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學教學中多媒體的應用

時間:2022-09-22 03:18:27

導語:生物化學教學中多媒體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生物化學教學中多媒體的應用

1多媒體課件的制作

文字簡練、形式多樣、條理清晰、重點突出因每位教師授課方法不同,所以多媒體課件鼓勵以教師自制為主,且自制課件有利于立足于課堂教學,把握教學重點和難點,雖然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但能深化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而且也為教師今后備課和教學研究貯存了大量教學資源,完善了教學技巧,對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有著不可估量的間接推動作用。課件制作時應根據教學內容選取合適的文字、圖片、表格、動畫或語音等使課件美觀大方、形式多樣化。文字簡練并不意味著越少越好:文字過少,學生課后復習時缺乏提綱挈領;文字過多,學生過于關注文字而忽略教師的講解,對于難理解的內容既沒看懂也沒聽懂。所以課件制作時對文字的總體要求是:每張幻燈片的文字行數不宜超過7~9行(內容一頁放不下的可分成兩頁),字號不宜太小,字體顏色與背景顏色反差要大,對比度強,使后排學生能清晰看見,避免因視疲勞影響聽課效果;概念性的文字應與書本相符,盡量避免出現大篇幅的描述性、解釋性文字,最好選擇精煉文字和圖表(注:文字出現在圖片中比出現在圖片側面效果好,但后者又比出現在不同頁面效果好)或動畫,再加上教師上課時的講解可達到理想教學效果。對于教學內容,應條理、邏輯清晰,重點突出,內容不易過多。按筆者經驗一般兩節課的教學內容幻燈片控制在30張左右,并根據教學大綱要求標注出掌握、熟悉、了解3個層次,并將重要的知識點用不同顏色顯示,不僅便于教師講授時有所取舍、突出重點難點,也便于學生課后自學和復習。同時相關內容中應多放一些生活或臨床中的實例,如“三聚氰胺”奶粉事件、消毒滅菌原理、肝昏迷原理、糖吃多為什么會發胖等等,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記憶。

2多媒體課件的合理應用

多媒體課件具有圖文并茂、生動逼真、簡單直觀的優點,在課堂教學中應用多媒體課件,可大大減少教師授課過程中的板書,授課將更多的體現在對屏幕內容的解釋,屬于真正意義上的講課,授課思路可以不被書寫板書而停頓,也不會因收放掛圖而干擾[1]。同時學生可將課件拷貝回去自學,使學生擺脫了上課時拼命記筆記,無法集中精力認真聽講的弊端,從而提高每節課的效率。但是制作好了課件并不等于萬事大吉,更為重要的是如何去利用它,只有正確使用才能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的優勢。首先,使用多媒體課件要求教師必須準備并設計好每一堂課。教學過程是一種創造性活動,每節課都要有創新,每節課的設計都要獨具匠心,才能企望收到好的效果[2]。例如,可采取導課、過渡和總結這個基本的“三段式”教學方法:每節課開始時用精彩的導語調動學生進入學習情景,導課要緊扣知識的聯系,可利用多媒體從某個畫面、某個背景知識、某個現象或課程內部或相關課程或疾病出發,調動起學生的興趣、求知欲,然后再在此基礎上講解教學內容。其次,對于教學內容,教師必須爛熟于心,包括每張幻燈的內容、順序、幻燈中每個例子、圖片、表格、動畫的解釋等等。不僅如此,備課時還應把幻燈切換時的銜接、過渡都備好,使整堂課連貫有序、有因有果,學生也易跟上老師的思路。但是講授過程中,換頁速度不宜過快,要給學生聽講、思考的時間,并觀察學生的反應,切不可“硬灌硬塞”。同時,針對不同授課內容特點可采取不同教學方法,如生化前一半內容以生物大分子結構、功能和物質代謝為主,分子式、化學反應繁多,所以授課應注重圖片解釋、聯系實例等并進行歸納總結;后一半內容以遺傳信息傳遞、基因重組、基因工程等為主,過程復雜、動態抽象,所以授課應注重動畫演示等,使之淺顯易懂、形象化、具體化。最后,生物化學是研究生命現象的前沿學科,新知識、新理論、新技術不斷涌現并日新月異,因此授課教師應不斷學習、更新并擴展教學內容,培養出合格的醫學人才。

3小結

多媒體教學是輔助手段,我們每位教師必須明確:決定多媒體教學效果好壞的是使用者的思想、學識、能力和方法。因此,提高教學質量必從提高教師自身開始,教師作為教學過程的主導因素,必須駕馭好多媒體教學法,讓它成為連接教與學的橋梁,充分發揮其優越性,使計算機服務于教學,讓教學錦上添花。

本文作者:工作單位:新疆醫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