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化學教學提升學生科學素養

時間:2022-09-30 09:42:25

導語:淺談化學教學提升學生科學素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談化學教學提升學生科學素養

摘要:教育是影響國民素質的主要因素,它以提高人們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為目標,學校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實施文化教育、素質教育與思想教育,素質教育對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具有積極的影響,對于學生思維的培養、人生價值觀的建立具有重要的作用。化學教師應在教學中深透學生素質教學,提升學生科學素養,正確認識學習目的性與重要性,重視學生科學素養的發展與形成,積極改變化學教學策略,激生學生在化學學習中養成良好的科學態度,對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與建立高尚的人格品質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科學素養;化學教學;學習態度;教學思想

一、科學素養概念闡述

素質教育是學生科學素養形成的基礎,是提高思想認識的基本途徑,對于學生行為習慣的形成將產生重要影響。學生的科學素養是學生應用科學、數學、技術等有關信息所作出的個人與社會之間相關聯部分的一項決策,并在此基礎之上運用科學的態度與科學的方法在生活與學習中加以實施的行為表現。在科學素養中最核心的內容是科學精神,它對于學生的科學態度與人生價值觀的發展起到關鍵性的影響,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對于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具重要的意義。初中化學教學應當注重學生的科學素養的培養與發展,推行教學改革的實施,積極改變化學教學模式,關注學生情感態度的變化,不斷探索更加有效的化學教學方法。

二、深透素質教育、培養學習興趣

興趣是推動學生自主學習的最好心理教師,化學教師最怕的事情不是學生學不好,而是學生對學科知識沒有興趣、不想學習、甚至不愿意學習,這才是教師最擔心的社會問題。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光靠教師個人威嚴是難以辦得到的,因此教師必須從學生的心理入手,加強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化學教師通過建立知識體系,讓學生了解化學發展簡史、了解化學發展對人類社會進步所起到的重大作用與歷史意義,加深學生對化學的認識,提高學習的目的性,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學習狀態與熱情才能得以激發,德國著名的哲學大師黑格爾指出要是沒有熱情,世界上任何偉大的事業都不會成功。化學教師不能只追求完成教學任務與教學質量,而忽略了教育本身的價值與內涵,沒有動機與盲目的學習都是徒勞無功的,也將是一種得不償失的教學行為,所以說必須要注重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提高教學品質,促進學生在思想上更加重視學習化學。

三、構建教學情景、融合情感教學

適當的教學情景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學情景是教師為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而建立的知識體系,有意向的把學生引入特定的學習環境之中進行的一種教學行為,目的是為了轉變教學活動的方式,這種情景更能夠凝聚學生的注意力,設制有效的教學情景會使教學的指向性更加明確,寓意也更加深刻。任何課堂教學的成敗關鍵因素是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態度,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并能以積極的狀態投入到學習之中,才能發揮學生的能動性,才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較為有效的途徑。所有的教學活動必須圍繞學生開展,才能實現教與學二者之間的真正價值。比如學習氧氣性質的時候,教師首先讓學生明白氧氣對于人類有何作用,氧氣在自然界中如何進行循環的,人類如果得不到氧氣能否生存下去。只有帶著目的性去學習教育才變得有意義,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動機,使學生的學習情感得以升華,為后續教學活動的開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四、轉變教學思想、培養科學素養

科學素養的發展是以科學的態度、知識、技能為基礎,態度是學生對待學習知識外在表現形式,知識是學習的對象,技能是在學習過程中對知識應用性等操作的表現形式,科學方法是科學素養形成的基礎,化學教學不能局限于課本知識的傳授、記憶、練習等,應當轉變教學思想,化學教學應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己任,積極探討教學方法,以一切有利于學生發展為指導目標,教師給學生傳授的應是一種學習方法與技能,讓學生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變得更會學,更樂意去學,以達到“教是為了少教、學是為了會學”的效果,這樣的教學會變得更有意義,這才是教師所要追求的最高教學境界。

五、深化課堂教學改革、適應教學發展要求

教學質量是檢測學校教育成果的重要指標,任何形式的教學活動的開展都是以提高教學質量為基礎,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要求在根本上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以適應教學改革發展的步伐。課堂是提高學生學習技能和學習能力最為集中的場所,是教師引領學生開展教學活動的最佳時機,化學教師應當更新理念,以人為本,實施以素質教育為主導的教育模式,從根本上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與情感,實現“以情制動,以情引動”的教學效果,通過開設學生活動激發學生的熱情與動機,改變課堂中教師滿堂灌的教法,以響應課堂教學改革發展的要求,適應教學形式發展的需要。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課堂教學理當以實驗為主導,帶領學生進行實驗探究,掌握科學探究的方法,培養科學探究精神。同時化學教學中必須重視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的深化,教師要鼓勵學生敢于實驗創新、改進實驗方案,通過實驗創新使學生對實驗產生新的認識、獲取新的知識,從而實現知識的遷移與轉化,使學生的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興趣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化學教學應讓學生活動回歸課堂,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才能活躍課堂學習氣氛,提高學生科學素養,這對于開發學生智力與潛能具有積極的意義。

六、總結

新課改形式下化學教學體制應當適應教學改革發展要求,化學教師必須結合實際學情的變化而靈活的運用教學方法,深入了解學生的情感變化趨向,重視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重視科學素養的發展,改變不利于學生發展的教學理念,同時結合化學教學的特點,積極尋求適合于學生發展的教學形式,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思路,實現從文化教育提高到素質教育,真正地體現教育本身的價值趨向性。筆者對化學教學過程的探索也基于這方面的初步探討,希望能為化學教師提供一些合理性的教學建議,實現化學課堂教學向更高的層次轉變。

作者:林勇勝 單位:常州市虹景中學

參考文獻:

[1]孟昭蘭.情緒心理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72.

[2]施良方.學習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