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勘查穩定性事例評論

時間:2022-04-25 03:26:00

導語:滑坡勘查穩定性事例評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滑坡勘查穩定性事例評論

1滑坡區自然條件及地質環境條件

1.1自然條件

該滑坡處于中緯度帶,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多年平均降雨量llOOmm,最大年降雨量1522.4ram,最小年降雨量694.8ram。5-9月為雨季,其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70%以上。一小時最大降雨量達75.2ram,一日最大降雨量達193.3ram。

1.2地質環境

1.2.1地形地貌

滑坡區屬鄂西中低山地貌單元。由于地殼長期間歇性抬升,形成山高坡陡、河谷深切的地貌特征。

1.2.2地層巖性

滑坡區分布的地層有:第四系:殘坡積碎石土、殘坡積堆積土。三疊系中統:中厚至厚層微晶白云質灰巖、泥灰巖、中厚層泥質條帶灰巖、肉紅色中厚層亮晶鮞狀灰巖及灰綠色泥巖。巖層產狀總體向北東向傾,傾角為35~7Oo之間。

1.2.3水文地質條件

受地層巖性結構和地質構造影響,滑坡區內地下水主要以三疊系中統巖溶裂隙水和第四系松散巖孔隙水的形式賦存。

2滑坡基本特征及類型

2.1滑坡地形地貌

滑坡區地形南高北低,地形總坡度15~2O。,為侵蝕構造低山區。滑坡區最低點標高330m,最高點滑坡后緣,標高364m,相對高差34m。

2.2滑坡空間形態

該滑坡為覆蓋層滑坡,平面形態呈舌形,地形上為圍椅狀,滑坡兩邊周界清晰。滑坡體北低南高,主滑坡軸線長86m,前緣寬98m,標高330m,后緣寬66m,標高364m。滑坡的面積為0.732~104mz,總體上是前厚后薄,中間厚兩側薄的態勢,滑體平均厚度為5m,體積約3.66~104m3。滑坡主滑方向為311。,滑體坡度15~3O。,中部滑坡平臺呈舒緩波狀,中部靠后緣出現陡坎。

2.3滑坡物質組成及結構特征

2.3.1滑體

滑體物質組成主要為第四系崩坡積碎塊石夾粉質粘土,黃褐一黃灰色,稍密一中密,碎塊石直徑一般為0.4~0.8m,最大達1.2m,成分主要為泥灰巖、灰巖,其含量約占70%。滑體厚度一般為2.3~6.7m。

2.3.2滑帶

滑帶主要成分為粉質粘土夾礫石,灰黃一褐黃色,粉質粘土呈可塑狀,含量約7O%,具有擠壓條紋狀構造,礫石成份為泥灰巖、灰巖,呈次棱角狀一次圓狀,直徑2~20ram。部分礫石表面見擦痕,表面具滑感。

2.3.3滑床

滑床為三疊系中統泥灰巖,強中風化程度,淺灰一黃灰色,中厚層厚層狀構造,巖石較為破碎,地層傾向為19~4Oo,傾角41~75c-,巖石節理裂隙發育,裂隙面傾角為6O~75。,裂隙面均較平直,略具起伏,稍粗糙,多為泥質、鐵質充填,部分為鈣質充填。

2.4滑坡水文地質

本滑坡地下水主要為第四系覆蓋層松散巖類孔隙水和基巖裂隙水。覆蓋層孔隙水水量貧乏,賦水性弱,主要接受大氣降水次為農作物灌溉滲入補給。地下水沿基巖面排泄,或滲入下伏基巖裂隙中。基巖淺部裂隙發育,含裂隙水,賦水性弱,動態變化大。補給主要靠覆蓋層地下水滲入,排泄主要受微地貌控制,流量小。

2.5滑坡巖土物理力學性質

2.5.1滑體巖土物理力學性質

滑體主要由第四系崩坡積碎塊石夾粘性土組成,碎石含量達70%以上,受取樣條件限制,滑體中采取的原狀樣土工試驗所作的物理力學指標僅能代表碎石土中所夾粉質粘土的物理力學性質,因此要得到滑體物理力學性質需綜合考慮。

2.5.2滑帶土巖土物理力學性質

滑帶主要成分為粉質粘土夾礫石,粉質粘土呈可塑狀,含量約60%。礫石成份為泥灰巖、灰巖,呈次棱角狀、次圓狀,直徑2~40mm。

2.5.3滑床巖土物理力學性質

滑床巖性為三疊系中統泥灰巖,強~中風化程度,巖石較為破碎,節理裂隙發育。其天然密度為2.67~2.71g/cm,含水率為0.49~0.82%,飽和單軸抗壓強度為32.3~43.4MPa。

2.5.4滑坡巖土物理力學參數建議值

3滑坡穩定性分析評價

3.1滑坡變形宏觀分析

3.1.1變形現象

組成該滑坡體的主要物質成分為稍松的碎塊石土夾粘性土。地表水極易下滲,地下水在滑帶附近富集,使滑帶土軟化,強度降低,產生滑移。滑坡為半封閉洼地,地貌上為負地形,前緣出現變形平臺及鼓丘,中后緣出現拉張裂隙。由于路建設中挖除了滑坡坡角,發生滑體下部覆蓋層沿基巖面在當時臨空面滑移變形,寬30~50m,長約80m,厚47m,滑移土石方量約1.7xlO4m3,現滑移所形成的拉張裂縫和滑移面上的擦痕均清晰可見。

3.1.2影響因素

影響邊坡穩定性的因素可分為內在因素和誘發因素。內在因素主要有:地形地貌、巖土性質和巖土結構;外在因素主要有:人類活動和降雨。影響該滑坡失穩的主要因素有如下幾項:

(1)第四系覆蓋層主要為崩坡積碎塊石夾粉質粘土,為滑坡的產生提供了物質基礎。

(2)地形地貌為滑坡產生提供了條件。滑坡區地形南高北低,滑坡為半封閉洼地,地形總坡度20~左右,相對高差34m。

(3)人類活動是產生滑坡的重要因素。在修建道路時,由于開挖土石方,形成高度大于lOm的陡坎,由于挖除了滑坡坡角,引起滑體的滑移變形。目前,滑坡體周圍,人類工程活動不斷,加大了滑坡產生的可能性。

(4)滑坡區降雨充沛。降雨滲入地下,不僅增加滑體重度,降低滑帶的凝集力和內摩擦角,同時形成地下水動水壓力,影響滑坡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