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化工類教學效果的探索與實踐
時間:2022-04-02 03:02:20
導語:高職化工類教學效果的探索與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緊扣專業背景,精選教學內容
1.1確定課程基本內容
參照化工行業“有機合成工”、“化工總控工”和“化工工藝試驗工”等國家職業標準,分析各專業崗位的工作性質,以“需用為準,夠用為度,實用為先”的原則確定課程基本內容。重新編寫教材,堅持以能力為本位,以化學、化工及相關專業對有機化學的知識、能力和素質要求為目標,注重理論聯系實際,體現應用性特色。例如將烷烴、烯烴、二烯烴、炔烴、環烷烴等章節合并為脂肪烴和脂環烴,基本知識以烴類及烴類衍生物的結構、反應、合成為重點,實驗以烴類及烴類衍生物的性質、組成、含量分析為重點,實訓以具體化工產品的工藝條件、工藝過程、操作規范的分析及訓練為重點。
1.2確定課程拓展內容
考慮學生未來職業生涯的可持續發展和部分學生繼續深造學習的需求,將理論性強但對高職學生的就業崗位而言并非必需的內容,例如有機化學反應機理和推導、有機合成的路線設計等,確定為課程的拓展內容,讓學有余力的同學選擇性學習。還可將目前有機化學取得的重大進展引入課題,充實內容,激發學生興趣,產生探究欲望。對于生命化學范疇的內容糖類、蛋白質、核酸只做簡單介紹。
1.3確定課程實驗項目
對應用性強的知識,則以有機化學實驗項目為載體,融入相關理論知識和基本實驗技能,編排、組織、整合為理論與實踐一體的有機化學實驗項目。例如,以“食品添加劑乙酸異戊酯的制備”為實驗項目載體,融入“羧酸及其衍生物”的理論知識點,將項目分成若干子項目,掌握“回流、干燥、蒸餾、萃取”等基本實驗操作技能。
2多種教學方法有效結合
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為實現教學目的和教學任務要求,在教學活動中所采取的行為方式的總稱。有機化學是系統介紹有機物的結構與性質關系及各有機物之間的相互轉變方法,其基本構架為:命名→結構→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用途→制法→歸納一類物質由于有機化學涉及的化合物種類較多,理論性強,抽象枯燥,若采用單一教學方法,教學效果不佳。在教學中我們多種教學方法有效結合,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2.1講授式的教學方法
教師主要運用語言方式,系統地向學生傳授科學知識,傳播思想觀念,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一是要科學地組織教學內容。例如,在講授烷烴的物理性質時,考慮后續脂肪烴、脂環烴、芳香烴、鹵代烴、醇、酚、醚、羧酸等各類型化合物的相通性,從顏色、狀態、氣味、熔點、沸點、溶解性、密度等全面的學習其物理性質。二是教師的教學語言應具有清晰、精練、準確、生動等特點,可以采用講解、談話、討論、講讀、講演等教學方法完成教學目標。三是善于設問解疑,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積極的思維活動。四是注意課堂教學節奏,及時發現學生學習困難的地方。
2.2問題探究式的教學方法
教師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在教師組織和指導下,通過學生比較獨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動,探求問題的答案而獲得知識的方法。可以采用問題、探究、發現等教學法完成教學目標。例如,在學習不對稱烯烴與鹵代烴的加成時,讓學生先試寫丙烷與氯化氫的加成反應,他們會發現產物有1-氯丙烷和2-氯丙烷兩種,引出“馬爾科夫尼科夫規則”,即氫原子主要加在雙鍵含氫多的碳原子上,于是得出主要產物是2-氯丙烷的結果。在這個過程中要有序組織教學,積極引導學生的探究發現活動。
2.3訓練與實踐式的教學方法
通過課內外的練習、實驗、實習、社會實踐、研究性學習等以學生為主體的實踐性活動,使學生鞏固、豐富和完善所學知識,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多方面的實踐能力。例如苯環上取代反應的定位規律對于預測反應的主要產物和選擇正確的合成路線來合成苯的衍生物有重要意義,在指導學生學習主要內容后,由學生自主設計由苯合成對硝基氯苯的方法,讓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3合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實現教育過程的最優化
一位教育技術家說過:“教學媒體的現代化不等于教學最優化”。電化教育就是在現代教育思想、理論的指導下,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教育活動,以實現教育過程的最優化。在有機化學的教學中,一方面有很多分子結構、鍵的形成、繁瑣的反應機理、復雜反應式等是難以用言語形容和描述的,這需借助模型、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可以將一些抽象的概念、化學反應、實驗現象處理成連續的、直觀的、生動形象的畫面,不僅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利于啟發、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另一方面,利用模型、多媒體課件,能節約時間,提高教學效率。例如,介紹雜化軌道理論、烷烴的構象、反應歷程等,將其制成三維動畫展示給學生,使內容直觀、清楚、抽象復雜的問題具體化、簡單化。教師在設計、制作、使用多媒體課件時,一是要注重邏輯性、系統性,還要兼顧簡潔大方。靈活運用Chemdraw、Authorware、Flash等軟件,便于實現人機交互,注意圖像、文字出現的先后順序、效果,做到聲音、動畫效果的合理搭配等。二是幻燈、投影媒體只能提供視覺形象,要注意善于與語言相配合。三是也不要完全摒棄傳統黑板的使用,如果一味的播放課件,感覺節奏較快,學生會感覺較疲勞,不利于學生的認知需要。把幻燈、投影媒體、掛圖、模型、粉筆、黑板等教學手段整合到教學中,合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實現教育過程的最優化。
4采用分層式教學,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
深化高校招生制度改革以來,各高校生源結構發生了較大變化。以我校2013年化工類專業招收情況為例:招生總數183人,其中統招生66人,占當年總招生人數的36%;單招生117人(理科89人、文科16人、三校生12人),占當年總招生人數的64%。從學校招收各類學生的質量來看,與統招生相比,三校生、單招生生源質量總體偏低。部分學生化學基礎較差,自信心不足,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自律性較差,自制能力相對較弱,學習成績總體不是很理想。我們根據生源類型及學生入學時的成績分析和摸底考試成績,在同一年級里按不同層次編班進行有機化學教學,以滿足不同基礎學生需要。對基礎較差的學生,加強基礎教學,不僅是化學學科的學習,還要加強計算能力、數學知識的訓練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放慢教學進度,適當增加學時,確保教學質量,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對化學基礎好的學生,提高教學要求,采用探究式學習,引導掌握學習規律。
5強化崗位意識,注重實驗技能
有機化學是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僅從理論上學習是不夠的,還需在實驗中學習。因此為配合有機化學理論課程,我們開設有機化學隨堂實驗及專題實驗兩種形式的實踐教學環節,其目的和任務是使學生在有機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技能方面獲得全面訓練,培養學生正確選擇有機化學化合物的合成和鑒定方法及分析和解決實驗中所遇到問題的能力。
5.1精選實驗項目
設計能融入理論知識學習、操作技能訓練和職業素質養成等要素的實驗項目。例如選擇“乙酸乙酯的制備”實驗,不僅要理解酯化反應的原理及在生產、生活中的運用,更要掌握蒸餾、液態有機物洗滌和干燥等基本實驗操作技能。
5.2保障實驗時間
讓學生在從制定方案、自己配置實驗裝置、實際操作、數據處理、得出結論、到分析討論的實驗全過程中學會運用理論,拓寬知識面,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5.3完善評價體系
既要評價學生有機化學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情況,更要評價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情感態度,并把各種評價方法結合起來。例如把定性方法與定量方法,自評與他評,結果評價與過程評價,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結合起來,這樣既可以充分發揮各種評價方法的優勢和特長,又可以互相彌補其缺陷和不足,從而使評價的結果更加客觀、公正。
總之,要提高高職化工類有機化學教學效果,必須緊扣專業背景,構建合理的課堂教學內容體系,提高教師控制教學的能力,加速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現代化,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就業競爭力,最終實現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
本文作者:張云梅楊舜伊蔣高華工作單位:昆明冶金高等專科學校
- 上一篇:新課程下化學教學改革的策略
- 下一篇:肉食品安全產業鏈創建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