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實驗培養學生的能力論文3篇
時間:2022-04-02 10:36:16
導語:化學實驗培養學生的能力論文3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第一篇
一、利用實物投影演示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在化學教學過程中,用演示實驗讓學生積極主動地觀察實驗現象,并透過現象,掌握事物的本質。在課堂上做演示實驗往往后面的同學觀察不到細微的實驗現象,效果不夠理想,借助投影演示實驗,不僅能放大實驗現象,而且增強了實驗的可見度,更易于學生認真觀察實驗現象。例如,把品紅在水中擴散的實驗在投影下演示,所有學生都可以清楚地觀察到擴散的過程。這就把微觀物質的運動狀態,通過宏觀的實驗現象,并利用投影更直觀地展現在學生眼前,直接激發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加深對分子相關知識的理解,強化了實驗演示效果和實驗的直觀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二、利用趣味實驗,培養學生的注意能力
學生注意聽講,注意觀察實驗現象,他們的注意力就集中于教師的講述和示范操作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培養學生的注意力,這樣教學會取得更好的效果。在學習中學生出現的錯誤多數是由于不注意引起的,而利用趣味實驗進行教學,會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如在講授燃燒的條件時,通過“銅絲滅火實驗”來探究,具有良好導熱性的銅絲降低了蠟燭火焰的溫度,達不到蠟燭燃燒的著火點使蠟燭熄滅。有趣精彩的實驗現象,吸引了學生的注意,激發了學生探索、揭示科學奧秘的興趣,使學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
三、利用組織分組實驗,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分組實驗是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重要環節,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實驗,熟練掌握操作技能、技巧;通過實驗驗證,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更加牢固地掌握所學知識。因此,組織好每一次的學生分組實驗尤為重要。對課標要求的每一個分組實驗都要認真對待,一定要明確實驗目的,認真做好實驗前的準備工作,要使學生在實驗中不僅學會和掌握實驗操作技能,而且通過認真分析實驗現象,更加牢固地掌握所學知識。學生在進行分組實驗時,教師必須及時發現學生在實驗操作上的問題,指導學生正確地進行實驗,并且培養學生在實驗中的合作意識。例如做鐵的生銹條件探究的實驗時,往往實驗效果不理想,教師必須引導學生正確面對實驗結果,不要灰心,認真分析原因后,重新操作,鼓勵學生要有科學的態度,保持學習的興趣,最終收到明顯的實驗效果。其他的實驗也是如此,只要堅持經常練習,學生的實驗技能一定會很快提高。通過組織分組實驗,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了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更能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四、利用選做實驗,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選做實驗,可以培養學生利用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對某些化學反應進行進一步的探究,敢于挑戰自我,更進一步認識物質變化的規律和實質。這樣不僅能鞏固所學的知識,熟練已有的實驗技能,而且更加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使學生不局限于必做的化學實驗,認識到這些選做的實驗更能提高他們的能力?,F行九年級化學教材中,選做的實驗也很多。根據教學需要,有目的地選做實驗,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學完酸、堿、鹽知識后,選做溶液酸堿度對頭發的影響實驗,這個實驗不僅可以讓學生鞏固所學的酸、堿、鹽性質,而且更貼近現實的生活,通過這個實驗,學生可以了解到什么樣酸堿度的洗發水更有利于養護我們的頭發,把所學的知識與生活常識聯系起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選做實驗,不僅有利于完成課標要求的教學任務,而且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能得到培養。
五、做家庭小實驗,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學習知識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能靈活地應用。在做家庭小實驗時,學生通過獨立思考來解決問題,在不同程度上創造性地運用知識,這就有助于學生創造才能的發展。通過自己親自動手設計實驗方案,獨立解決問題,收獲實驗成功帶來的喜悅。為將來學生成為科學的創造者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以上所述,只是從學生學習的角度來闡述實驗手段可以培養學生的五種能力,其實每一種能力的培養都不是孤立的,它們是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培養其中的一種能力往往也會使其他能力得到發展。教師能否真正運用好實驗這個教學手段,直接關系到教育效果好壞和學習效率的高低。抓好實驗教學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為將來走向社會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
本文作者:梁建國工作單位:河北省鹿泉市龍鳳湖學校
第二篇
一、明確觀察目的
每一個化學實驗都有它的目的,實驗目的不同,觀察的目的和重點也不同。而學生面對復雜、稍縱即逝的化學現象往往感到茫然,不知道如何觀察。因此,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明確觀察目的,減少觀察的盲目性,提高觀察的有效性和準確性。如:如此,讓學生帶著任務觀察,有利于提高化學實驗效率。
二、教師應該事先制訂周密的觀察計劃
觀察是有計劃、有目的地與思維活動緊密結合的一種復雜的知覺活動,因此在實驗之前,教師除了應該熟悉實驗目的、觀察對象、實驗現象之外,還應該以啟發學生思考為宗旨設置一系列問題。如,做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時,學生往往會被“火星四射”的現象吸引,而忽略實驗中其他一些重要細節,故教師在實驗開始之前可提出以下問題。①反應之前,鐵絲是什么顏色?是什么狀態的?②鐵絲的下端為什么要系一根火柴?③為什么鐵絲要繞成螺旋狀的?④集氣瓶中為什么要事先鋪一層細沙或裝少量的水?⑤實驗結束后產物的顏色和狀態是怎樣的?如此,讓學生帶著問題觀察,鼓勵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積極思考,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而把獲得的感性知識加工成準確的理性概念和理論。
三、掌握一定的觀察方法
觀察要講究方法,針對不同的物質,不同的實驗目的,不同的實驗現象,應該運用不同的觀察方法,我通過歸納總結分為如下幾種。1.運用多種感覺器官,進行全面具體的觀察。由于化學實驗現象復雜多變,實驗觀察并不是只用視覺觀察,它要求學生通過多種感覺器官的協調,全面具體地感知物質的變化,獲得對實驗現象全面而準確的認識。如:由此可見,這個實驗需要視、嗅、觸覺等感官協同合作,才能得到硫在氧氣中燃燒的現象的正確結論:“產生藍紫色的火焰,放出熱量,有刺激性氣味氣體生成”。這種多種感官協調合作觀察實驗的習慣,不僅有利于學生實驗觀察能力的提高,而且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記憶。2.觀察要有一定的順序性。為了使觀察更加完整、全面,觀察應該按照一定的先后順序進行,我認為可以從藥品試劑、實驗裝置、實驗操作、實驗現象四方面入手,然后分三步走:反應前→反應中→反應后觀察化學實驗。如:在實際教學中按照以上順序要求學生觀察,能夠使整個實驗過程條理清晰、重點突出,經過觀察后匯總得出全面、具體的感性材料。3.觀察要有重點。在實驗過程中為了說明某個概念,驗證物質的某種性質,如果選擇了正確的觀察點,將注意力放在與實驗目的有關現象著意觀察,則有利于縮小觀察范圍,減少觀察時間,強化觀察效果。如:驗證鎂條燃燒是化學變化,實驗前觀察鎂條是銀白色的固體,實驗后觀察到有白色的固體生成,說明有新的物質生成,證明鎂條燃燒是一種化學變化。4.觀察要對比。在實驗中,對于容易混淆和相似的實驗現象,借助對比實驗,能夠加深學生對獲得的感性知識的印象,對加深學生的記憶有顯著效果。如:比較硫在空氣中和氧氣中燃燒的現象,通過對比實驗發現,共同點是“放出熱量,產生刺激性氣味的氣體”,不同點是“氧氣中硫產生藍色火焰”,“空氣中硫產生淡藍色火焰”。可見,通過對比,不僅培養了學生觀察的細致性,而且無意中就加強了學生對實驗中容易混淆的知識點的記憶。
四、準確描述實驗現象,做好實驗記錄
由于實驗紛繁復雜,學生應該養成邊觀察邊記錄的習慣,以免實驗結束后遺漏重要的實驗現象。在實驗的記錄過程中,應該有以下兩方面的注意點。首先,實驗中應實事求是地記錄實驗現象和數據,形成嚴謹的科學態度和作風,決不允許主觀臆斷,同時教師要使學生明白實驗中略微的誤差是允許存在的,千萬不要為了追求“合理”結果,私自修改實驗現象及數據。其次,要用科學規范的語言描述實驗現象。通過觀察學生獲得大量的感性材料,邊觀察邊記錄,但很多學生在描述的時候總是詞不達意,出現錯誤,教師應該指導和幫助學生使用化學術語,所以教師除了自己的言傳身教外,還應注重在平時教學中的錯誤糾正。如:(1)指導學生區分實驗現象和實驗結論,現象是個體通過視覺、聽覺、嗅覺等感覺器官知覺到的客觀事實,因此現象的描述不能出現物質的名稱。如碳酸氫銨受熱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單憑觀察無法看到“二氧化碳”,只能看到“產生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現象的描述也應該是“產生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2)“煙”與“霧”的區別,“煙”是固體小顆粒,“霧”是小液滴,如:紅磷燃燒現象應描述為產生大量白煙,濃鹽酸揮發的現象才描述為產生白霧。綜上所述,培養學生觀察能力不可操之過急,一蹴而就,它貫穿于整個化學實驗的教學過程,但是只要教師不斷地教導訓練,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一定可以取得理想效果。
本文作者:沈佳艷工作單位:蘇州市吳江區菀坪學校
第三篇
1做好實驗前的預試
實驗開出前教師應對實驗內容應反復預試,與實驗員配合好為實驗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準確地掌握每個實驗的條件和關鍵點,確保實驗成功。通過預試清楚把握反應物濃度、溫度、壓力、反應時間等實驗條件,掌握儀器的使用中的應注意的問題,檢驗各種藥品是否失效,對實驗中的每個細節都了如指掌[1]。預試充分才能保證在學生剛出現錯誤操作的苗頭時及時發現,予以糾正;遇到反?,F象時心中有數可以合理解釋、并指導學生分析原因、找到正確實驗方法。例如再做氯水氧化I-的實驗過程中,氯水的濃度較大時I-會氧化為I2,進一步又氧化為HIO3;如果氯水的濃度不夠,I-只能被氧化為I2,CCl4層紫色不會消失;而如果氯水的加入速度過快、加入量較多,則直接變為HIO3,在CCl4層不會觀察到紫色。為了保證學生實驗時能得到正確的結論,氯水最好隨用隨制取,不要放置時間過長;另外就得控制加入速度和用量,邊滴加邊震蕩觀察。就算遇到反?,F象,我們也心中有數可以向學生作出解釋,在這個過程中還可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滲透操作技能的重要性。預試對實驗教師非常重要,相應學生則要要求做好實驗預習,這樣實驗過程才會“有的放矢”,上課時才不會顧此失健,陷入被動和忙亂,更談不上實驗技能的提高。
2加強實驗課堂的組織引導
2.1實驗前的講解
實驗進行前,教師一般把實驗中操作原理問題講一遍,在講解過程中要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強化學生的思考意識,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教師扼要提問檢查學生預習情況,必要時進行課堂討論和個別操作示范。實驗過程不應該是照方抓藥,充當操作工角色,而應要求學生思考,為什么要這樣做?還可以怎樣做?無機物合成和制備實驗,要培養學生考慮化學藥品用量之間的關系、每個步驟的目的、實驗操作的前后影響關系、還應鼓勵學生思考是否還有別的方法,這樣即使做的實驗結果不是很好,但實驗思路拓寬了,深度和廣度也都增加了,實驗技能可以提高。另外講解時間不宜太長,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進行實際操作和思考。
2.2實驗中的指導
實驗指導是實驗課的中心環節,由于學生實驗能力存在差別,應分別對待,對于操作規范、技術熟練的學生,應充分發揮他們的示范作用,引導他們去做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選做實驗或思考題中的有關實驗,并把結果與其他同學交流,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而對于一些操作水平較差的同學,主要抓他們的基本操作,并不斷傳授他們一些實驗中的小技巧,使他們學的扎實、實用,能盡快勝任將來的工作需要。實驗中發現某個問題具有共同性,應及時及時讓對問題做補充說明后再進行實驗。實驗中應注意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動手的教師不要代替包辦,以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和獨立實驗的能力;指導學生如實記錄實驗現象,正確記錄實驗數據,養成良好的科學實驗習慣,嚴格遵守化學實驗操作規程。
3重視實驗后總結環節
實驗進行后的總結是一個易被忽視的教學環節,在學生實驗結束后,教師要指導學生整理實驗數據、記錄內容,認真寫好實驗報告。在實驗報告中應討論實驗現象和結果,指出決定實驗效果的關鍵及注意事項,并寫出實驗的體會及建議等,以提高學生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及時批改學生的實驗報告對其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講解處理,避免出現間隔時間較長,學生遺忘,實驗效果和操作技能大打折扣的現象。
4完善實驗考核辦法
實驗課對學生實驗成績的評定不能只通過實驗報告(實驗數據及實驗結果)來進行評定,忽略對學生平時實驗操作技能的考查[2]。為了全面、準確、真實的評價一個學生的實驗能力與水平,我們豐富和完善了實驗成績評定的標準。無機與分析化學實驗程成績評定,主要包括平時實驗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兩部分。成績滿分為100分,平時成績占50%,期末考試成績占50%。平時成績主要包括預習報告、實驗操作、實驗報告、考勤等方面;期末考核采用理論考試和實驗操作考試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考核,兩部分各占50%。這樣進一步鞏固、強化學生的基本操作技能,使實驗成績能更全面的反映學生實驗水平。無機與分析化學實驗是實驗教學的一個重要起點,能否打好這個基礎,直接影響學生后實驗課程的學習和科研能力的形成。幾年來我們在該門實驗課程教學內容、教學環節、教學方法、成績考核等方面做了一些完善及改革嘗試,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這些還遠遠不夠,化學實驗教學的改革,學生操作技能的提高還需要不斷的嘗試探索、總結和完善。
本文作者:曹利慧工作單位:衡水學院化學化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