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多元化教學策略分析
時間:2022-05-05 03:34:11
導語:高中化學多元化教學策略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作業設計多元化,落實因材施教理念
新課程背景下的作業是課程動態的生長性的延伸,是對課程意義重建與提升的創造過程。對作業的認識,我們應該突破以往的框架,可以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發展狀況,構建多元的作業形式。新課程向學生生活及社會生活等廣闊的時空開放,使得學生的作業天地更為廣闊,學生的作業也應由“可預見的、早已生成的、封閉型的”學科作業,走向“以師生共同建構、創新課程產生的新知識為基礎的、開放型的”多元作業。教師應在作業設計上多做探索,改變傳統教學中單一性作業模式(即書面作業),設計形式多樣、開放性的作業,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化學的幾種常見作業形式如下:(1)閱讀作業:新教材結合教學內容,提供了較多的“科學史話”和“科學視野”等閱讀材料,有利于開闊學生的知識面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師可充分利用這些教學資源,讓學生閱讀,獲取信息,相互交流,可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2)口頭表達作業:復述化學用語等識記內容(常見元素符號、原子團符號、化合價等)。教師還應教學生學會總結規律,學會巧記,而不是死記硬背。(3)書面作業:化學方程式的書寫、運算、簡答題或繪制實驗儀器裝置圖等。(4)實驗作業:新教材結合教學內容,提供了較多的家庭實驗和小制作等。學生通過思考、理論聯系實際、動手實驗,既提高了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也增加了對化學與生活聯系的認識,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趣味。(5)開放性作業:讓學生從書本中跳出來,從題海中跳出來,走向社會,走近生活,新課程標準中對這方面提出許多活動建議。依托多元作業的優化設計,落實因材施教理念,最大限度地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拓展學生的減負空間,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獨特的個性……
二評價方式多元化,提高學生科學素養
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既要評價學生化學知識的掌握情況,更應重視對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等方面的評價”;積極倡導多元化的評價,重視學生自我評價對學生學習活動的促進作用,通過活動表現評價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變化,針對每一位學生的成長提供豐富多樣的評價材料。第一,紙筆測驗評價。在紙筆測驗中考核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倡創設具有實際背景的、綜合性的、開放性的化學問題情境。第二,學習檔案評價。學習檔案評價是學生自主進行的一種學習和反思的過程,學習可從多方面收集檔案內容。第三,活動表現評價。活動表現評價是在學生完成一系列任務的過程中進行的,它通過觀察、記錄來分析學生在各項學習活動中的表現,為全面了解學生的發展水平提供有效途徑。眾所周知,學生是多元化發展的,只有教師的評價多元化,并積極地、合理地運用到課堂教學中,盡可能真實地反映學生科學素養的全貌,力求對學生科學素養的原有基礎、學習和探究過程、學習結果和長期效應等方面做全程性的評價,才能開啟學生的智慧之門。
“教者有心,學者得益”。新課程標準下多元化的教學策略要取得進一步的成熟和完善,還需要教師不斷提高自身學識修養,深入鉆研教材,精心設計每一個教學環節,同時不斷總結經驗,改進做法,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引領學生走進美妙的化學世界,促進學生科學素養和綜合能力的全面提高。
本文作者:辛惠瓊工作單位: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嘉惠中學
- 上一篇:高中化學課堂模式創新的實踐研究
- 下一篇:醫學教育在生物化學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