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勘查環境災害類型及預防措施

時間:2022-10-23 10:27:17

導語:地質勘查環境災害類型及預防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地質勘查環境災害類型及預防措施

1地質勘查環境災害類型分析

1.1氣象災害

氣象災害是一種常見的地質勘查環境災害,它是由諸多因素綜合形成的。現有資料統計數據顯示,由雪崩、凍害、水災、雷電等氣候災害造成的事故屢見不鮮。以洪水為例,這是一種因氣象災害而引發的水災,多年來,洪水給地質勘查工作造成的影響不可小覷,比如在石油勘查過程中,國內不少陸地油田每年都可能會遭到洪水襲擊。20世紀80年代汛期時,大慶油田因洪水長期積存在滯洪帶、洼地處而導致超過千口油井被淹沒,最后造成停產,經濟損失超過1億元。同時,洪水對固體礦產勘查造成的損失也是巨大的。近年來,地質勘查工作已從陸地逐漸延伸到海洋甚至星際空間。在此過程中,風雨雷電、大雪、冰雹和霧給地質勘查帶來了困難。

1.2環境地質災害

1.2.1地方病

地方病是一種危及人類健康的災害,它是由環境地球化學異常和某些生物因素造成的。通過研究發現,地球化學異常地區和物理異常地區經常會發生地方病害問題,以氟、碘、硒和砷等災害居多,地球化學異常地區多出現地方性氟病、甲狀腺腫等疾病,而且還可能會發生地方性硒中毒事件。對于地球物理異常地區來講,放射性疾病、地方性癌癥等疾病頻發,嚴重危及人類的健康。就礦床而言,其中的元素含量是地殼豐度的多倍,礦區生產過程與人類的健康關系密切。以湖北某硒礦區為例,地方性硒中毒事件多發,而且螢石和磷灰石礦區等經常會發生地方性氟中毒事件。

1.2.2地勘災害

地方病與地勘找礦之間存在著非常密切的聯系。在多金屬礦區的地質勘查工作人員經常會發生銅、鉛、汞、砷和地方性癌癥和放射病。因生物因素造成的地方病對地質勘查工作產生的威脅非常大,比如布魯氏菌病、吸血蟲病等。在地質勘查過程中,山地是病害多發區,比如山體滑坡、泥石流塌陷和崩塌等地質災害,對地勘工作的影響非常大。

1.3人為因素

通過地質勘查,人類可以認識自然環境,然后獲取相應的資源和信息,為改造自然環境打下堅實的基礎。

1.3.1人為災害

人類環境災害多與人類生產、生活關系密切。在地質勘查過程中,以礦業開發、基建作為生產內容。人類工程規劃建設過程中,既可能導致地質環境發生化學、物理變化,又可能對整個環境產生不利影響。地勘過程中造成的影響非常的大,比如湖北遠安鹽池河磷礦,地下采空會造成大規模的地質災害,特別是地質崩塌災害,一方面會導致礦山地表基礎設施受損,另一方面會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其中有289人不幸死亡;在鄂西陳家河煤礦開采過程中,山體滑動、開裂等都是常見的現象,而且邊坡也會出現失穩現象;許多礦山開采過程中產生的廢棄土石隨意堆放,在暴雨以后就會產生人為泥石流病害;巖爆災害在井下開采、地下室施工過程中屢見不鮮,同時,地下施工過程中,還可能會引發地面塌陷;在煤礦開采過程中,容易引發瓦斯爆炸事故,經濟損失巨大,而且頻率較高、危害較大;在石油開采注水過程中,可能會誘發、觸發地震災害;在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也可能會產生地質災害,比如水庫地震、沼澤化和滑坡等。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國內共修建了超過9萬座水庫,其中很多水庫都曾經發生過不同程度的地震災害,因此所造成的人工地質災害不勝枚舉。

1.3.2地質勘查過程中產生的環境問題

三廢污染災害通常會發生在煤礦生產、礦業工程建設全過程之中,在每個階段,都存在著很多個污染點,而且影響范圍非常廣泛,具有一定的分散性。在找礦和地質勘查評價過程中,泥漿酸、油類物質、堿性和巖屑物質等對土壤、地下水和地表水等造成的污染也特別大。在礦山開采中,大量廢石、渣和液的轉運與排放,有毒害物質的遷移、擴散,既會對土地資源造成破壞,導致水文環境條件發生改變,又會嚴重污染大氣。以湖北某鐵礦為例,由于沒有及時、有效地處理煤礦坑水,隨著其快速蔓延,本地區的良田基本上變成了荒地,而且對該地區的空氣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影響。

2地質勘查環境災害預防策略

在地質勘查過程中,其主要對象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地殼)。勘查大自然,實際上是一種探索性活動。在此過程中,難免會遭受到各種自然災害的影響,而且這些影響多具有不可避免性。因上述活動造成的地質災害損失通常都表現出一定的不可控性。地質勘查中的問題還有很多,比如人為災害對人類自身、社會產生的影響具有不可逆性,而且呈現出開放性的特點。基于此,在地質勘查過程中,為了有效預防和控制環境災害,不僅要加強對地質的勘查、管控,還要加強環境保護,在可持續發展戰略指導下,預防地質勘查實踐中的各種人為因素影響。從實踐來看,地勘環境災害表現出一定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危害和影響非常大,預防難度相對較大。針對地勘環境災害問題,不斷提高人們的預防意識和能力,避免人為環境災害問題的發生,對環境保護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正所謂“預則立,不預則廢”,地質勘查環境災害預防工作至關重要。在地質勘查環境自然災害、人為災害預防過程中,要以人為災害為主。從實踐來看,目前國內多數環境災害尚無消災良方,只能采用及時預報和快速救災等方式來有效減少地質勘查環境災害損失。對于環境災害監視、預報來講,主要依靠專門的部門來實施,地質勘查部門在獲取相關信息時,具有一定的被動性,因此需建立高效、健全和完善的信息系統,保證環境災害信息能夠及時、準確地傳送到相關部門,然后據此制訂出應對方案。目前,在地質勘查環境災害預防過程中,主要的方式和方法是依靠科技手段,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在實踐中,要加強環境災害預防,提高地勘人員對環境災害的認識,掌握相關技術,以便于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能夠有效地應對環境災害。對于地質勘查部門而言,應當立足實際,根據實際情況,提高環境災害預防組織的層次,對環境災害加強監視、預報和管控。環境災害預控,即在緊急時期作出應急預控,在環境災害常規性預控過程中,其對地勘環境災害的預防效果非常顯著。地質勘查部門要想做好環境災害預防,應當加強預控研究。

3結束語

地質勘查環境災害預防關系著資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態環境的保護,同時也關系著人類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因此應當加強重視,不斷探索環境災害新類型,并在此基礎上找到有效的應對措施。在長期的實踐中,應不斷創新和改進應對措施,提高這些措施的適用性。

作者:王海平 單位:重慶一三六地質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