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衛生學校生物化學理論課教學研究

時間:2022-04-22 03:53:20

導語:中職衛生學校生物化學理論課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職衛生學校生物化學理論課教學研究

生物化學是基礎醫學課程中最抽象、最難懂的學科,更是與其他學科緊密聯系的交叉學科,是生命科學領域的一門重要的領先學科。近代醫學發展越來越多地運用到生物化學的理論和方法來診斷治療和預防疾病,因此對于醫學院校的學生而言,學習和掌握生物化學尤為重要。但是筆者10余年的教學體會是老師難教,學生難學。現將其教學經驗與方法總結如下。

1原因分析

1.1學生因素

近年來,中職學校錄取分數一低再低,錄取的初中畢業生很多是考不上高中的學生,這些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對學習缺乏興趣,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基礎知識差。導致在生物化學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接受能力差,學習困難,經常是課堂能聽懂,課后又不會。

1.2教材及大綱因素

教學大綱規定的內容多,但學時少;教材中概念知識點多,化學結構式和代謝過程復雜冗長;為了保證化學知識的科學性、規范性和完整性,教師必須按教材講授,所以課程信息量大,且枯燥乏味。

1.3教師因素

生物化學是一門不斷發展的學科,而且與多門學科緊密聯系,對教師的自身知識儲備要求較高,教師既要有對教材的深刻理解,又要了解其他相關學科如化學和生物學,還要關注本學科的最新發展與應用。

1.4教學方法因素

傳統的以講授為主的單一教學方法,雖然完成了教學任務,但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課堂效果差。

2備課經驗

2.1備教材

比較三套不同的教材,從而找出最適合學生的教學內容和方法。

2.2備課要全面整體

通過對整本教材的吃透領悟,生物化學可以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講的是生物分子的結構、性質、功能,包括:蛋白質、核酸、酶和維生素,這部分叫做靜態生化;另一部分講的是生物體內的物質代謝,即合成與分解,如糖代謝、脂類代謝等,又稱之為動態生化。有了這樣一個備課框架,教學策略是按照“整體—部分—整體”進行教學,在課程的始末分別帶領學生了解和回顧每一部分的理論框架,使學生學習新課和復習知識時支脈清晰。

2.3備課要明確精講與不講

中職護理專業的學生今后要在臨床上工作,對工作有用的知識,對今后參加護士資格證考試的知識要重點講,講透,精講;對于學生聽不懂的內容,不講,比如脂類代謝過程中繁復冗長的反應過程。對于學過的知識,略講,比如肝的生化這一章節,肝結構的特點,解剖學過的知識,復習一下就可以。對于學生能很容易學的內容,學生自己講,比如維生素這一章內容容易理解,可以采取自學的方式。因此詳講、略講、精講、學生講都要靈活交替使用。

3上課經驗

3.1上課的時間安排。通常用5min復習上堂課所講內容,5min用提問或病例引入新課,20min或25min講授新課,最后利用10min回顧本堂課的重點內容,布置課后作業。課后作業是本堂課需要重點掌握的內容,或是思考題,為下堂課做鋪墊。

3.2上課要松弛有度。抓住開頭,吸引學生注意力;中后期,學生出現疲倦,注意力明顯減弱時,增加互動;結束要讓人回味,短小精悍。守時,不拖堂。

3.3上課不說廢話、空話、假話,以及模棱兩可的話。珍惜時間,力爭以較少的時間讓學生掌握較多的知識。

4多種教學方法交替使用

4.1問題引導法

通過“提出問題—思考自學—歸納總結—理論升華—實驗驗證”的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獨立性。比如酶這一單元的學習,首先提出問題“我們吃饅頭,為什么會咀嚼出甜味”“———麥芽糖,麥芽糖從哪里來……”,引導學生認識“唾液淀粉酶”。講授三大營養物質代謝時都可以通過提問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為什么不吃早點,中午會頭暈眼花,沒有力氣”三酯糖原的貯存與分解;“為什么吃的多,不運動會發胖”———甘油三酯的合成等等,結合生活中的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思考、討論、分析,歸納和總結,使教學不再枯燥。

4.2案例教學法

由于生物化學這門科學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因此可以通過生活中的生物化學現象引入一堂課的教學內容。例如:講解蛋白質的重要性,為什么“蛋白質是生命的物質基礎“”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命”,可以選擇“阜陽大頭娃娃———劣質奶粉案例”;在講解蛋白質含量恒定時,用“三聚氰胺奶粉”引出凱氏定氮法的優缺點。其二,生物化學是臨床醫學的基礎課,與臨床疾病緊密聯系,選取典型的病例,通過對病案的學習、討論、總結,大大縮短了理論與實踐的差距。鮮活的案例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和興奮點,使枯燥的理論教學有了生命力。例如,三大營養物質代謝是生化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而生活中“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人群日益增多,通過典型糖尿病的“三多一少”的癥狀,讓同學們自主探索糖尿病的生化基礎,了解糖代謝。而以現在營養學家提出“多吃白肉,少吃紅肉”和“沿海地區居民心血管疾病發病率明顯低于內地”這一現象來講解脂代謝。

4.3角色扮演法

在生化教學中有許多課程內容具有抽象性、復雜性、枯燥性和深奧性的特點,如何把問題簡單化、形象化,是教學過程中需要考慮的。而角色扮演法就是通過演戲和想象創造情景達到啟發學生的教學方法。根據教材內容,由學生扮演各種物質,把概念或者物質變化過程表演出來,通過教師的講解,讓學生易于理解,加深印象。例如:在講到蛋白質的肽鍵和多肽鏈中時,就可以從學生中挑選3~4人進行角色扮演,每一位同學扮演一個氨基酸,第一位同學的左手與第二位同學的右手相握,相當于一個氨基酸的α-羧基與另一氨基酸的α-氨基相結合,這個握手結合的結構就稱之為肽鍵,兩人結合在一起稱為“肽”即“二肽”。第二名再與第三名、相互拉手結合,形成“三肽”。問其他同學“一直連續下去,第一位同學和最后一名同學都有一只手是空的(游離的)對嗎?”同學們一下就明白了肽鍵和多肽鏈的連接方式,以及左邊有游離的氨基右邊是游離的羧基。

4.4多媒體與板書結合教學

當前,多媒體教學被越來越多地應用到教學中,而板書漸漸被忽視,甚至淡出了課堂。多媒體教學固然有許多優勢,比如可以更為直觀地呈現教學內容;可以使課堂教學內容得到有效擴充;可以有效提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增強課堂教學效果等等,但不容忽視的是多媒體教學如果運用不當,也會使教學效果不盡人意。原因在于:課堂信息量過大,教學進度太快,學生沒有消化吸收的時間;學生的精力必需高度集中,否則不斷變換的文檔會使他們跟不上進度。而傳統的板書教學也有其不容忽視的魅力,教學速度慢,讓學生有時間消化;本堂課的思路脈絡一目了然,重點難點清晰可辨。因此多媒體教學中配合板書設計,會使一堂課更加完善、完美。

4.5其他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不勝枚舉,其他還有比喻教學法,分組教學法,自主學習法,實驗教學法等等。由于篇幅有限,這里就不一一詳述了。在一堂課中,使用多種教學方式相結合的教學過程,能夠大大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教學充滿了趣味性和直觀性;真正實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在課堂互動中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協作意識,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對學生的綜合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其是現代教育教學改革的要求,也是社會發展的要求,更是學生自我發展的必然要求。

5結論

在生物化學理論課的教學上,要始終明確職業教育的目的———“實用、適用”;因材施教、量體裁衣,讓底子薄、基礎差的同學都能掌握實用的知識,能讓他們有興趣有能力理解接納生物化學的知識;要不斷積累教學經驗,化難為易,化繁為簡,總結正面和反面的經驗,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拓展教學方法。

作者:唐偉萍 單位:西安市第九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