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問題解決”教學模式分析
時間:2022-05-11 10:34:39
導語:高中化學“問題解決”教學模式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高中化學教學中,運用高中生解決問題以提高成績的積極心理動機,教師利用教學內容有效設疑與激發質疑的方式,指導學生在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中生成知識和學習能力,推動學生主動學習和自覺成長。
以學生的主動學習、創造學習與實驗生成學習為內容的,高中化學的“問題解決”教學模式的創設和運用,是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學習能力教改探索之一。本文以魯教版高中化學教材為例,對該教學模式的實施策略展開研究。
一、高中化學“問題解決”教學模式策略
根據化學的應用性與學生未來學習和就業的針對性,“問題解決”的教學模式策略重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知識應用能力。
1.合作突破策略。由于高中生的時間緊、任務重,教師選擇和組織學習難度適中的內容,讓學生之間以合作學習的模式形成知識和智力的合力,去推動他們自主地學習和高效突破。如在學習“氧化還原反應”時,在學生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和四種基本反應類型及其之間的關系后,指導學生開展關于“元素化合價升降、元素電子得失”的“問題解決”活動。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學習基礎可以相互幫扶的小組,組織學生運用“雙線橋”的方法,去表達元素化合價的決定因素及其發生變化的要件,與同一化學反應中元素化合價的升高和降低的數目之間的關系,以及元素得失電子數之間的關系等。教學實施中,教師可以選擇具有一定難度,但學生能自主處理的重點、難點等類型的知識,既能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和成長中培育學習的信心,又能培養他們良好的思考習慣和難度知識挑戰意識。
2.探究生成策略。根據學生相對平均的學習基礎,利用現有的實驗條件和現代教育技術條件,組織學生開展知識的探究活動,讓他們在自主地探索、研究、實驗與總結中,去生成某種原理、定理或化學性質等,讓學生把知識的學習、復習、消化和運用結合起來。如在學習“硝酸的性質”時,教師就可以直接指導學生開展關于硝酸的實驗探究活動。從觀察硝酸的顏色開始(無色),逐漸地去了解硝酸的氣味(有刺激氣味)在時間充足或學生學習進度較快的情況下,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更加深入的探究活動,如在上述學習中,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去制作氮肥,以體驗學習和探究的樂趣。
二、高中化學“問題解決”教學模式
“問題解決”教學模式的根本是把教材內容的學習和課堂的主體時間都放給學生的自主學習模式,強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解決問題的主動性。
1.設疑導學模式。教師根據教材內容及其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在特定的課堂環節科學設置各種“問題”,為學生開展新知識學習和探究活動制造激發學習欲望的“障礙”,使他們在新知識的學習和驗證中完成學習和更多的預習活動。如在學習“化學平衡”的第一課時時,教師在組織學生復習化學反應率的基礎上,對在特定質量條件下的不同元素之間化學反應后化合物的質量進行對比,尤其是在反應后化合物質量低于化學反應前綜合的情況下,為學生設置化學反應程度———化學平衡的質疑,繼而引導學生開展可逆反應與不可逆反應、化學平衡的定義和特征的學習活動,教師或通過班級實驗集體展示或學生自主實驗活動等,去全面地了解和歸納在影響化學平衡的各種因素,如溫度、濃度與壓強等。
2.質疑驗證模式。由于高中化學知識自身的難度、深度與寬度,由于學生自己的理解能力、知識點掌握的熟練程度和準確度等原因,導致他們會產生各種疑問或夾生現象,運用各種適當的方式去“檢查”自己存在的“問題”,達成驗證知識和矯正錯誤的目的,是“問題解決”教學模式中常見和高效的方法。當然,由于學生的知識基礎不同,教師在面對學生的質疑中,既需要運用一般性的驗證方式,也可以指導不同學生運用相對個性或特定的驗證方式。由于現代教育技術的普及裝備,教師在充分準備的情況下,可以充分運用各種化學實驗視頻,以及學生感興趣的各種電視求證節目的視頻片段等,只要能為學生實際解決問題、獲得新知與驗證對錯即可。在教學實踐中,“問題解決”教學模式的運用需要教師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有選擇性、有針對性地運用,既要注意在各種實驗的支持下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也要充分運用現有精品教學視頻及其實驗過程視頻記錄等,為學生創造高效的學習氛圍與平臺,實現學生的知識學習、知識驗證、知識總結與知識發現過程的統一,為學生化學高考、化學知識日常運用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吳金花 單位:福建省三明市第九中學
參考文獻:
[1]李鵬程.巧借媒體,構建實效的高中化學課堂[J].中學化學.2014(09)
[2]黃麗紅.芻議高中化學“問題解決”教學模式構建[J].華夏教師.2015(11)
- 上一篇:高中化學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應用
- 下一篇: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實施策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