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教學中的自主學習研討

時間:2022-03-18 09:33:29

導語:高中化學教學中的自主學習研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化學教學中的自主學習研討

一、什么是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即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不斷加強學生化學知識結構的構建,引導他們學習并運用基本化學技能。同時,自主進行學習的能力培養是現今社會科技發展信息傳遞快速時代背景中的主要任務。自主學習在新課程改革階段發揮著主動自覺、獨立自主、有效控制三種不同作用。

1.主動自覺。

自覺主動的學習態度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最基本的要求,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渴望獲得知識的需要。自覺主動學習主要表現在兩方面:

①對學習充滿興趣。學生在學習階段若充滿激情與活力,對教師教授的知識有很大的興趣,就一定會感到一種輕松、快樂的滿足,而不是壓力與負擔;若學生對學習毫無興趣,則必定會學習效率差。

②學生在學習的同時建立起責任心,課前認真預習,提出自己的疑惑,在課堂上加強注意,集中思想,積極尋求解決疑問的方法,課外主要有針對性地選擇一些輔助自身學習進步、提高的課后練習,及時運用所學知識找出存在的不足,及時、定時地進行反思、總結。

新課標下的高中化學學習中,很多教學內容都要求學生自覺、主動地參與其中。比如,在實驗課操作實驗活動:氫氧化鈉溶液與無水乙醇、苯酚的反應。首先提出問題:氫氧化鈉與無水乙醇或者苯酚可以相互溶解嗎?分別會有什么反應呢?將適量的氫氧化鈉溶于適量的無水乙醇中,產生的反應為,溶液混合時產生劇熱;將氫氧化鈉與苯酚混合后,將會產生一種苯酚鈉的物質,接著又與碳酸反應,生成苯酚。學生必須主動、積極地投入試驗中,在親自實驗后,才可以更直觀地觀察事物所發生的變化,最終了解事物變化的事實,才會更加理解書本上概念化的知識,從而記得更加牢固。

2.獨立自主性。

獨立自主性是主動、自覺地升華,是學習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學習品格。新課標下要求教師要重視學生的主要地位,尊重學生的獨立、學生自由,積極引導學生發揮自身的自主獨立能力,達到培養其獨立自主學習知識、解決問題的目的。在高中化學的學習中,很大一部分知識不是只靠教師在課堂上的有限講解,相反,在很多層面都需要學生在課前、課中、課后三方面有機地把握學習。課前獨立預習思考問題;課中認真聽講獲取解決問題的信息,特別是在實驗教學中,教師更要為學生創造獨立動手實踐的機會,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在獨立的實踐中理解知識掌握知識,使學生在獨立操作時有更多的思考時間與廣闊發揮的空間;課后學生要主動完成教師交代的學習任務,如寫調查報告、讀后感、實驗模型的制作,等等。

3.有效控制學生能力的培養對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作用很大。

學生學會有效控制表現在多方面,如學習的安排計劃、情緒的控制、思想的進步以及不斷強化自己的發展,等等。要求學生在開始每一個階段的學習中都要制定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做好學習前準備;進行學習時,要充分認識自我,把握自己的優缺點,控制自己的情緒,不斷對自己各個方面進行調整;課后要及時總結所學的知識,完成課后的問題,不斷檢驗自己。比如,在學習元素周期表時,學生很難把握其中的規律或者特點:縱排的排列規律,以什么為主進行排列,整個表的排版等,在學習較難知識點或者難題時肯定會產生畏難情緒,此時就要求學生進行自我調節,有效控制。教師可以在上課過程中編一些易記的口訣或者拆分表來進行記憶。該內容在高中階段也是很重要的,熟練掌握后對解題與以后的學習都有很大的幫助。因此,學生要不斷開發自己的創造力,控制自己的情緒,積極主動地學習。

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建議

1.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與激情。

一般教師教學模式就是教師提前做好備課,在課堂上只要按照教案有計劃地實行所規定的教學內容與目標。但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只是一味地聽教師在課堂上比劃,被動地去接受教師教授的知識,所以會導致課堂氛圍沉重,學生積極性低,教學質量差,課后給學生的壓力在無形之中逐漸擴大。新課標下的高中化學教學要求教師要創新教學計劃,擺脫傳統教學的束縛,營造輕松、愉快的教學課堂,給學生回答交流的機會,使學生由被動接受轉變成“我要學”的主動學習,從而減少學習中的壓力,釋放自己的活力與激情,自由地在學習的廣闊海洋中感受知識帶來的快樂與掌握知識的滿足感,從而增強學習的積極性,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在授課過程中,為了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要通過一些特殊的手段去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使學生在相對輕松的環境中,自主學習、主動探索。例如,在講解實驗器材這一部分內容時,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視頻等輔助教學,通過圖片的展示或實物的參觀,使學生更加清楚地認識到各種實驗器材的實際用處和差異,通過播放一些化學實驗室以及科學家在進行試驗的視頻,將學生引入一個思想上的化學世界。還可以通過問題引導的方式,促進學生的思考,激發學生的興趣。譬如:“我們在化學實驗中,通常會用到哪些基本器材?”“這些器材有哪些具體用途和使用差異呢?”“在使用中,我們該注意哪些基本事項呢?”通過這些問題導入具體教學活動中,經過學生自由探討,達到提高學習興趣、激發學習熱情的目的。

2.加強學習資源的建設。

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現有資源,不斷開發欠缺的資源,豐富教學內容,促進學生發展。首先,在實驗教學方面加強實驗室的建設,要及時更新器材,定期檢查消防系統,保證每次實驗的安全性。可以引進一些低成本的、低碳環保的實驗器材。充分利用科學技術與豐富建設閱覽室來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如各類雜志、報刊資料等讓學生不再局限于狹小、有限的書本知識中。其次,學校還可以開展一些活動來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培養其收集資料、整理資料為我所用的習慣。新課標下的高中化學知識比較繁多、復雜,對思維邏輯能力要求高、不易記憶,所以教師要指導學生掌握一些有效的學習方法。例如,在學習金屬屬性的時候,由于種類多,性質繁雜,教師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可以通過實驗教學法、案例剖析法和對比分析法,幫助學生進行記憶,通過他們自己實際動手操作,對化學知識進行充分的了解和認知,再結合高中生的記憶規律,進行階段性復習,讓學生走出化學學習的困境,抓住重點、難點,把握知識核心,幫助記憶。

總而言之,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重要能力,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案,優化教學過程,要以學生為主體,通過不斷自主思考、提出問題,保證每節課的教學質量;要重點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習效率,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化學知識的魅力。

作者:過春花單位:江蘇省蘇州吳江區青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