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市場的運行及借鑒
時間:2022-09-04 03:03:52
導語:貨幣市場的運行及借鑒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我國加強宏觀經濟調控和推進金融體制改革的今天,對已成熟完善的聯邦德國貨幣市場及德意志聯邦銀行(即德國中央銀行)在貨幣市場上的操作進行一個考察和分析,將十分有助于我國正大力展開的培育貨幣市場和改進央行宏觀調控的工作。
一、德國貨幣市場的框架
聯邦德國的貨幣市場是銀行間調劑其流動性(即中央銀行貨幣)的市場。它的作用是使得國內信用機構能夠將其多余的中央銀行貨幣提供給其他銀行。它產生的原因是銀行的不同類型與業務的不同結構和最低法定準備金,導致了某些銀行持有的流動性盈余與另一些銀行流動性不足共存體為了在銀行體系內進行平行的流動性調整和使流動性的缺乏與剩余在可以預見的將來相互彌補,就需要有一個貨幣市場使中央銀行貨幣能在銀行間交易。
1.貨幣市場的主體:它主要包括中央銀行、商業銀行和非銀行三大類。參加同業拆借的商業銀行約有25。家,其中主要操作者100家左右,它們組成了同業拆借協會。由于德國無商業票據市場,大工業公司和商業企業保險公司等非銀行也在某種程度上以借款人和貸款人的身份在貨幣市場上開展業務,但它們的業務是所占市場份額較小。
2.貨幣市場活動種類:這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各商業銀行間相互調劑其流動性的余缺活動,另一類是中央銀行彌補整個商業銀行體系的頭寸不足而向商業銀行注人流動性或為執行貨幣政策而調控貨幣市場流動性總量的活動。
3.貨幣市場上的交易方式:它主要包括同業間隔夜拆借各種有價證券的抵押貸款(即倫巴德貸款)、商業票據貼現交易及證券交易與回購等。這些較為齊全的交易方式使各交易主體在貨幣市場上有靈活決擇最佳交易方試的余地。
4.貨幣市場交易期限:從期限上看,德國貨幣市場可分為日拆性貨幣市場和較長期的貨幣市場。因為貨幣市場上最常見的是隔夜資金交易、多數資金按活期借款拆放,因此日拆性貨幣市場在銀行同業間貨幣市場交易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它主要是用于各銀行在一個公歷月內調節最低準備金的余缺。而較長期的市場一般是為銀行彌補可預見的流動性失衡,交易也很活躍,期限一般在一個月和三個月之間,但也有到期日長到一年或更長的。
5.貨幣市場上的利率:中央銀行在貨幣市場上的利率主要包括再貼現率、倫巴德貸款利率和日購交易利率等,它們主要由中央銀行確定。商業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在日拆性市場上受偶然性因素的影響較大而變動不居,但在較長期的貨幣市場上卻在中央銀行的干預下變動平穩。
6.貨幣市場中商業銀行的具體操作:各銀行每天通過了解.自己在中央銀行頭寸的多少,來判斷央行的準備金要求是否已達到。或是否有大量的剩余頭寸。如頭寸不足,則要進入市場借人價格最低的資金;如頭寸過度,則要進人市場借給風險最小的資金需求者(’J、銀行要通過經紀人進行交易)。按交易的清算程序,頭寸短缺行一般在上午11時之前發出借款通知,因為中央銀行貨幣市場的交易截止時間是上午11時。但央行的地方分行交易截止時間是中午12時,法蘭克福甚至在下午1時有第三次清算。
二、德國中央銀行對貨幣市場的調控
作為肩負穩定物價任務的經濟宏觀調控機構,德國中央銀行把貨幣市場作為其實施貨幣政策工具的場所,把短期的貨幣市場利率作為實施其穩定導向貨幣目標戰略的操作變量,以便通過微調措施來減緩銀行流動性的暫時波動,并把貨幣市場利率引向預期的方向,來最終實現對經濟的宏觀調控。
1.調控手段:中央銀行在貨幣市場上發揮調控作用的政策工具主要有再貼現業務、倫巴德貸款和公開市場操作三種。①再貼現貸款:這是德國中央銀行的傳統政策工具。德意志聯邦銀行通過再貼現率對金融市場利率的指示作用、對各主要商業銀行再貼現額度的不斷調整及對合格承兌質量要求的具體規定這三個途徑來實現央行的調控目標。②倫巴德貸款:即證券抵押貸款。德國中央銀行可向信用機構提供以某些證券和債務登記薄上的債權為抵押品的有息貸款,其利率一般高于貼現率一個百分點。正常時期,央行對其數量沒有限制,但必要時不僅因為其利率代表了銀行資金的邊際成本而確定了貨幣市場利率的最高限,而且中央銀行可直接對其數量加以限制,包括對較長期限的控制。③公開市場業務:德國中央銀行可根據其決策在公開市場上以主動買賣有價證券的形式來對貨幣市場進行干預。七十年代以來,央行已越來越多地使用有價證券日購交易體為其公開市場業務的主要交易方式,這使中央銀行能主動地靈活地務實地管理銀行流動性,且交易的量大形成了一個緩沖,以便對可能發生的變化作出平穩快速的調整。較具特色的是證券日購交易已成為貨幣市場管理的主要工具,銀行體系需要的大約三分之二的中央銀行貨幣(即2000億馬克中的1300億馬克)是通過這種工具提供的。它包括固定利率投標和浮動利率投標兩種基本方式。雖然浮動利率招標注重發揮市場的作用,能確保銀行參與利率的確定過程,故較常使用。但是每當聯邦銀行千預市場成為必要時,就使用固定利率招標方式,這樣既為貨幣市場設定一個基準利率,又可靈活調控日購交易規模,雙手并舉共同調控貨幣市場。
2.調控過程: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是通過銀行流動性的變化及金融市場上利率機制的作用來影響銀行的信貸政策和經濟中的貨幣需求,來達到其穩定貨幣供給的目標。為實現其貨幣政策目標.央行首先改變自己的再融資交易和公開市場業務的利率。當各金融機構過度擴張而超量放貸和投資時,它們的頭寸數量將大大下降,這樣在貨幣市場就相應形成了對流動性的過度需求。央行這時將針對這一局面而提高其各項業務的利率水平,從而增加向央行借款的金融機構的資金成本,促使它們收縮其放款業務,以達到控制住貨幣擴張的目的。其次,央行還在貨幣市場上直接調控其供給的流功性總量,具體操作包括選擇提供或鐘取中央銀行存款的最佳渠道干預貨幣市場的時間和在市場獲得流動性的時期。如當貨幣市場上存在的對流動性的過度需求需要抑制時,央行將可能減少倫巴德貸款的數量或和各商業銀行商量減少其再貼現限額,但央行最常用的方式是減少其在貨幣市場上貨幣日購交易的規模。此時貨幣市場上央行提供的流動性減少,這樣各金融機構在貨幣市場借人頭寸的困難加大,迫使它們為自身運營的安全性而收縮其放款業務,這樣央行就達到了其抑制信用膨脹的目的。
三、德國貨幣市場對我們的啟示
從以上對德國貨幣市場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德國有著一個功能完善的貨幣市場,不僅為各金融機構改善經營質量提供了一個途徑,更為德意志聯邦銀行實施貨幣政策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場所。現在我國正著力建立起一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貨幣市場體系,這對于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加強宏觀經濟調控都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因為發育成熟的貨幣市場可促使專業銀行立足于貨幣市場調劑其頭寸余額,從而充分、有效地提高其資金使用效益和安全性,保證專業銀行的企業化經營。因此貨幣市場體系的培育是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次,由于只有建立和發展貨幣市場,中央銀行才可利用市場機制來吞吐資金以達到用市場手段間接調控宏觀經濟的目的,從而保證中央銀行宏觀調控手段的實施。因此發達的貨幣市場是實現宏觀金融調控機制轉換的必要條件。我國在建立和發展貨幣市場的過程中應積極借鑒德國的有益經驗,構筑有中國特色的貨幣市場體系并培育其成熟的運行機制:
第一,我國應建立起完善的貨幣市場體系。我國的貨幣市場應由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間的同業拆借市場、票據貼現市場和短期債券市場所組成;參與貨幣市場的主體包括銀行、其他金融機構、政府、企業、居民個人等;但應以各種金融機構為主;市場的交易工具也應多元化,主要有商業票據、國庫券、其他政府債券、銀行承兌匯票、定期大額存單等。以上這些要素將構成交易方式靈活便利、交易工具多樣、交易總額巨大的貨幣市場體系。
第二,我國要大力培育健全的貨幣市場運行機制.作為金融宏觀調控的一個直接實施場所,我國的貨幣市場上市場主體應有著硬約束機制和對各種市場信號反映迅速靈敏,豐富的交易工具和多樣的交易方式能使交易主體靈活便利地進行交易,此外市場法規齊備、交易行為規范、交易設施先進才可保證市場有效、健康地運行,只有貨幣市場發育成熟,才能使中央銀行根據各個時期貨幣政策目標的要求通過拆借資金、公開市場操作和再貼現等手段有效靈活地調控貨幣供應量利率等貨幣政策中介目標。從而完成金融宏觀調控的使命。
- 上一篇:貨幣市場發展及約束
- 下一篇:科技局走訪活動方案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