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電站拱壩壩基勘察創新及完善
時間:2022-05-11 08:58:00
導語:水電站拱壩壩基勘察創新及完善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藤子溝水電站工程采用混合式開發,由擋水建筑物、泄洪消能建筑物、引水系統和廠區系統組成。根據DL5180—2003《水電工程等級劃分及設計安全標準》的規定,藤子溝水電站工程規模為大(2)型,大壩及泄洪建筑物為2級建筑物,消能建筑物水墊塘、電站引水系統和發電廠房為3級建筑物。
1工程區地質概況
藤子溝水電站位于長江右岸一級支流龍河中上游重慶市石柱縣境內,地處鄂西山地與四川盆地過渡地帶,地勢陡竣,屬中低山層狀地貌。由于河流深切河谷,巖層為軟硬相間巖層,故區內巖體卸荷較強烈。工程區出露地層主為侏羅系中統上沙溪廟組6~18層(J2S6~18)紫紅色泥質粉砂巖、粉砂質泥巖及中厚層細粒長石石英砂巖。區域地質環境上,該區位于川東褶皺帶中的石柱向斜附近軸部的東南翼,區域構造穩定性較好,樞紐區地震基本裂度為Ⅵ度。拱壩是一個空間殼體結構,它在平面上形成拱向上游的弧形拱圈,將作用于壩體上的外荷載通過拱的作用傳遞到兩岸壩肩,依靠壩體混凝土的抗壓強度和兩岸壩肩抗力巖體的支撐來保證大壩的穩定。藤子溝壩址雖為寬60~240m,長450m的“V”型峽谷,兩岸地形較完整對稱,適于修建拱壩,但在地質條件上比較復雜。兩岸抗力體主要為軟、硬相間的J2S7長石石英砂巖夾薄層粉砂質泥巖和J2S8泥質粉砂巖組成,同時,兩岸壩肩巖體內分布有大、小十余條軟弱夾層,在壩址左岸不同高程上形成底部切割面并和F1,F2,F3,F4等17條斷層破碎帶組合后,于壩址左岸680m至750m高程,因巖體卸荷變形,致使該地段自上而下形成臺階式卸荷變形巖體,對左岸拱座的穩定不利。
2工程項目采用的新方法及新技術
1)采用以平硐勘探為主、鉆探為輔的新方法和鉆孔數字成像新技術。由于壩址巖體巖性復雜,軟硬巖層相間分布,斷層破碎帶及軟弱夾層分布較多,巖體卸荷嚴重,如按常規單一勘察方法是難以查明壩基(肩)巖體的抗變形性能和抗滑穩定條件的。因此在技術上必須創新,注重采用新方法。在地表工作基礎上通過在兩岸不同高程布置硐探輔以適量鉆探進行綜合查證。如在左岸壩基(肩)軟弱夾層和斷層較多、巖體卸荷嚴重的地段,分別于682,705,715,738m高程布置了5條平硐并輔以ZK73,79,80,88,89等鉆孔,同時通過采用鉆孔數字成像新技術查明了左岸壩基(肩)抗力巖體J2S6,J2S7-1,J2S7-2和J2S7-3等軟弱巖層的層面分布高程和RJ1,RJ1-1,RJ2,RJ3等軟弱夾層及F1,F2,F3等斷層破碎帶的出露位置及左岸卸荷巖體在不同高程上的分布范圍和節理裂隙聯通率等。為設計確定壩基位置及建基高程和處理措施提供了可靠的地質資料。
2)采用剛體極限平衡法對大壩左端庫岸邊坡穩定性進行了分析計算。計算中分別以RJ1,RJ4等軟弱夾層為底滑面的組合塊體,按剛體極限平衡法對大壩左岸邊坡在不同假定條件下進行了穩定分析計算。計算結果表明,其邊坡穩定系數Ks滿足了GB50021—2001的規定值。從計算結果看出,采用減載卸荷(即挖除邊坡上部一部分巖體)的方法,對改善邊坡巖體的穩定狀況其效果是不明顯的,地下水壓力和揚壓力對邊坡的穩定性影響很大,尤其當水庫水位驟降至735m高程以下時對邊坡穩定條件很不利,建議設計對邊坡地段采取排水措施,如充分利用原有勘探平硐和適當增設排水廊道等。因此為施工減少開挖節約工程投資,保護庫岸生態環境創造了條件。
3)勇于創新。在滿足規范規定的條件下,開拓性的優化勘察工作布置,一硐多用,即在完成常規地質資料采集基礎上,充分利用布置于抗力巖體不同高程的探硐,在進行常規原位測試巖體和軟弱結構面物理力學性質的基礎上,采用跨硐法測定抗力巖體不同巖性、不同分布高程和硐深范圍內巖體的彈性波縱波波速特征,研究分析抗力巖體的完整程度和工程巖體質量。
3國內同類型工程勘察工作量對比
國內已建(在建)同類拱壩工程勘察工作量對比見表1。
4工程地質評價
1)同意不存在水庫誘發地震地質條件的結論,對左岸壩前可能失穩的部分巖體應結合大壩施工進行處理。
2)兩條壩線比較的工程地質條件基本相同,目前推的壩線左岸F1等斷層和巖體卸荷的影響較小,右岸J2S8泥巖出露高程較高,因此是合理的。
3)壩基(肩)及抗力體的工程地質條件比較清楚,建議設計使用的巖體物理力學參數基本合理。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質問題:作為壩基持力層的砂巖厚度較薄,下伏泥巖軟弱,難以滿足承載要求,應做基礎處理;兩岸抗力體存在砂巖與泥巖軟硬相間分布,巖體內存在滑移結構面,須做變形、抗滑穩定核算,并視核算結果進行相應的工程處理。
5項目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1)對該工程減少勘察工作量,縮短勘察工期起到了關鍵作用,與國內同類型(已建、在建)工程比較,藤子溝電站大壩初步設計節省勘察經費約174~255萬元,縮短勘察工期約6個月,向設計提交了優質的初步設計地質成果,并經審查得到了充分肯定。
2)藤子溝電站水庫具有較好的調節能力,是重慶統調電網的主力調峰電源之一,自2005年4月30日并網發電至2007年年底,電站累計發電3.032億kW•h,創產值0.9億元,工程建成后,大大緩解了重慶市電網調峰,增加調度靈活性及供電質量,對推動地方經濟建設,盡快脫貧致富和西部大開發做出了重大貢獻。
3)對拱壩壩肩抗力體開拓性地采用以探硐為主,鉆探及數字電視為輔的新方法,為國內拱壩勘察工作探索出一條新路。2.5興利調節結果—多方案生成采用上述資料,通過不同調度方式生成8個調度方案如表1所示。
在白石水庫興利調節方案優化過程中,城市計劃供水量分別取3億m3和2.02億m3。在兩種情況下,調度方案中各項供水指標和棄水量有著顯著差異,而根據采用不同的起調水位對調度的影響并不是很大,各項供水指標間的差異并不大,可見城市計劃用水量是興利調節方案選擇的關鍵性因素,因此選擇方案五可以發揮更大的興利效益。
- 上一篇:十二五期間指標研究和分析
- 下一篇:全縣發展特色農業實踐與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