變化,積極預防并發癥的發生。在完成手術后,待患者蘇醒,及時和患者溝通,說明手術成功,之后制定相應的護理措施。③術后護理:叮囑患者食用低脂、低鹽的食物,并評估患者各方面恢復情況,如飲食、運動、排便、切口感染等,以此采取針對性護理措施。同時,對患者及其家屬展開恰當的健康宣教,鼓勵患者家屬多陪伴與關心患者,以此改善患者不良情緒。此外,通過聽音樂、看視頻等方式轉移患者注意力,以此減輕患者疼痛,必要時給予止痛藥物治療。1.3觀察指標。對兩組患者焦慮評分、疼痛評分、疼痛持續時間進行統計對比。①采用焦慮自評量表評估患者焦慮程度,分值在0-100分之間,評分越高,焦慮程度越嚴重[1]。②采用視覺模擬疼痛量表對患者疼痛程度進行評估,分值在0-10分,評分越高,疼痛程度越嚴重[2]。1.4統計學分析。借助SPSS22.0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計量資料分別為表示為百分率、(±s)形式,并分別給予卡方、t值檢驗,P<0.05提示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焦慮評分。實驗組患者干預后焦慮評分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2.2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疼痛評分及疼痛持續時間。實驗組患者干預后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患者,疼痛持續時間短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在臨床中,手術是一種必不可少的治療方式。然而,手術屬于有創操作,會對患者造成一定的損害,引發一系列并發癥,致使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疼痛,影響了患者日常生活[3]。所以,在手術治療中,一定要注重護理工作的展開,以此緩解患者疼痛,提高日常生活質量。循證護理是一種新型護理方式,具有科學護理、態度嚴謹、理解到位的特點。在實施過程中,其以臨床實際問題為出發點,通過相關文獻資料的查閱及臨床經驗,結合患者個體情況,制定合理、科學的護理方案,以此促進患者早日康復[4]。在循證護理措施中,主要圍繞術前、術中、術后展開全面護理,即術前加強巡視,評估患者基本情況,從而給予針對性干預,疏導患者不良情緒,提高患者配合積極性,從而確保手術順利進行;術中密切配合麻醉醫師與手術醫師,并對患者生命體征變化予以密切監測,以此給予及時、恰當處理,確保手術成功;術后指導患者日常生活、飲食、運動等,以此加快患者康復,取得理想的臨床效果。

本文研究結果提示,實驗組患者干預后焦慮評分、疼痛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患者,疼痛持續時間短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以看出,與常規護理相比,循證護理的針對性更強,能夠充分滿足患者的實際需求,改善患者不良情緒,減輕患者疼痛程度,同時縮短疼痛持續時間,臨床應用價值非常高,與相關文獻報道[5]基本相符。綜上所述,手術室護理中應用循證護理的臨床效果更加顯著,能夠減輕患者焦慮程度與疼痛程度,縮短患者疼痛持續時間,值得臨床應用與借鑒。

參考文獻

[1]林麗珠.循證護理運用于手術室護理中對患者疼痛程度的影響[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8,11(02):134-135.

[2]徐玲玲,王剛.循證護理和整體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7,21(04):108-110,114.

[3]朱慧,鄭穎健.手術室開展循證護理聯合預見性護理的實踐及效果評價[J].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17,3(04):114-116.

[4]夏紅霞.強化風險意識聯合循證護理在手術室管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6,22(08):114-116.

[5]秦雪芳,顧君芳,韓靜紅,等.循證護理應用于手術室患者對其負性情緒及并發癥的影響[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15,42(04):89-92.

作者:梁紅平 胡建平 單位:柳州市婦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