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能力在初中化學中的培養

時間:2022-04-08 09:11:01

導語:閱讀能力在初中化學中的培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閱讀能力在初中化學中的培養

義務教育階段的化學課程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主旨.美國學者米勒認為,科學素養由相互關聯的三部分組成:科學知識、科學方法和科學對社會的作用,具體說就是,具有閱讀科學知識的能力和理解科學術語的能力,理解科學探究過程的能力,關于科學技術對人類生活和工作所產生的影響的認識能力.閱讀能力是科學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轉化學生角色,由被動閱讀過渡到主動閱讀

現在的化學課堂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家常課,教師是教學的主體,大部分教師追求的是課堂上知識講清楚,講透徹,學生的任務是做好筆記,課后牢牢記住.另一種是展示課或者評優課,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在課堂中增加了科學探究的過程,但是由于課堂時間短,學生更多的是在教師的提示下獲得相關知識并進行對應實驗,學生處于被動閱讀的狀態.兩種形式的課堂中學生很少閱讀甚至無需閱讀,久而久之對于化學的知識懶于閱讀,最終造成學生既無閱讀興趣,也無閱讀習慣,閱讀能力無法得到提升,面對新的知識信息時,無法通過閱讀找到關鍵點.激起學生閱讀的興趣,培養閱讀的習慣,讓學生進行主動閱讀就成為了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實際上傳統教學中課前預習工作就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最好途徑,教師要做的工作就是將其量化.教師在初三開學就應該要求學生每天閱讀化學書本上對應章節的文字、圖片、表格等相關信息,然后在課堂中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來展現閱讀的成果,對能通過閱讀較準確描述相關知識的學生增加他的平時成績.這樣既對學生有鼓勵的作用又提高教學的效率.如在物質的變化和性質、走進化學實驗室等難度不是很高的課上,學生完全有能力在課前通過閱讀書本得到相關的知識點,教師做的更多的是一個補充和提高的作用.在課堂中教師對于化學概念、化學原理的引出過程、推導過程,實驗的操作過程,也可以讓學生進行再次閱讀,當然這次閱讀和課前閱讀有所不同,教師在學生閱讀前要把疑問和關鍵點給學生,讓學生根據所給的線索進行閱讀,使學生在大腦中構建出相關知識體系.如在進行空氣組成的教學中,教師在介紹完拉瓦錫的實驗后,提出(1)該實驗裝置是如何密閉的呢?水槽中的汞起什么作用?(2)為什么要選擇加熱汞?(3)為什么還要做加熱氧化汞的實驗?(4)如何得知氣體體積減少了1/5?(5)如何得知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1/5?這五個問題,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再次閱讀書本.教師在學生閱讀后共同分析解決問題,這樣學生能更加直觀地理解空氣組成的實驗,這要比教師直接使用紅磷做實驗,然后分析,最后得到結論的效果更好.當然開始學生會感到不適應,不習慣去完成這些閱讀工作,但是隨著在課前和課堂中閱讀的進行,大部分學生增強了對于化學知識的理解,提高了學習化學的興趣,最終提升了自身的學習成績,這樣帶動其余的學生也參加到閱讀的這項工作中去,變閱讀為興趣,最終主動閱讀.

二、認識泛讀和精讀的差別,平衡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的關系

當學生能夠進行主動閱讀后,教師就可以對學生的閱讀提出新的要求,對書本知識進行泛讀和精讀.泛讀是對書本知識的第一次閱讀,是對書本知識的初步認識,強調是基礎性和完整性,要求有一定的速度.在閱讀前教師可擬定閱讀提綱,引導學生根據提綱在規定時間內完成閱讀,并做好記錄.如進行水的凈化教學時,教師可給出以下的提綱:(1)不同水源凈水的途徑;(2)凈水的一般方法;(3)凈水的原理,并要求10分鐘內完成閱讀工作.當學生有一定的閱讀速度和列提綱能力后,教師可讓學生在限定時間內完成閱讀材料,在此基礎上提問,教師歸納答疑.精讀是對書本知識的再次閱讀,是對書本知識的深入理解,強調是科學性,要求有一定的耐心,主要用于基本概念、化學用語、實驗過程的閱讀.教師講授這些相關知識后,讓學生再次閱讀,尋找關鍵詞,并抓住其特征加以引導總結.如學習質量守恒定律時,講完定義后,讓學生結合前面的四個實驗,找出定義中的關鍵字,然后結合關鍵字再回頭理解前面的四個實驗.通過這樣的精讀練習,能提高學生對文字的悟性,增加學生閱讀化學知識的耐性,更好地理解概念和實驗.同時化學的閱讀僅是閱讀書本是不夠的,學生接觸的知識太狹隘,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一定的課外閱讀.課外閱讀的途徑有很多,與化學有關的科普類著作、網絡上的科普文章、化學的科技文獻甚至是高中化學教材等都是很好的選擇.學生通過閱讀這些課外知識,一方面把自己學到的化學知識轉化到閱讀的材料中去,提升自己對于化學知識的理解甚至應用能力,另一方面在閱讀中會出現很多新的疑點,學生能自發地將這些疑點帶入后面化學的學習中去,使學習新知識的效果更好,甚至有學生會在疑點出現后,自我尋找相關的資料進行深入閱讀并進行實驗,在自己解決疑點的同時,提高了化學閱讀能力以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當然由于初三學業要求高,學習時間少,學生的課外閱讀原則上要能夠緊密地與課內閱讀相銜接,起到補充、拓展的作用,教師在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時,應該有個閱讀的大致范圍,引導學生盡量閱讀與初中化學相關的資料,做到課外閱讀為輔,課內閱讀為主,在初三的化學學習中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增加中考習題的閱讀,掌握閱讀的技巧

當學生累積足夠的化學知識并且有一定的閱讀能力時,教師可以每周布置兩到三道信息給予題,讓學生的閱讀能力有進一步提升.信息給予題在中考中主要表現在流程題和綜合實驗題,題目給出的信息往往是學生在初中課本中沒有學過的,如化學科技最新成果、化工生產原理、某些聯系生產和生活實際的內容等.學生在中考中感到最困難的就是這類題目,所以教師應該提前讓學生閱讀、練習這類題目,不僅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開闊眼界,增加化學知識量,而且能從中總結出閱讀的技巧,分析的方法,掌握其中的原理,最終有足夠的信心去面對這類問題.針對信息給予題中的材料,閱讀方面的技巧就是抓住關鍵詞同時找出隱含要點.在平時的練習中,教師應該讓學生在閱讀這類題時將題中的關鍵信息直接用筆劃出來,同時直接在題目旁邊寫出隱含要點,然后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多媒體將自己的做題筆記展示給學生看,一起分析閱讀上的差別,總結各自的優劣.通過多次的練習后,學生會慢慢的掌握閱讀這類題目的技巧,能篩選出有價值的信息,運用已學過的知識找出其中的規律,最終解答題目中的問題.培養學生的化學閱讀能力是化學教學中一項重要的工作,教師應該從低要求到高要求,從指導閱讀到獨立閱讀,逐步讓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提升.這需要足夠的耐心,花費大量的時間才能成功,這也為學生升入高中甚至大學能繼續有信心和能力學習化學打下堅實基礎.

作者:王睿 單位:江蘇省無錫市江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