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高中化學高效課堂分析
時間:2022-03-25 09:48:42
導語:構建高中化學高效課堂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應結合化學學科的特征和當前教育的現狀,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重要思想,借助科學探究、分層策略、“6+1”課堂等方法使學生用最少的時間和精力最大程度獲得知識與技能,掌握過程與方法,培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達到以學生為主體的模式下構建高中化學高效課堂。
【關鍵詞】以學生為主體;高效課堂;科學探究;分層策略;“6+1”課堂
“高中化學高效課堂”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用最少的時間和精力最大限度獲取化學學科理論知識,從過程中掌握科學方法,并培養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傳統的化學教學多是教師給予教學,學生被動接受的過程,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降低。現就如何以學生為主體的模式下構建高中化學高效課堂談幾點探索。
一、發展科學探究
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探索真理比占有真理更為可貴”,可見在化學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親身經歷豐富的探究活動,去發現值得探究的問題、設計方案去解決問題至關重要。例如,在《氯氣的化學性質》教學時,理解氯氣與水的化學反應可從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如用有毒的氯氣給自來水進行消毒,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此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對問題“探究氯氣與水混合后的產物”進行大膽猜想與假設。為了驗證猜想假設是否正確,在教師指導下或通過小組討論,學生可在設計簡單合理的化學實驗方案,并積極參與化學實驗,觀察現象,寫出實驗結論。但在檢驗H+的實驗中,學生會觀察到石蕊試液先變紅后褪色,那么這種具有漂白性的物質是什么?此時教師應“趁熱打鐵”引導學生分析該漂白性物質,是否可能是反應物氯氣具有漂白性呢?學生可自主設計實驗方案分析氯氣是否具有漂白性,在發現干燥的氯氣不具有漂白性而濕潤的氯氣具有漂白性后,教師應繼續引導學生分析是氯氣與水反應后的產物,從“元素守恒”、“實驗探究”、“化合價”三個角度分析這是一種新的物質次氯酸(HClO),進而得出結論。由學生自主探究出的知識與結論,學生更容易理解和記憶,并更容易被應用到實踐當中,對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增進對科學的情感,理解科學的本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分層教學策略
新課程改革后,對化學教學的教學結構有了改進,其分為“必修課程”、“選擇性必修課程”、以及“選修課程”,每一類課程都對應著每一類學生的不同的意愿和發展,如必修課程是體現化學基本觀念與發展趨勢,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選擇性必修課程是引導學生深入認識化學科學的本質,選修課程則是強調拓展化學視野,深化對化學科學及其價值的認識,所以在針對課堂教學時每一位教師也必須考慮學生的學情與需求。如《乙醇》的教學中,教師應適時設置學習梯度,對同樣的理論知識點作不同層次的分析要求,普通學生需掌握乙醇的分子結構即可,而深層次的學生則應注重如何去探究出乙醇的分子結構,從而滿足學生們對學習的需求。同時在課后訓練時,應布置分層性的習題和訓練有針對性地進行鞏固。在當前的高中化學教學背景下,分層教學策略是實現課堂的有效性的堅實后盾和必經之路。
三、“6+1”課堂的引入
教學質量如何大幅提高,其根本在于教學模式的轉變,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應該勇于創新,不斷改進,高效“6+1”課堂改革徹底轉變了教與學的模式,更能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其思維方式及能力,增強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讓課堂不僅僅停留在傳授知識層面,而是進而提升到自主、合作、探究上。如《元素周期表》一課中,傳統的講授方法僅僅讓學生機械地記住周期、族等概念,并沒有使學生建立發展的科學觀,而“6+1”課堂通過教師導入新課,學生自主按照學提綱的指示進行簡單知識的學習,然后通過小組討論與交流,進行對知識的補充、延展,同時通過學生激情展示,培養學生與他人交流的意識和能力,最后課堂檢測達到教學目的。
總之,高效課堂始終須圍繞“學生是課堂的中心”而建構,教師的角色也應逐漸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與促進者,不斷發展為反思型教師與經驗型教師,時刻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旨在讓學生以最少時間和精力,最大效率地獲得知識,增強創新意識與科學精神,提高社會責任感。
參考文獻:
[1]王延芳.高中化學高效課堂構建策略初探[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2,26(02):117-120.
[2]巴雅那.新課程背景下構建高中化學高效課堂研究[J].成才之路,2018(08):61.
[3]李豆豆,李秦怡,趙立芳.淺談中學化學高效課堂的構建[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8(08):26-27.
[4]王賽中.構建高中化學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
[5]徐繼琳.以學生為主體的高中化學“同課異構”案例研究[D].天水師范學院,2018.
[6]蘇永平.化學高效課堂的構建與實踐[J].課程.教材.教法,2016,36(04):30-37.
[7]胡榮華.以學生為主體變“課堂”為“學堂”——“金屬的化學性質”教學設計、實施與反思[J].化學教與學,2012(12):70-71+82.
[8]王立冬,羅賢全,梁冠輝.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裝備教學課堂設計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8(48):147-149.
[9]李德才,郭秋平.高中化學課堂科學探究教學有效性現狀調查[J].教育現代化,2017,4(50):230-232.
[10]陳愛香.高中化學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研究[D].河南大學,2014.
[11]白靜珠.學案導學下高中化學分層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D].蘇州大學,2012.
[12]陶墀.高一化學分層合作教學模式的研究[D].揚州大學,2011.
作者:高居紅 陳仕紅 單位:固始縣慈濟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