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學生化學學習興趣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18 03:34:00

導語:九年級學生化學學習興趣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九年級學生化學學習興趣研究論文

摘要:學生進入九年級開始接觸化學學科,如何激發他們的化學學習興趣,是每一位化學教師必須研究的課題。本文從幾方面來闡述該課題。

關鍵詞:化學;學習興趣;激發

興趣是個人對課題有意選擇并力求認識的一種傾向,因此興趣是求知的重要動力。如果學習的個體在學習過程中始終能保持濃厚的興趣,那么學習的過程也就變成了一種享受。托爾斯泰曾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興趣是引導學生步入化學殿堂的一把鑰匙。教師作為教育過程中的引導者,應該正確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并使之成為學習的長久動機。化學課是九年級新設的一門課程,學生興趣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

筆者認為,要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必須要明確學生易對九年級化學教材中哪些知識點產生興趣。通過長期的教學實踐觀察,筆者發現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融洽的師生關系是興趣產生的心理基礎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情感教學中重要的一個方面,師生間情感的交流和溝通,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對知識學習的興趣。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類最微妙的能力就是愛的能力。”因此,作為一名教師要深愛自己的學生,經常深入到學生中去,了解他們的生活和學習情況,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關心和幫助他們,并且聽取他們對該課程的反映,要和他們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并和他們交朋友,而且要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這樣學生會由對教師的熱愛,逐漸轉變為對教師所教的學科產生興趣。

二、優化組合教學內容是興趣產生的物質基礎

很多有關化學方面的知識,如高能燃料、溫室效應、納米材料、光導纖維等在國防、科技和人民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會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勇于探索的精神。這種強烈的求知欲便是學生產生興趣的直接基礎。

現行九年義務教育化學教材中,有很多有趣的實驗和耐人尋味的典型事例,集科學性、趣味性和知識性于一體,寓興趣于科學信息之中,具有很強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如“白磷的燃燒”實驗,同樣都是通過磷,而在水下的白磷和銅片上的紅磷均不燃燒,只有銅片上的白磷燃燒的有趣現象,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進而產生對化學的興趣。

三、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即創設一個使學生學習愉快而不過分緊張的學習環境和氣氛,把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充分地調動起來。這就要求從以下三方面做起:

1.充分利用演示實驗和其它直觀教具以及現代化教學手段

搞好實驗教學是培養學生興趣的有效途徑。化學實驗能給學生展現諸如顏色變化、放出氣體、產生沉淀等生動、新奇、鮮明的化學現象。教學中要借助化學實驗誘發學生的好奇心,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要結合實驗設置問題情境,使學生在“觀察—驚嘆—疑問”中增強對化學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積極創造條件做好演示實驗。同時還要充分利用模型、流程圖、標本、投影、錄像等現代化教學手段,使化學教學內容形象化,使學生猶如身臨其境般的學習,從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興趣。

2.密切聯系社會生活實際

初中化學教學大綱明確指出:“使學生學會初步運用化學知識解釋一些簡單的現象或解決一些簡單的化學問題。”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化學內容,密切聯系生活中的化學實際問題,讓學生體會到身邊處處有化學。

例如通過二氧化碳教學,聯系目前亂砍濫伐的現象,地球上吸收二氧化碳的森林面積減少,導致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形成“溫室效應”,致使全球氣候變暖,對人類生存環境構成危害,進一步引導學生應怎樣保護森林資源,怎樣利用所學知識去開發利用二氧化碳新途徑等等。

3.積極創造條件讓學生動手實驗。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在化學教學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是培養學生興趣及各種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教師應創造條件讓學生有更多機會親自動手,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實際操作,體驗成功的喜悅,這會進一步激發他們的求知欲,他們會根據自己掌握的化學知識和實驗技能去探討新知識解決新問題,使學習興趣上升到更高層次。

四、幽默生動的教學語言,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幽默的語言是課堂的催化劑,幽默的語言能給人很深刻的印象。幽默的關鍵是巧妙地揭露事物的內在關系,造成出乎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微妙效果。

比如在學習“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的實驗時,實驗前要先通一氧化碳,再加熱,反應結束后應先停止加熱,再停止通一氧化碳。筆者教給學生記憶的方法是:“一氧化碳早出晚歸,酒精燈遲到早退”。同時,筆者語重心長地說:“大家不能學酒精燈啊!”,學生都會心得笑了,這一笑,就記住了該實驗的主要注意事項。

九年級學生的思維水平和知識儲備有限,在化學教學中利用生動恰當的語言,可以把枯燥的理論知識轉化為直觀有趣,學生易接受的知識。

例如筆者將“元素的化學性質和最外層電子數關系密切,最外層電子得失不會改變元素種類”比喻為“人穿衣漂亮與否與外層的衣服關系密切,人換了外層的衣服人不會變”。幽默生動的教學語言,使學生一聽就明白所要學習的知識點。

五、啟迪思維,巧設實驗,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啟迪思維,巧設實驗,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但要使學生一直保持積極的學習興趣就要求教師用藝術化語言去啟發學生思維,這樣才能強化學習興趣。例如,講緩慢氧化不同于燃燒時,可以啟發學生聯想生活中菜刀用過一段時間后,會慢慢生銹以及抹了油的菜刀不易生銹的現象。菜刀在干燥的空氣中還是在潮濕的空氣中更容易生銹?在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緩慢氧化在不同的條件下發生會有不同的結果。然后再根據秋天潮濕的稻草堆易發生自燃,說明緩慢氧化與自燃的關系。

當然,我們不能讓學生的學習目的僅僅停留在短暫的新鮮感的層面上。從中學生的心理特點來看,他們正在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此時,化學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去主動探索未知世界,當學生取得一定成績時,要及時恰當地表揚和鼓勵,以避免他們的興趣發生轉移。

此外,更要設法鞏固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變為一種長久而穩定的學習動機。有了穩定的學習動機,學生就能專心致志,遇到困難時就有頑強的自制力和堅強的毅力克服困難,而且能保持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并把學習當作一種樂趣,從而達到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馬宏佳.化學教學論[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Abstract:Studentsbegintolearnchemistryingradenine,buthowtomotivatestudents’learninginterestisaissuechemistryteachersmuststudy.Thispaperthrowssomelightsonthisissuefromseveralaspects.

Keywords:chemistry;learninginterest;motiv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