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的實踐

時間:2022-07-18 03:34:58

導語: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的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的實踐

一、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實踐

1.科學規劃,合理布局

在摸清現有供水工程狀況、水源情況、工農業用水需求的情況下,因地制宜選擇飲水工程的類型、規模及供水方式,把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與美麗鄉村、小城鎮建設等有機結合,統籌考慮,對全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進行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施工、統一標識,確保農村飲水安全。2011年9月,編制了全縣21個鄉鎮和農村學校飲水安全工程規劃和實施方案。2011年10月初完成了《上杭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規劃》編制。

2.加強領導,健全機制

一是成立工作機構。上杭及時成立了農村飲水安全建設領導工作機構,各鄉(鎮)成立了項目工程部,按照“縣級領導、鄉(鎮)負責、村為主體”的原則,建立統籌協調、組織有序、保障有力的工作機制,并把農村飲水安全建設列為鄉(鎮)黨政目標管理的一項重要考核內容,實行鄉(鎮)長負責制,工作任務層層分解落實。二是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實行縣級報賬制。鄉鎮設立專戶,實行專戶專賬管理,嚴格按照規定落實工程審計、財務管理等制度,確保資金專款專用。三是完善監督機制。各鄉(鎮)將項目建設有關內容在鄉(鎮)村政務公示欄公布,接受群眾監督。嚴格執行項目建設“五制”(即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標投標制、建設監理制、合同管理制、竣工驗收制),把好“四關”(材料設備采購關、施工隊伍選擇關、工程建設質量監督關、檢查驗收關)。同時,健全社會監督網絡,向社會公示農村飲水安全項目,充分發揮人大政協監督、社會監督、宣傳輿論監督等作用。四是加強水質監測。對供水水源地和供水工程設施劃定保護區,設立保護標志牌。對新建工程,注重從項目前期、工程建設、運行管理到水質檢測和監測等環節抓起,做好水源水質和水量論證。以縣疾控中心為依托,建立和完善水質監測中心,合理設置水質監測點,鄉(鎮)集鎮水廠設立簡易化驗室,做好機構、人員、任務、責任、儀器設備、經費的落實,加強水源水、出廠水和管網末梢水的水質檢驗和監測。

3.政府主導,社會參與

根據上杭縣實際,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按照中央、地方和受益群眾共同負擔,困難大的多補、困難小的少補等原則制定有效的資金籌措計劃。一是確保縣財政配套投入。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按現行487.5元/人的建設標準,除省級以上補助414元/人、市級補助30元/人外,縣財政補助43.5元/人。二是加大鄉(鎮)村的配套投入。為進一步提高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建設標準,鄉(鎮)村加大了配套投入。三是推進城鄉水務一體化。成立了水務投資公司,并創造條件組建水務集團,逐步實現“多龍治水、一龍管水”的新格局。建立和拓寬投融資平臺,統籌解決城鄉供水問題。加快推進重點鄉鎮工業集中區和重點小城鎮水源工程建設。四是引導民間資本參與。通過采取政策引導、市場化運作等方式,積極引導金融資本、民間資本參與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

4.創新建管模式,整體推進

(1)創新建設模式,實現全面覆蓋上杭按照“鞏固、提升、配套、完善”的總體思路,堅持因地制宜,根據各鄉村實際,合理選擇飲水工程的規模、類型及供水方式。一是管網延伸。優化配置水資源,擴大集中式供水規模,發揮水利工程效益。二是配套完善。對現有水源水量充足、水池及管網配套較好、沒有凈水設施的供水工程,采取一體化凈水處理設備等凈水工程措施進行配套完善,提高供水質量。三是改造升級。對一些水源水量不足、沒有管理房和消毒凈化設施的,在原有基礎上,鞏固提升,改造升級,使其達標并滿足安全用水需求。四是新建擴建。對水源有保證,但由于城鎮化進程加快、居住人口增加而出現供水不足的鄉(鎮)村,通過新建擴建飲水安全工程,實行集中供水,提高供水保證率。五是自主建設。對居住分散、人口較少的小山村,鼓勵聯戶供水或直接采用終端用戶凈水設備。(2)創新管護機制,確保良性運行“先建機制,后建工程”,上杭有序推進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一是設立獎勵基金。上杭縣出臺了《上杭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辦法》,每年安排200萬元,建立管護獎勵基金,納入縣財政預算,專款專用,可連年結轉,對于管護較好的工程實行以獎代補,以充分調動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管護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二是推進產權改革。對相同或鄰近供水區域的多個供水廠(站),進一步明晰工程產權,通過資產重組、參股、出讓經營權、租賃承包、并購等形式,確保集體資產保值增值,整合供水資源,煥發老廠活力,落實專門管理機構和人員,發揮規模效益。三是實行有償供水。供水工程的水價納入政府定價管理,按照“一戶一表一龍頭”計收水費,實行有償供水。聯村供水站和村級供水站推行水費民主決策制度,村委會或用水戶協會組織召開村民代表會議或水價民主聽證會,在確保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正常運行管理和保本微利的基礎上制定水價,以保證水費的合理、高效利用,緩解村財政壓力。加強水費管理,積極推行“水價、水量、水費”公示制度,讓農戶用上放心水、明白水。四是提升服務水平。建立和完善職能明確、布局合理、隊伍精干、服務到位的供水服務體系,組建一支作風正、業務精、紀律嚴、效率高的供水服務隊伍,全面提升農村安全用水的服務能力。(3)創新經營模式,發揮長久效益一是集團模式。對城區郊區供水、鄉(鎮)集鎮以及跨村集中供水工程,由新組建的公司進行統一管理。目前,古田、溪口、下都等鄉鎮集鎮水廠已注冊水務公司,對集鎮供水工程進行了統一管理。二是協會模式。村級集中供水工程以村級水利協會為基礎,以協會的形式對工程進行管理,村兩委和鄉(鎮)人民政府進行監督,同時加強用水戶參與管理。目前,全縣已成立村級水利協會305個(占336個農業村的90%)。三是股份制模式。對于股份合作建設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根據股份合作制企業的有關規定進行管理。四是自主模式。以農戶自用為主的小型、微型飲水工程及分散供水工程,實行“自建、自有、自用、自管”。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當前,上杭農村飲水安全還存在工程管理體制和運行管理不到位、水費計收困難、管護隊伍素質不高等問題。此外,隨著農村地區經濟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于農村飲水安全要求也相應不斷提高,加快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成為當前飲水安全建設工程的首要任務。上杭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將圍繞“農村供水城市化、城鄉供水一體化”的供水目標,按照“鞏固提升、配套完善”的總體思路和“統一規劃布局、分片聯網供水”的供水原則,通過“一延二改三建”的建設模式提升供水水質,提高供水保證率,基本實現農村供水城市化、城鄉供水一體化的格局。

1.加快推進“一延二改三建”的建設模式

(1)延伸城市自來水管網計劃對縣城近郊的臨城鎮、湖洋鎮、舊縣鎮、廬豐鄉采取延伸城市自來水管網的方式進行供水,上述4個鄉鎮大部分區域實現農村供水城市化,直接解決城鄉自來水同網、同質、同價供水的問題。(2)以鄉鎮為中心改造、新建一批水廠一是進一步實施供水水廠提升改造,提高供水質量。在確保供水水質良好的同時,進一步加快集鎮水廠凈水工藝改造,對2012年前建成、較為落后的凈水工藝或設施的水廠進行技術改造,保證水廠供水能力及出廠水質。二是進一步有序推進供水水源建設,增強供水能力。根據水源布局形成規模適當、分散的多水廠供水布局,結合小城鎮建設、新農村建設,打破行政區域界線,加快推進建設規模化、集中連片的農村規模供水水源工程。(3)改造和建設農村自來水工程對于城市和鄉鎮水廠供水管網無法覆蓋的村莊,擬改造和建設一批農村高標準自來水工程。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施工,積極采用適合當地條件并經工程實踐和鑒定合格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和新設備,達到提高工藝、改善水質、注重實效的目的。

2.加快改革經營管理模式,提高供水效益

加快上杭縣水務集團組建進程,鼓勵并引導鄉(鎮)加快組建相應水務公司,對集鎮水工程進行統一經營管理。通過集團模式、村級協會模式、股份制模式,建立和拓寬投融資平臺,統籌解決城鄉供水問題。對村級供水站可采取先行托管、企業運作的模式,通過劃撥、控股、兼并、收購、關閉等多種形式,分類開展整合工作,加快實現農村供水城市化、城鄉供水一體化。

3.建立財政獎補機制,強化運行管理

建后的農村飲水工程運行成本較高,農民對水價的支付能力有限,應避免采用自負盈虧的運行方式,采取持續穩定的各級財政獎補才是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長期持續的根本保障。工程的折舊和大修實行報賬制。

4.加強部門協調,整合相關項目和資金

項目前期工作中需進一步加強落實住建、國土、環保、林業等部門對農村飲水安全項目相關審批的開放“綠色通道”。農村飲水安全工作中群眾普遍反映衛生部門檢測費用過高,為節約工程建設和運行管理成本,需加強同衛生部門的協調,爭取減免相關費用,由財政統一支付。通過綜合協調,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包括水利基礎設施)與農村飲水安全工作的整合。

本文作者:藍善祥工作單位:福建省上杭縣水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