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和金融的本質與金融學
時間:2022-05-22 11:43:42
導語:貨幣和金融的本質與金融學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當前的社會發展當中人和人之間的交易契約一般都是通過貨幣交易和金融來展現的。在當前的經濟體系下流通一般都是靠貨幣和金融來實現了,如果是要對其進行很好的了解和運用,那么就必須要理解其本質,所以就貨幣和金融之間的本質進行相關的探討和分析,從而在這樣的基礎上來可以很好的看出這一研究的重要性。且金融的思維方式必須要著眼于未來,將金融當中的各種問題都考慮全面,從而才可以有效的去實現金融的快速發展。
關鍵詞:貨幣;金融;本質;金融思維方式
0引言
在當前的經濟體系下,一個企業想要進行有效的轉型,金融業在這期間應當進行怎樣的支持呢?如果是企業出現了資金周轉不良和得不到融資等問題,那么是否應當立刻找到銀行進行解決呢?怎樣去解釋當前新興企業在股票市場當中業績不好,且又能有效的實現現市場高盈利的情況呢?根據這樣的情況在當前的金融體系當中,傳統的思想和觀念已經對這樣的現在并不能進行有效的解釋,那么這個時候就必須要從金融的本質上出發,將金融思學的思維方法作為基礎來對當前日益復雜的金融現象進行解釋和考慮。
1貨幣的本質
長久以來,人們都將貨幣看作為等價交換的物品,在一般的情況下等價物品的相關特征貨幣也是具有的,正因為如此,貨幣才可以在當前的社會當中有著較高的流通性。如果是在沒有交易成本出現的前提下,一般在市場當中就不需要貨幣。貨幣的出現是因為在以前交易資源緊缺的條件下出現的。從開始一般都是由私人發行,伴隨著當前時代的不斷發展,貨幣已經成為了國家強制發行。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人性對于貨幣的出現有著一定的影響,因此可見貨幣和人性的本質都有著密切的關系。為何貨幣從最初私人發行轉變為國家強制發行呢?當中最為主要的原因是人和人之間的不信任,如果是用金融的層面上來講的話那就是交易雙方都有著對利潤分配上不公且使得他們出現不信任對方,如果是想要對這樣的問題進行有效的解決,那么就必須要在雙方的交易過程當中構建起一個雙方都可以信任的貨幣來作為等價交換的媒介。所以,貨幣的本質也是信任和信用的體現,信用是對有著較強購買能力和購買力長時間可以保持穩定做出置信的承諾,且在實踐當中去實現這兩者。還有就是,信用也可以有效的體現出人與人之間的交易關系或者是人與國家之間的交易關系。
2金融的本質
金融有著今天的發展,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貨幣在市場上的不斷流通和交易,所以它們兩個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它們有著共存的關系,如果是沒有貨幣的發行,那么金融也不會出現,它們在本質上都是信用。還有就是,它們兩者還是有著一定的區別,貨幣和金融之間的信用標物都是完全不同的,在預期和承諾以及實現的流通當中,貨幣的標物通常都是等價物品和長期且穩定的購買能力,且在金融當中標物是現金在未來的流通。在以上的探討當中理論為基礎形成的雙方分別為貼現方和終值方,終值方必須要對現值方做出可被置信的威懾,從而最后才可以有效的形成可獲取未來凈現金的流入。
2.1信用(1)在生活當中信用指的是遵守承諾,從而在這樣的基礎上去取得他人的信任。這樣的理念也慢慢的延伸到了當前的金融體系當中,信用在很早以前被解釋為因價值交換滯后二出現的賒銷行為,這是一種以協議或者是契約為基礎來確定不同時間內的交易關系。簡單的來講,在金融體系當中,信用就是借貸行為,所以當中存在著一定的時間間隔,因此必須要在這樣的基礎上去制定某個契約來進行約束,從而才可以有效的確保相關的承諾可以得以實現。(2)在金融體系當中信用是最為重要的,在金融活動當中可以對信用最為原始的特征進行展現。在當前高度發達的經濟體系當中,金融是信用貸款出現后的一種經濟形式,指的是信用貨幣的融通。在金融當中信用貨幣都是由國家法律法規制定的,且是不能強制發行的一種貨幣,并且也是不可能以任何貨幣取代的。當前世界范圍內各個國家發行出來的貨幣,基本上都屬于是信用貨幣。
2.2持續效用(1)在當前經濟生活當中,相關的金融單位和部門從主體市場進行資金的籌集,然后在借貸給別的市場主體,從而這樣就實現了的資金的流動和互通,在這些過程當中也將它的使用價值給體現了出來。現實當中,如果是想要產生出一次性的效用和短期的效用是不難的,困難的是怎樣去有效的實現持續效用,且讓整體的金融體系都可以保持在良好的發展水平上。(2)以金融危機以來就很好的說明了,金融風險不再是金融這一個體系當中的風險,這是一個整個社會體系都必須要承擔的風險。當中,實體的經濟和虛擬的經濟體系有著密切的關系,當前虛擬經濟體系的發展必須要在有著堅實基礎的實體經濟上進行。金融的發展是可以虛擬的,但是信用卻不能虛擬化,信用是未來價值的體現和承諾的兌現。金融的出現,讓價值在交換期間可以跨越時間和空間來進行,但是必須要約定好時間和空間才行,且也必須要真正的實現實體的價值所在,同時也需要具有較高的市場需求才行。因此,如果想要有效的去實現金融價值的不斷提升,那么就必須要依靠于實體經濟的良好運轉,將實體經濟放于更加開闊的空間當中,讓時間更加的靈活,從而以各種形式上來的活動來刺激當前時間經濟在市場當中的需求,且有效的去實現價值上的轉換,從而達到持續發展目標。
3金融學的思維方式
(1)在金融學當中使用它的思維方式來對貨幣和金融的本質進行相關的思考,且就是運用金融學對構成其本質最重要的未來現金的流入進行相關的分析和總結。因為在人和人之間進行交易時會出現很多的不確定性,且同時也會很容易出現不公平的利益分配情況,在這樣的基礎上貨幣才得以出現,且在未來的凈現金流入過程當中是否可以由貨幣產生的金融工具來進行是不太確定的,而后產生出來的不確定性和利益分配的問題,這樣也是進行金融交易當中最為脆弱的地方。(2)為了更好的去了解這些相關的概念,那么就可以使用到一下的這些公式來進行解釋,當中終值方的某時點為t的金融工具本金運用Yt表示,在資金的預期收益率和參與資金的預期收益分別使用r和rYt表示,在這里不將別的成本考慮到其中。只有在這樣滿足平衡式的情況下才可以有效的進行相關的操作:貼現方在回收了本金之后在給予終值方相應的承諾收益,支付是由下期實現的現金流Yt+1來完成的,那么:(1+r)Yt=Yt+1那么這一個方程的解就為:Yt=A(1+r)t因為相關的約束條件:r>0,1+r>1(3)由以上可以看出,得出來的結果必然會呈現出發散的情況,只有現值方在凈現金流入和下期的先進流入上沒有實現和完成當中的任何一個,不管是怎樣去使用補救方案,只要是在t+1這一個未來的時點到來的時候,如果是收益r還沒有被實現和完成現金的流入,那么就會出現破局的情況,那么這樣時候破局也會被稱為龐氏騙局。因為個人、企業、政府的未來現金流入都是來自于日常工作和生活當中的收入、銷售量所得、稅金燈光等,在對其以上進行論述期間,個人或是家庭借貸、公司的借貸、國債的收益源泉往往都會出現收益打過支出,且也會呈現出高效益、高稅收的情況。在金融體系當中貨幣的出現是為了更好的去解決人與人之間交易時出現的不確定性問題和相關的因素,由貨幣產生出的金融工具能不能有效的去實現在未來當中的凈現金流入,在這個時候又會出現新的不確定性因素和在利益上的沖突。這也是金融跨期進行交易時會出現的脆弱性悖論。
4結束語
此文就金融體系當中貨幣和就金融的本質進行探討,且以金融學的思維方法來對這兩者的本質進行相關的解析。貨幣和金融的本質都是在于信用上,且是需要現值方和終值方在未來的現金交易上來實現的。金融不單單有著它的相關性質,金融自身有著較為脆弱的體系,金融會出現這一種屬性,往往都會被人性所限制,在一些特別的狀況下這些有限的理性并不能有效的去完成未來的凈現金流入的,但是剛好對于金融的理論和現象而言,這兩者剛好是從這些方面出發的
作者:陳仕彬 單位:湖南財政經濟學院
- 上一篇:行政服務加強檔案管理措施
- 下一篇:VAR模型貨幣政策與保險業發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