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學微課建設探索與反思

時間:2022-05-17 08:56:43

導語:生物化學微課建設探索與反思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生物化學微課建設探索與反思

【摘要】專題微課是基于一門學科或課程的某個重要的專題而設計開發的,由基于某個重要主題的系列化、連續性、層次化的微課構成。課題組以生物化學課程“物質代謝”單元為例,探索專題微課建設方法及微課輔助教學的方法和手段,并進行教學反思,為提高醫學院校生物化學課程教學質量提供參考。

【關鍵詞】專題微課;生物化學

生物化學是一門重要的基礎醫學課程,其教學內容多,且復雜抽象、缺乏直觀感,學生難以理解和記憶。因此,生物化學一直以來被認為是難教難學的課程之一。改進教學方法或教學模式,提高生物化學的教學質量及學生的學習效果,是生物化學教學改革的主要任務。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育信息資源形式,以其“主題突出、短小精悍、交互性好、應用面廣”等特點被廣泛認可,并推廣應用。但是,目前的微課資源太散,過于碎片化,沒有完整的知識體系,仍然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因此,進一步進行微課系列化、專題化、課程化的導向開發是微課后續發展的方向[1]。專題微課是基于一門學科或課程的某個重要的專題(如單元、主題等)而設計開發,它由基于某個重要專題的系列化、連續性、層次化的微課構成[2]。本文將介紹《生物化學》課程“物質代謝”版塊專題微課建設的初步實踐,并對建設過程及應用進行反思。

1.專題微課的制作與

1.1確定教學內容。單個微課設計時,為保證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清楚呈現某個特定主題的內容,并讓學習者感興趣,微課的教學內容通常選取重點、難點或興趣點予以解答。而本課題選取“物質代謝”整單元為微課教學內容,目的是讓學生在完整知識模塊下進行碎片化學習,并在學習的過程中能構建出明確的思路體系,更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物質代謝”是生物化學課程的第二大版塊———動態生物化學的內容,也是本課程的重難點內容,對學生學習后續專業課程學習及臨床實踐具有奠基作用。該部分內容由于代謝途徑多,反應過程復雜,且多個代謝途徑之間具有交叉等原因,被高職高專學生認為是最難學的內容。1.2細化微課知識點。“物質代謝”版塊內容較多,包括生物氧化、糖代謝、脂類代謝、蛋白質分解代謝及核苷酸代謝5章,每一章又由許多的知識點構成。為符合微課“主題突出、短小精悍”的特點,我們需要細化知識點。經課題組成員討論分析后確定,生物氧化、糖代謝、脂類代謝、蛋白質分解代謝、核苷酸代謝分別分解為8、15、11、15、6個知識點。每個知識點可根據內容錄制1個以上視頻,要求視頻時長不超過20分鐘。1.3微課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微課制作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本課題組參考梁樂明提出的微課設計模式[3],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環節、教學方法等確定微課組成要素,針對學習者特征、微課教學內容及教學形式制定適合的教學策略,設計教學視頻的案例、問題、情景、教學過程,并準備相關教學支持材料,如動畫、圖片、教案、PPT、習題等,設計評價和反饋機制。具體措施為以知識點為單位進行教學設計,每一知識點要明確教學目標、完善教學環節、優化教學方法。教學目標是本次微課重點教授內容及期望達到的效果,教學環節主要包括導入、正文講解、總結、思考與討論四部分,盡量選用能提高學習興趣的教學方法,如問題探究法、比較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和案例教學法等。微課視頻教學設計時,要盡量減少學習者的認知負荷[4],滿足教學形式多樣化,并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將教學內容組織的生動、有趣。最后,可在微課支持材料中提供適量的練習題,既鞏固學習內容,又對學習效果進行評價。1.4撰寫微課制作腳本。微課腳本是以時間為軸,將PPT、動畫、圖片等有機結合,呈現出完整的講解體系,并將片頭、導入、正文講解、總結、思考及片尾等分布到每一個時間點上[5]。腳本要求清晰、簡潔。以氨的代謝去路為例(見表1)。1.5微課錄制與。根據編寫的微課腳本,運用Camtasia9軟件進行視頻的錄制、編輯和優化。錄制時教師應注意語音語調規范、準確,杜絕口頭用語。視頻一般以MP4格式為主,便于學生在移動終端進行學習。最后將相關教學資料和生物化學教學大綱一起上傳網絡教學平臺,教學相關資料上傳前需先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再把相應知識點資料對應上傳,并搭建在線討論、答疑、測試等信息化學習平臺。

2.微課的應用

生物化學專題微課制作完成后,如何在實際教學中進行應用,也是我們需要探究的問題。本課題選擇2017級護理專業1合班和2合班分別作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兩組人數均為138人。采用翻轉課堂對“氨的代謝”進行教學,試驗組提供學習任務單、微課視頻、教材等作為課前學習資料,對照組課前學習資料無微課視頻,其余與試驗組相同。課堂上由同一教師采用相同流程和方法組織教學,比對教學效果。課堂測試結果顯示:試驗組和對照組平均分分別是9.40和6.70,試驗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提示:微課對教師教學及學生自主學習有輔助作用,但需要采用合理有效的方法,如將微課與PBL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翻轉課堂等相結合等。

3.微課制作和應用的反思

以單元全部教學內容進行專題微課建設,讓學生在碎片化學習的同時能構建出完整知識體系,更有利于學生對課程進行系統化的自主學習。專題微課的建設可推動課堂教學的變革,對教和學都有輔助作用。但是,它也存在不足。孟祥增等[6]人指出,微課應具有教育性、目的性、趣味性和共享性等特點。滿足這些特點的前提是微課選題要實用準確、內容應生動有趣,且形式短小精煉。而在以整個單元內容為專題進行微課制作時,會有部分教學內容屬于沒有特色、內容枯燥、對學習者沒有吸引力或者過于復雜且不能分割論述的,這些內容制作出的微課很難滿足以上特點,難以達到預期效果。教師是微課制作的核心。微課制作從選題、設計、錄制、到優化全過程均由教師執行。執行者的知識水平、教學經驗及能力、普通話標準程度、計算機應用技能以及職業素養等對微課質量都具有較大影響。高質量的微課作品是團隊合作的成果。因此,選擇綜合能力和素養較高的教師團隊,是制作優秀微課的重要保障。此外,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們仍需不斷探索基于微課的生物化學教學模式,設計出生動有趣的課堂教學,以提高生物教學質量。

4.結語

微課作為一種新型學習資源和網絡學習手段,必將深受數字化時代學習者的青睞。隨著微課建設的不斷創新,其形式風格越來越多樣、制作成本和技術降低,進而促進專題化和課程化微課建設。本課題對專題微課建設和應用進行了初步實踐,但仍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微課質量不盡人意,微課平臺功能、基于微課的課堂教學設計及評價體系還有待完善,這些都是我們今后努力改進的方向。

參考文獻:

[1]胡鐵生,周曉清.高校微課建設的現狀分析與發展對策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4(2):5-13.

[2]朱長俊,周盛梅,朱紅薇等.專題微課生物化學教學新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嘉興學院學報,2015(4):141-144.

[3]梁樂明,曹悄悄,張寶輝.微課程設計模式研究———基于國內外微課程的對比分析[J].開放教育研究,2013(1):65-73.

[4]張曉君,李雅琴,王浩宇等.認知負荷理論視角下的微課程多媒體課件設計[J].現代教育技術,2014(2):20-25.

[5]徐晶,高涵,郭紅艷等.淺談生物化學微課的設計與實踐[J].衛生職業教育,2018(6):141-144.

[6]孟祥增,劉瑞梅,王廣新.微課設計與制作的理論與實踐[J].遠程教育雜志,2014(6):24-32.

作者:夏 艷 李俊葓 何 丹 范 明 單位:四川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生物化學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