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護理在外科護理實踐的應用分析

時間:2022-04-02 11:21:46

導語:心理護理在外科護理實踐的應用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心理護理在外科護理實踐的應用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護理外科護理實踐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本院2018年3月~2019年11月收治的外科手術治療患者106例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實驗組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實施心理護理,對比兩組患者不同護理干預后的護理有效率、心理狀態評分、生活質量評分以及對護理的滿意度及依從性。結果實驗組采取心理護理后,護理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評估患者采取心理護理干預后的心理狀態,實驗組患者的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和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結果均優于對照組(P<0.05)。采取心理護理后患者的生活質量各項評分均高于未實施心理護理的患者,兩組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實驗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護理依從性均高于對照組,兩組對比有差異且(P<0.05)。結論為外科手術治療患者實施針對性心理護理干預后,外科手術患者需要積極開展心理護理干預,在保證護理效果的同時能夠緩解患者的負面情緒,提高手術治療后的生活質量評分,對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及依從性都有重要意義,可改善患者預后,提高患者手術治療安全性。

[關鍵詞]心理護理;外科手術;應用效果

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和進步,心理護理成為了現代醫學的關鍵手段,心理護理不僅能夠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同時還能提高治療效果,更好地服務患者。在外科手術治療過程中,患者受到年齡、生活經歷、學歷等因素的影響會產生不良的心理狀態,如果無法得到及時護理和控制,則會對手術治療效果及預后造成影響,加重不良心理狀態,從而導致病情加重,給患者預后造成極大影響[1-2]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將外科手術治療的106例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各有53例。實驗組中有男性30例和女性23例,患者平均年齡為43.26±10.25歲,平均體質量為64.53±12.14kg;對照組中有男性31例和女性22例,患者平均年齡為44.16±10.82歲,平均體質量為65.14±11.18kg。1.2方法。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為患者實施手術前護理、皮膚護理、營養支持及并發癥對癥護理。實驗組: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實施心理護理。①手術前的心理護理。患者確定采取手術治療會產生焦慮、悲觀、恐懼等不良心理狀態。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要實施手術前的針對性心理護理,通過有效、準確的溝通,耐心傾聽患者的入院后感受,耐心解答患者的疑問[3-4]。加強手術前健康宣教,向患者講解手術治療過程和準備工作,患者手術治療會造成機體的不適,從而失去了康復的信心,護理人員要耐心安撫患者的情緒,克服患者焦慮、緊張的情緒,提高治療的信心。護理好醫患關系,護理人員有共情能力,提高自己護理服務的熱情和親切感,把患者當作自己的朋友,改善患者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幫助患者更好地適應醫院的生活[5]。護理人員與患者構建良好的關系,能夠提高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信任感和依賴感,將手術治療的基本信息、流程傳達給患者,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狀態。②手術后心理護理。手術后,患者醒來護理人員要保持和藹、親切的態度安撫患者情緒,用適當的語言告知患者手術治療效果,告知患者保持積極心態康復修養。積極向患者傳達信息,提高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改善患者抑郁、焦慮等不良心態。疼痛是外科手術治療后的主要癥狀,通過轉移患者的注意力,改善疼痛。盡可能為患者營造一個溫馨、舒適的住院環境,耐心地與患者溝通交流,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從而改善疼痛[6]。③提高患者面對挫折的能力。患者手術治療后,需要長時間的時間恢復身體,如果患者手術治療效果好,那么即使術后疼痛嚴重,患者也不會產生異常的心理狀態,如果手術效果不佳,患者在承受切口疼痛的同時還需要承受機體帶來的痛苦,則極易出現不良心理狀態,護理人員則要給予患者鼓勵,讓他們更加勇敢地面對自己未來的生活[7]。1.3評價方法。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評分越低則表示心理狀態恢復越好[8]。采用健康調查簡表(theMOS36-itemshortfromhealthsurvey,SF-36)評估患者護理后的生活質量,評分越高則表示生活質量越高[9]。1.4統計學方法。本文選用的統計學軟件為SPSS23.0,分析患者采取不同護理后的各項評估結果,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x2檢驗。實施數據檢驗后,P<0.05則表示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表示對比實驗有價值。

2結果

2.1兩組患者護理有效率對比。實驗組采取心理護理后,護理有效率為98.11%,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后護理有效率為77.36%,兩組護理效果對比具有差異表示統計學有意義(P<0.05)。見表1。2.2兩組患者心理狀態評分對比。評估患者采取心理護理干預后的心理狀態,實驗組患者的SAS評分和SDS評分結果均優于對照組,因此,實施心理護理干預后對改善患者不良心態有重要意義(P<0.05)。見表2。2.3兩組患者護理后SF-36評分對比。采取心理護理后,不僅能夠改善患者的負面情緒,同時也積極提高了患者治療后的生活質量評分,采取心理護理后實驗組患者的生活質量各項評分均高于未實施心理護理的對照組患者,兩組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2.4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及依從性對比。評估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及護理依從性,心理護理干預后,實驗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護理依從性均高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討論

導致患者外科手術不良因素包括患者自身因素、社會因素、醫源性因素3個方面。患者由于對手術治療流程不夠了解,因此會產生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手術成功效果不僅與醫護人員診療水平有關,與患者的心理狀態也有極大因素,因此,要給予患者尊重,提高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信任程度[10]。社會因素包括民族、文化、社會支持、生活壓力、經濟收入水平等多個方面,患者入院后,生活習慣、飲食結構等都會發生很大的改變,醫護人員要幫助患者適應新環境,保持樂觀的治療心態。醫源性因素表示一個人在機體不適的時候,就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負擔,促使人們就醫,這種心理調節就是心理學的疾病行為。心理因素對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有重要意義,醫院的環境、醫護人員的診療態度也是影響患者及家屬心理狀態的關鍵因素,因此醫護人員的態度非常重要,必須保持親切、熱情、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才能更好地改善患者不良情緒。

參考文獻

[1]詹瓊瓊,彭小丹.心理護理在外科護理實踐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學,2015,16(11):97-98+100.

[2]梁憲玲,劉芬.解釋安慰鼓勵在腹外科患者心理護理中的應用[J].心理醫生,2017,23(4):198-199.

[3]曹宇芬,王雪妮,郭博檣.心理護理聯合疼痛護理在普外科患者術后護理中的應用[J].貴州醫藥,2020,44(9):1477-1478.

[4]孟華.心理護理在漿細胞性乳腺炎切開引流術后應用效果[J].飲食保健,2020,7(9):2.

[5]彭娟.加速康復外科理念聯合心理護理在泌尿外科手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現代醫藥衛生,2021,37(1):140-142.

[6]季志宇,盧元美,陸璐.心理護理在外科疾病護理中的應用[J].健康前沿,2016,23(4):91.

[7]黃麗麗,王保平.心理護理在外科護理實踐中的應用[J].醫藥前沿,2017,7(36):244-245.

[8]荊輝.應用心理護理在外科護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分析[J].中國農村衛生,2015,8(2):58.

[9]鄒飛.細節化護理管理在神經外科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保健營養,2019,29(29):198.

[10]姜翠翠.個性化心理護理在喉癌患者圍手術期的應用[J].母嬰世界,2020,20(16):3+5.

作者:陳孔范 單位: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馮卯中心衛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