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下肢骨折手術室護理方式分析

時間:2022-01-11 15:34:49

導語:老年下肢骨折手術室護理方式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老年下肢骨折手術室護理方式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護理過程中,手術室護理中常規護理方式和全程化護理方式的效果差異。方法將我院2018年5月至2019年8月的102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51例。手術室常規護理方式組對接受手術治療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予以手術室常規護理方式,全程化護理方式組對接受手術治療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采取的是手術室全程化護理方式。比較兩組手術室護理滿意率;下肢骨折手術實施時間、住院時間;護理前后心理功能狀態以及生活質量評分;并發癥。結果全程化護理方式組手術室護理滿意率、心理功能狀態、生活質量評分、下肢骨折手術實施時間、住院時間、并發癥發生率均優于手術室常規護理方式組,P<0.05。結論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護理過程中,手術室護理中常規護理方式和全程化護理方式的效果存在差異,其中,全程化護理方式的應用可縮短手術和住院時間,改善患者心理情況和生活質量,減少并發癥和提高滿意度。

【關鍵詞】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術室護理;常規護理方式;全程化護理方式;效果差異

目前,隨著我國老齡化不斷發展,老年疾病發生率不斷增加,其中老年人骨質疏松,容易出現骨折,而下肢骨折非常常見[1]。下肢骨折的發生和摔倒、車禍等相關,目前對于老年下肢骨折的患者一般采取手術治療,需要采取有效的手術室護理方式,以減輕對患者的生理應激和心理損害,減輕患者的不良情緒,確保手術效果,減少并發癥的發生[2]。基于此,本文分析了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術室護理中常規護理方式和全程化護理方式的效果差異,具體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將我院2018年5月至2019年8月的102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隨機分組,每組51例。其中,全程化護理方式組男28例,女23例,年齡61~78歲,平均年齡(68.24±2.00)歲。摔倒導致下肢骨折的患者32例,車禍導致下肢骨折的患者14例,其他原因導致下肢骨折5例。手術室常規護理方式組男29例,女22例,年齡61~78歲,平均年齡(68.67±2.67)歲。摔倒導致下肢骨折的患者31例,車禍導致下肢骨折的患者15例,其他原因導致下肢骨折5例。兩組資料比較P>0.05。所有患者經X線檢查符合下肢骨折標準,年齡60歲以上,除外精神疾病、智力異常患者。1.2方法手術室常規護理方式組對接受手術治療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予以手術室常規護理方式,全程化護理方式組對接受手術治療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采取的是手術室全程化護理方式。①術前護理。術前多數患者存在恐懼、擔憂的心理,需要在術前進行訪視,和患者交談,取得患者的信任,對患者介紹手術方法和麻醉方法,列舉成功案例,減輕患者的緊張感,使其更好配合手術治療。②術中護理。為患者創造舒適的手術環境,保持室內溫濕度適宜,協助患者選擇舒適的體位,必要時給予軟墊墊在骨突出部位減輕局部受壓,降低壓瘡風險。術中對患者生命體征密切監測,并合理控制輸液速度。③術后護理。術后妥善固定各種管道,維持輸液通路通暢。將患者送至病房后,做好手術情況、麻醉方式和術中用藥的交接工作,鼓勵患者進行術后早期康復鍛煉,結合患者情況給予豐富蛋白質飲食,以改善營養狀況[3]。1.3觀察指標比較兩組手術室護理滿意率;下肢骨折手術實施時間、住院時間;護理前后心理功能狀態以及生活質量評分;并發癥。1.4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21.0軟件統計下肢骨折患者的數據,P<0.05表示差異有意義。

2結果

2.1手術室護理滿意率全程化護理方式組的手術室護理滿意率更高,P<0.05。全程化護理方式組的手術室護理滿意率是98.04%(50/51),而手術室常規護理方式組的手術室護理滿意率78.43%(40/51)。2.2心理功能狀態以及生活質量評分護理前兩組心理功能狀態以及生活質量評分比較,P>0.05;護理后全程化護理方式組的心理功能狀態以及生活質量評分優于手術室常規護理方式組,P<0.05。見表1。2.3下肢骨折手術實施時間、住院時間全程化護理方式組下肢骨折手術實施時間、住院時間優于手術室常規護理方式組,P<0.05。見表2。2.4并發癥全程化護理方式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手術室常規護理方式組,P<0.05。全程化護理方式組并發癥有1例感染,發生率是1.96%;而手術室常規護理方式組有5例下肢功能障礙,4例感染,發生率17.65%。

3討論

骨折是指人類骨骼結構的全部或部分連續斷裂。經合理科學的治療,大部分患者能恢復到原來的功能,只有小部分患者康復后留下一些后遺癥。所以,骨折后的護理非常重要,關系到骨折后的康復[4-5]。造成人骨折的原因可分為3種:一是直接導致骨折。暴力會直接作用于人體骨骼的某一部位,導致該部位骨折,從而促使受傷部位骨折。與此同時,損傷部位常有一定程度的軟組織損傷。如輪子撞到小腿后,就可能在撞擊部位造成脛腓骨骨折。二是間接暴力骨折。當身體遭受間接的暴力時,可以通過縱向的傳導、杠桿或扭轉來引起骨折[6-7]。如腳掌落地時,由于重力的作用,軀干會劇烈地前傾,導致胸腰椎連接處的椎體壓縮或爆裂骨折。三是累積應變造成斷裂。長時間的直接或間接損傷可導致部分四肢骨折,也稱疲勞骨折。因為骨折不僅會給我們的健康帶來極大的危害,而且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都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影響,所以我們必須及時去醫院治療。所以,骨折后,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骨折的負面影響,一定要及時到醫院治療[8]。醫師要縮小骨折部位,在選擇外固定產品時,應盡量選擇對身體傷害最小的產品。因傳統石膏繃帶透氣性差,刺激性大,若長時間使用石膏固定,極有可能導致受傷部位脫皮及血凝塊,使骨折部位受到更大的傷害。所以骨折后應該選擇外固定產品,盡量使用高分子繃帶夾板,有效幫助骨折部位快速恢復。骨折后,患者要合理安排飲食。它們應盡可能多地補充高蛋白、維生素和高熱量的食物。要選擇易消化的食物,多吃新鮮蔬菜、水果、肉類、雞蛋、豆類等。不要食用辛辣的油炸食品[9]。為了防止骨折患者出現肌肉萎縮和關節僵硬,需要做一些功能鍛煉。在骨折后,逐漸開始一些肌肉的收縮和放松運動,有效改善機體的血液循環,有利于骨折組織的迅速修復。除了進行功能鍛煉外,還可配合相關按摩,以達到較好的康復效果[10]。慢慢按摩,防止骨折再次受傷。另外,骨科醫學專家建議,每位骨科患者在聚合物夾板取出后,可繼續使用高分子繃帶固定,再進行相關功能訓練。運動強度一定要適度,以不疲勞為主要標準,逐漸增加活動的頻率和時間,直至后期,這樣才能逐漸適應,從而有效地達到骨折部位功能恢復的目的[11]。老年下肢骨折是常見的骨折類型,老年下肢骨折的發生和年齡增長、骨質疏松、功能退化等有關,一旦出現外力作用或者下肢扭轉,可發生下肢骨折,手術是老年下肢骨折的有效治療方法,在老年下肢骨折手術過程,采取全程化護理方式,可從術前、術中和術后給予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全方位的護理,從患者角度開展護理工作,術前主要針對患者的不良情緒實施相應的心理疏導對策,促使患者以樂觀的態度接受手術治療[12]。術中通過協助患者選擇舒適體位,合理控制輸液速度等,可減少術中并發癥的發生。術后通過做好引流、交接工作,幫助患者采取高蛋白飲食和早期活動鍛煉,有利于早日恢復機體營養和下肢功能[13]。本研究結果顯示,全程化護理方式組手術室護理滿意率、心理功能狀態、生活質量評分、下肢骨折手術實施時間、住院時間、并發癥發生率均優于手術室常規護理方式組,P<0.05。綜上所述,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護理過程中,手術室護理中常規護理方式和全程化護理方式的效果存在差異,其中,全程化護理方式的應用可縮短手術和住院時間,改善患者心理情況和生活質量,減少并發癥和提高滿意度。

作者:徐美一 單位:撫順市中心醫院手術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