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化學教學德育論文

時間:2022-03-28 11:14:26

導語:中職化學教學德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職化學教學德育論文

[摘要]職業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處于重要的地位,擔負著培養高素質高技能勞動者的重要任務。在全國職業教育加速發展的今天,職業學校必須把德育工作擺在素質教育的首要位置,全面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技能型高素質型的職業性人才。筆者在化學教學實踐中,結合課程特點及專業特點和崗位工作要求,寓德育于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之中。

[關鍵詞]中職學校;化學;德育教育

中等職業教育是我國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2014年全國職教會議上,強調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廣大青年打開通往成功成才大門的重要途徑,肩負著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職責,必須高度重視加快發展。職業學校培養應與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1],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綜合職業能力,在生產、服務一線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職業學校德育大綱》明確指出德育對學生健康成長和學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導向、動力和保證作用[2]。職業學校必須把德育工作擺在素質教育的首要位置,要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規律,按照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堅持以人為本、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在德育大綱實施途徑上又明確指出:“德育課是各專業學生必修的公共基礎課,是學校德育的主渠道。其他專業基礎課和專業技能課等課程教學要結合課程特點,充分挖掘德育因素,有機滲透德育內容,結合專業特點和崗位工作要求,寓德育于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之中[3]。”在化學教學中,筆者認真探索滲透德育工作的方法并應用于教學過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利用化學規律及知識的學習培養學生唯物辯證思維能力

化學知識本身包含很多哲學思想,在傳授化學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思考其中所包含的哲學道理,學會用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看待問題。例如,利用元素周期律知識,引導學生認識原子半徑、最高正化合價和負價以及元素的金屬性和非金屬性的周期性變化規律,揭露元素周期律是原子結構核外電子周期性排布的必然結果,引導學生掌握看待事物要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方法論。分析原子結構的發展歷程:從道爾頓模型開始,歷經湯姆生模型、盧瑟福棗糕模型、波爾模型再到電子云模型,引導學生用聯系和發展的思維正確看待事物的發展規律,新事物必然戰勝舊事物,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曲折的前進的。科學是經過不斷探索不斷發展的真理。學習單質及化合物知識,掌握元素及化合物這些繁雜易混淆的知識,通過化學實驗來驗證化合物所具有的性質,從而掌握相關的知識。尤其是對職業學校學生來說,實訓操作課尤為重要,通過實驗的探索,掌握相關技能,進一步引導學生領悟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還有,分析同主族同周期元素性質遞變規律時引導學生認識量變與質變的統一,共性和個性的統一。

2利用化學科學的形成和發展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一般包括注意力、觀察力、想象力、記憶力、思維能力和創造力。各項研究及科學家的成功事例顯示,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在人成功成才的道路都至關重要,甚至非智力因素更勝一籌。一個人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有助于智力的充分發揮,彌補諸多方面的不足。達爾文曾說過:“我之所以能在科學上成功,最重要的是對科學的熱愛,對長期探索的堅韌,對觀察的搜索,加上對事業的勤奮”。早在遠古時期,我們的祖先就知道如何取火和保存火種。從那時起,人類就開始了化學實踐活動。在長期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中,人們學會了燒制陶瓷冶煉金屬釀造酒類。經過幾代化學家的努力,近代化學逐漸形成。進入20世紀后,隨著人們對物質世界的認識由宏觀向微觀的不斷深入,化學科學的發展更為迅速,進入到輝煌的現代化學時代并取得了重大成就。讓學生認識事物發展規律,不斷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比如,分析苯的分子結構:凱庫勒在晚上回家的馬車上睡著了,在夢境中,碳原子和氫原子變換著各式花樣在眼前飛動,一條白蛇扭動著搖擺著最后咬住了自己的尾巴變成了一個環,于是苯的環狀結構誕生了!凱庫勒堅持不懈對科學的探索,才能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受到夢境的啟發,發現苯環的環狀結構,看似一種偶然,實則是日夜苦思的必然,成為有機化學結構史上的里程碑。比如:波義耳被稱作指示劑之父。如何能簡便地測出溶液的酸堿性,曾困擾很多科學家。一天,波義耳把剛采來的一束美麗紫羅蘭插在實驗室花瓶愉悅心情。實驗過程中,不小心把幾滴鹽酸滴到了紫羅蘭的花瓣上,瞬間紫羅蘭花竟變成了紅色花!波義耳感到很新奇又興奮,經過反復大量的實驗加上敏銳的觀察力,石蕊指示劑誕生并廣泛使用流傳至今。這些成功的意外重大發現讓學生明白科學人的堅持不懈、敏銳觀察和不畏艱難的科學精神,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鼓勵學生善于觀察,大膽想象,勇于創造。

3利用化學家的事跡和化學在各領域的應用

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教育培養學生職業綜合素養隨經濟社會發展,職業生涯教育成為新的德育要素。結合化學家的奮斗歷程和化學在各領域的應用,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教育顯得尤為必要。舍勒,瑞典著名化學家,出生極度貧寒,勉強上完小學,14歲就進入藥店打工。勤奮自學的他利用工作之余,努力讀書,艱苦實驗,是氧氣和氯氣的發現者。他從普魯士藍染料中發現一種易溶于水的無色氣體,親自口嘗得到這種氣體具有苦杏仁味。這種氣體后被證實為具有劇毒性的氰化氫。他研究領域涉及化學的多個分支且在各方面都做出了出色貢獻。年僅43歲的舍勒死于長期中毒引發的腎衰竭。這種奮斗獻身精神對學生有很強的感染力,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和對人生的思考,盡早進行職業規劃。同時,化學在生活、生產、醫療、國防等領域都有廣泛應用。在化學教學中,應緊密聯系生活、生產、醫療等方面的知識,尤其是職業院校,更注重實踐,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的,更要加強并訓練學生應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化學教學中,首先,倡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引導學生用所學知識去觀察生活和專業方面的化學問題及現象,試圖用化學知識及原理解釋處理一些實際問題。其次,站在科學視野下,盡可能鼓勵學生搜集各個領域知識性、趣味性的材料,激發他們的求知欲,使學生盡可能了解自然了解社會,為今后走入社會更好地發展自己奠定基礎。最后,緊密聯系教學內容適當穿插和滲透一些社會發展面臨的急需解決的重大問題,如資源短缺、能源危機、環境污染、重大疾病攻克等,從而培養學生的憂患意識,進行職業生涯教育并不斷提高職業綜合素養。

4利用化學科技的前沿發展和重大成就

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愛國主義情懷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愛國主義教育是德育教學的一項重要的長期的任務。化學比其他學科更具特色。我國化學成就及重大突破對學生的愛國情懷的熏陶既有感染力又有說服力。因此講授各章節內容時,教師要充分利用配置課本的插圖和化學發展的重大成就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比如,侯德榜制堿法,1924年,我國著名的侯氏制堿法生產的“紅三角”牌純堿在美國萬國博覽會上獲得金獎,產品暢銷國內外,開啟了中國重化學工業,奠定了近代化學工業,是世界制堿業的權威。講授有機化學部分,向學生介紹我國科學家探索用化學方法合成胰島素并最終在1965年成功完成世界第一個蛋白質的人工全合成——牛胰島素。其性能與天然胰島素完全相同。這是一項偉大的勝利,標志著人類在認識生命探索生命奧秘的征途中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還證明中國可在尖端科研領域與西方發達國家一決高下。其巨大的意義可與“兩彈一星”相媲美。因此中國科學家與諾貝爾獎零距離接觸,獲得諾貝爾獎提名獎,極大地增強了我國民族自豪感。這些重大的成就使我國化學在國際上占穩了腳跟,得到世界公認,為國家爭得榮譽,讓學生充分了解我國化學發展的成就,感受作為中國人無比的自豪與驕傲。在化學教學中,充分挖掘德育因素,結合課程、專業和崗位等特點,將德育教育潤物細無聲地滲透于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之中,不僅使教學內容豐富,提高中職學生學習的興趣,更使學生的綜合素質不斷提高,以適應社會和企業的需要。上述滲透式教育方法只是初步的實踐認識。在實際教學中,還有很多需要與時俱進不斷改進的地方,只要充分認識到中職德育教育的特點,創新教育方法及內容,就能在無形中使學生德育素質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張韋韋.2014年職業教育與繼續教育工作會議在京召開[J].教育與職業,2014,(10):22.

[2]朱波.談中職教育下的學生管理的創新[J].中國外資,2012,(7:下):236.

[3]陳鵬.教育部印發《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大綱(2014年修訂)》[N].光明日報,2015-01-21.

作者:張穎 單位:惠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