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生物化學教學模式改革思考
時間:2022-03-26 09:01:41
導語:基礎生物化學教學模式改革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基礎生物化學是園藝專業重要的專業基礎課。針對園藝專業中職生源的本科生理論基礎薄弱、學習能力相對較差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在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實踐教學及成績評定等方面進行了教學模式改革,獲得了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中職本科生;基礎生物化學;教學模式;改革
近些年來,一些普通本科高等院校陸續招收中職生源的本科生(以下簡稱中職本),在給高校注入新活力的同時,也給中職本學生的教學帶來了新挑戰。遼東學院園藝專業自2012年起開始招收中職本的學生,在7年的基礎生物化學教學過程中發現中職本學生與高中本學生在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上有較大的差異。特別是在理論學習上,中職生源的學生缺乏學習理論知識的自信心,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不足,自主學習的能力也亟待提高?;A生物化學是研究生命現象化學本質的一門科學,是一門讓學生從分子水平了解生物體的組成、結構、性質、功能及代謝的課程。該課程共64學時,其中理論教學48學時、實驗教學16學時,第3學期開課。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普遍反映這門課程內容枯燥、抽象、難學,是園藝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學習過程中教與學難度較大的一門課程。在教學中為了克服學生的畏難情緒,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一方面盡可能將多種教學方法有機結合并靈活運用于課堂教學,并根據學生特點不斷進行創新和調整;另一方面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進行了改革和嘗試,以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1]。
1多種教學方法相融合
在基礎生物化學的教學過程中,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學生為主體”的原則,教師起引導作用,使學生從被動的聽課者變成主動的思考者。在教學過程中,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能起到較好的教學效果。1.1問題導入式教學方法?;A生物化學有48學時的理論授課,傳統教學方法是以教師的講授為主,這種“填鴨式”的授課方式極大地限制了中職本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在講授過程中適時靈活地穿插其他教學方法如問題式、啟發式等,教師可以在前一節課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課前預習,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聽課、學習和討論,然后由教師對該問題進行總結,并適當地介紹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背景知識,以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這種師生互動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課程內容的預習、學習,這樣既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也可以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培養科學的研究態度,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2]。1.2啟發聯想式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切忌照本宣科的“填鴨式”教學,因為這種授課方式會導致學生很難消化理解授課內容,起不到傳授知識的作用,反而增加了學生的畏難情緒和厭學情緒。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通過啟發聯想式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進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講蛋白質二級結構的構象單元中α-螺旋的結構時,引導學生想象成固定電話的電話線,圍繞一個假想的中心軸螺旋纏繞,這樣可使抽象難懂的概念變得形象化、具體化,可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和記憶[3]。1.3現代教育手段的應用。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現代化教育手段,通過制作教學視頻、動畫、課件等多種形式的現代化教育手段,能有效刺激學生的聽覺、視覺,調動學生的感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方法相結合,既可以避免傳統的黑板式教學的死板生硬,又可以利用形象生動的多媒體課件使學生理解所學的內容。特別是對微觀結構的模擬更加形象,如DNA雙螺旋結構模型、DNA構象的多態性和蛋白質分子的空間結構等內容,也可以使學生更加形象生動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大分子的代謝與合成的過程,如利用多媒體動畫課件可以很好地展示DNA半保留復制及轉錄、翻譯等抽象內容,從而改善了教學效果,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在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理論知識的講授時,不單純是一個講解員,還要及時觀察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可以通過提問、搶答等互動方式活躍課堂氣氛,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2優化教學內容
2.1課程內容選擇。選用的教材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郭藹光主編的《基礎生物化學》,該教材是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教材內容共分為4個部分15章,教材中編入了近年來的一些研究新進展,以反映生物化學的飛速發展。本課程理論教學共48學時,如果將所有內容全部灌輸給學生,那么在規定的學時內很難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并保證教學質量。因此,在制定教綱時應對授課內容進行合理的選擇和調整。將教材中的一些較淺顯易懂和了解性的內容作為自學內容,講授部分主要是課程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重點難點[4-5]。2.2調整授課順序。根據生命活動的客觀規律和知識體系的內在聯系,對教材篇、章的授課順序作了適當調整,第一部分生命大分子按照教材順序來講解。而對后面幾個部分內容作了一定的調整:按照生物氧化與氧化磷酸化—糖類分解代謝、糖的生物合成-脂類代謝-蛋白質的酶促降解和氨基酸代謝、氨基酸生物合成—核酸的酶促降解和核苷酸代謝、核酸的生物合成—蛋白質的生物合成—代謝調控。教學內容經過這樣調整,能更好地反映細胞生命活動的本來面目,同時也使相關內容銜接更緊密、更順暢。2.3教材與參考資料?;A生物化學課程涉及許多基礎理論知識和原理方法,學生僅僅通過一本教材很難對所學內容理解透徹。不同的教材和專著對同一內容的表述有不同特色,通過閱讀各種教材,可以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強化概念、提高學習效率。因此,推薦了一些參考教材。如由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陳惠主編的《基礎生物化學》,該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農業部“十二五”規劃教材,也是全國高等農林院校“十二五”規劃教材。該教材內容涵蓋生物化學的基礎知識、基礎理論和基礎技能,以“經典、夠用、實用”為目標。一方面,有助于學生打好專業基礎;另一方面,對學有余力、志在繼續深造的學生,亦能擴展知識面,進一步提升專業能力。此外,由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黃卓烈、朱利泉主編的《生物化學》(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全國高等農林院?!笆晃濉币巹澖滩模┑诙嬉部梢宰鳛閷W生的參考教材。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研究日新月異、突飛猛進,學生可以借助參考教材、學術期刊及互聯網資源,了解生物化學方面最新的研究進展和科技動態、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豐富學生的課堂內容。
3加強實驗教學
園藝專業中職本學生的基礎生物化學課程中實驗教學共16學時,共設置4項實驗內容,主要是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在實驗教學中的具體做法如下:首先,將學生按5人1組進行分組,每組設1名組長,在每次實驗課之前每組先派1~2名學生到實驗室由任課教師和實驗員教師指導學生自己做準備實驗。通過分組實驗既可以避免個別學生偷懶、濫竽充數,又可以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動手操作的機會,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其次,在實驗課的授課中,以學生的動手操作為主,盡量讓教師少講,由任課教師將本次實驗課的重點、關鍵點和注意事項等進行重點強調,大部分實驗課的時間都留給學生進行操作,要保證每個學生都能進行實驗操作。同時學生針對在實驗中遇到的問題隨時向教師咨詢,教師也要時刻觀察并及時指出學生在實驗操作過程中出現的不規范操作。最后,要求學生認真、仔細、詳實地記錄實驗過程中的每一個實驗現象和實驗數據,不能讓學生根據理論去推算應有的實驗現象,必要時可以采用照片記錄顏色的變化等現象,同時要認真完成實驗報告,并對實驗過程及結果進行總結和分析。通過實驗教學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科學習慣、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和良好的團隊協作能力[6-8]。
4改革考核方式,加強過程性考核
在基礎生物化學課程評定過程中,為了提高學生平時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動手實踐能力,傳統的考核方式(閉卷考試80%+平時表現20%)已不能很好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在學期末進行學生學習成績綜合評定時,融入過程性考核,教師根據學生平時成績、過程性成績、期末試卷考試成績形成最終成績。平時成績占總成績的10%,由教師根據學生的課堂出席率、課堂表現及課后作業的完成情況進行評定;能力評價占總成績的40%,由實驗課的出勤、課堂表現以及實驗報告、實驗操作等進行評定;期末理論測試占總成績的50%,期未以閉卷筆試(考試時間120min)的形式綜合測試[9-11]。
5結語
通過對園藝專業中職本學生基礎生物化學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所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加強,教學質量也得到了提升,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作者:王春蓮 單位:遼東學院農學院
- 上一篇:分析化學本科教學課堂實踐研究
- 下一篇:高職生物化學課堂教學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