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資源提升初中化學質量分析
時間:2022-05-17 08:58:52
導語:互聯網資源提升初中化學質量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新時代的發展,互聯網的資源豐富且多姿多彩,是教師獲取更多教學信息的工具,互聯網信息技術已經越來越受到廣大教師職工的青睞并運用于教學。利用互聯網資源進行教學,緊跟新時代產物的步伐與時俱進,通過多元化的教學信息給予學生更多的學習空間和拓展機會。互聯網資源更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對化學教學應用和實踐都有一定的幫助,對初中化學教學也有著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互聯網資源對初中化學的應用進行分析探究。
【關鍵詞】初中化學;互聯網資源;實驗
互聯網資源是初中化學教學的重要全新資源之一,互聯網上龐大的信息庫為初中化學教學提供了更多有利的條件和服務。初中化學是一門具有一定實操性和具體化的學科,僅僅依靠課本教材進行教學已經難以滿足學生的需求,教師必須對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進行更新和完善?;ヂ摼W資源就是有效地提高初中化學教學質量的方法之一,互聯網資源擁有大量的生動圖片、音像視頻等網絡資源。初中化學教學離不開實驗的展示,但是不是所有化學實驗都可以在課堂進行現場示范,有些實驗操作比較難,還有一些具有污染性的實驗,而互聯網資源能夠很好地彌補了這一部分的空白。
一、通過視頻短片進行動態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傳統教學課堂中,基本都是教師的書本教學單一模式進行教學,很多時候學生都會認為學習是枯燥無味的,阻礙著學生進一步的深入學習。這時候,教師可以嘗試引入互聯網資源,通過運用視頻短片的動態教學,提高初中化學課堂的趣味和氣氛,把學生重新拉回到化學教學課堂中來,體驗化學的樂趣和魅力。對比于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還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進行教學,通過互聯網資源教學大大改變了這個局面,實現了輕松高效地教學。例如,在學習《分子與原子》的時候,化學教師可以先向學生講解水電解的過程和原理,然后通過運用互聯網資源,找到一些水分子移動的動畫模擬視頻短片進行播放。通過視頻短片把抽象的理論知識轉化為極其生動有趣的動態過程,不但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認知,還可以讓教師的教學更加順暢。又如,在講解《氧氣》的時候,也可以通過播放一些關于氧氣的視頻短片,讓學生認識氧氣的化學特性,讓學生明白氧氣在身邊無處不在,增加對知識的了解和認知。
二、利用互聯網資源進行學習,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在時代的快速發展下,對于教師的教學要求也是越來越高,所以教師的知識更新和與時俱進都應該值得被重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不斷更新自己的專業教學知識,不斷豐富自身的個人素質和內涵,不斷開拓自己的視野,及時掌握化學教學的最新動態及走向。互聯網資源是一種獲取知識和不斷學習的有效途徑,互聯網資源可以讓教師無時無刻和隨時隨地進行學習,不再局限于特定的實踐和地點才能進行學習,為教師終身學習和繼續教育提供了便利條件?;ヂ摼W學習的形式很多,其中包括網絡平臺的使用、網絡課件、網上留言、網絡課堂等等,這些都是很好的交流互動學習平臺。這種新型的學習方式,給教師灌輸著全新的教學理念,讓教師更好地繼續學習和掌握現代教學的新思想。隨著教師的教學水平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自然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三、通過引用互聯網資源教學,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利用互聯網資源進行輔助教學,通過生動形象的教學設計,貼近生活化教學,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對于提高學生綜合能力有很大的幫助。互聯網資源教學把教學知識進行動靜結合,把知識從毫無趣味變成了靈活靈現的,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和視野,對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有著關鍵的作用。例如,在學習《身邊化學物質》的時候,可以通過互聯網資源,搜索“天宮一號”視頻進行教學,引導學生去了解火箭中的燃料、化學物質的使用等等。也可以通過一些日常的現象,通過搜索互聯網資源,讓學生自己進行獨立思考,如汽車尾氣排放是什么化學物質呢?這些化學物質又會有什么影響?在鋪滿積雪的高速公路上噴灑的物質是什么呢?為什么可以把雪迅速進行融解呢?這些都是很好的課外延伸話題,通過互聯網資料進一步深入和豐富化學知識。總的來說,現代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為各行各業帶來了更多的空間和突破,讓教育事業的資源共享和交流得以更加深入和具體。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作為互聯網資源的使用引導者,教師可以通過不斷的完善教學方法,采取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進行教學,讓學生走出教科書和課堂,利用好互聯網資源進行學習和探索。在網絡環境下的化學教學是一種趨勢,希望在廣大師生的努力下,互聯網資源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得到更好的發展和作用。
參考文獻:
[1]李衍武.淺談如何設計初中化學自主學習學案[J].學周刊.2017(19)
[2]孟卓婭.初中化學趣味化實驗教學探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8(14)
[3]劉秀芬.激發學生學習初中化學興趣的策略[J].中國教師.2018(S1)
作者:周彩霞 單位:常州市卜弋中學
- 上一篇:生物化學微課建設探索與反思
- 下一篇:心理學角度分析鋼琴演奏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