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鎮(zhèn)化城市地質勘查要點
時間:2022-09-14 10:56:31
導語:新型城鎮(zhèn)化城市地質勘查要點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幾年,我國類似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縫、水土流失等地質災害問題出現(xiàn)次數(shù)越來越多,大大的威脅了百姓的人身財產(chǎn)安全。這也就說明了目前城市地質災害勘查技術存在著很多漏洞和不足。以實際案例和地質勘查結果來分析,提出了相對改善的一些防冶措施。
[關鍵詞]城市地質災害;勘查技術;防治措施
1工程概況
該工程位于福建省某縣政法小區(qū)工程。以小區(qū)北西側的斜坡為基準,形成一個以小區(qū)北西側坡平面呈折線型布展的一個巖土混合質邊坡,其坡長為300m,整個坡的直角高度差為8~50m之間。而在整個工程進行中出現(xiàn)了不可抗力的原因,連續(xù)多天的強降雨,使得在距離坡頂還有不足50m的地方出現(xiàn)了一個非常大的裂縫,初步估計,整個滑城體約在30×104m3,還在部分的位置形成了大概在1~3m的滑壁,這個大裂縫整個長度竟然可達80m左右。出現(xiàn)了這一問題,就會對于桃賴村的這個小區(qū)人員造成了人身及財產(chǎn)的安全問題。同時也威脅到了這個小區(qū)的建設工程問題和之后這個建筑的使用安全情況。所以,對于些種情況,相關的工作人員,實際勘察其滑坡的現(xiàn)實情況,然后對此情況提出有效及合理的防治方法,減少這個地質災害的危害。
2如何勘察城市的地質災害
2.1地理情況。由于高原地理的特點,峰巒高聳、層巒雪峰,地勢高聳,也就形成了上下氣候的明顯差異存在。地表面的水流主要的來源是天氣降水和工程區(qū)內的西北側偏東南方向的溝谷山流下的溪流水兩者所形成的坡面片流情況。沒有出現(xiàn)過常年性質的徑流情況,它的流量主要都是以大氣層的降水及每年的季節(jié)所變化來控制的。發(fā)生地質害的工程項目它位于一個離原始地面海拔在西側高約850m,東側約650m,東西高度相差約在200m左右的斜坡上,主要集中在整個工程項目的斜坡下半部分。而北西側的海拔在約50m的山地,南東側約為8m的沖洪積平地兩者之間有著近40m的的高程差。主要地貌由于河流長的的侵蝕和堆積形成了山谷的谷地地貌。根據(jù)實地現(xiàn)實的勘察,目前已經(jīng)被開挖的斜坡度約為35度左右,高在11~50m之間,是一個不到65度左右的斜坡。2.2勘察方法。在對其工程防治提出調整的方案之前,工作人員要做好前的準備工作,對于滑坡的前部與后部都需要使用100型的鉆機進行勘察,在勘察的過程中,對鉆機鉆孔的位置排列,及整個鉆探的過程中,都需要嚴格遵守其執(zhí)行的規(guī)范流程。勘察的這個坡度較陡峭,常年雨水導致滑坡的表面結構不結實,運用100型鉆機勘察還是有很高的危險性及難度的,所以要確定滑動面的具體位置在哪里,就要采用淺層高分辨率人工淺地震的方法來確定這個滑坡體所覆蓋層的厚度。這次勘察主要是收集全面的資料,整個地形的測試描繪,地表的情況及水工環(huán)地質等所有資料的檢查測試,鉆探等工作,還要采集測試巖土的樣品。通過以上的工作來確認滑坡體是以沿巖土界面發(fā)生的土質滑坡情況。2.3勘察后滑動面的成因。經(jīng)過實地勘察,通過用鉆孔探測的資料顯示,這個坡體的基巖面非常陡峭,坡度大約在40度左右,而且整個土體的厚度分配不勻,跨度在5~15m之間,由于在土體的重力下,整個坡體發(fā)生了嚴重的變形,在后側發(fā)產(chǎn)生了一個較大的裂縫出現(xiàn)。這些都是因為人們現(xiàn)在對于城市建設的工程越來越多,導致工程的開挖對于周邊的土體和地質環(huán)境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前側邊緣部分臨空面特別陡,失去了主體的支撐部分。由于裂縫較大,后側邊緣部分嚴重積水,一但發(fā)生連續(xù)的強降雨,其中很大部分的雨水都會沿坡體向下流入到后側邊緣的裂縫中,下滲到里面,遇到最下面的基巖時,基巖時不慘水有著隔水的作用,就會沿著這個基巖石向下流去,導致大部分土體松軟,形成滑動面。
3對于地質災害工程的改善建議
通過采用機械削坡,先修施工便道至坡頂,進行削坡,然后利用漿砌塊石、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或預制預應力混凝土進行邊坡坡面防護,并利用錨桿或錨索加以固定,再用錨索,對巖層施加壓力對不穩(wěn)定巖體進行錨固,底部部分再用樁板墻抵抗側向土壓力,建立邊緣側的排水溝,在坡體表面種植綠植來加固土體等這一系列的方案。對于改善滑坡特別陡峭,垂直高度差太大的這種情況,工作人員要對坡城邊坡進行一個放坡,依照1比1左右的坡率還進行,減少滑坡體的重量問題。一共設置5階左右,每個坡階之間設立近2m左右的卸荷馬道,垂直高度10m左右為一階,兩側支撐反向鋪設的方案來施工。通過用錨索來設置滑動厚度較大的坡面,對于厚度較薄的位置用錨桿來設置,錨索之間的按高2m,寬2m的間距來設置,然后利用漿砌塊石、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或預制預應力混凝土進行邊坡坡面防護,在橫縱向的中心交叉點,用錨索來設置共12行,全粘結型的錨桿按8行來設置,以角度為25度使用錨桿6Φ12.5型鋼絞線,錨孔半經(jīng)是65m,水泥砂漿用M30來錨固,錨入約大于等于6m。錨桿要采用Φ25HRB400螺紋鋼筋,半徑為45mm,角度也為25度,長度為6m,水泥砂漿用M30來錨固。在整個防治方案中,在最下面的要安置抗滑樁,和對擋木的板進行加固,整個樁長不在16m到18m之間,橫截面的尺寸為2m×1.5m,嵌入的距離為7m,中心的距離為5m。利用人挖出孔樁,并對壁體進行加護,每一段小于等于1m,用C30砼對抗滑樁進行澆灌。主體要采用Φ28HRB400螺紋鋼筋,箍筋采用Φ14HRB400螺紋鋼筋。在抗滑樁的頂部約1.4m處采用6Φ12.5型鋼絞線來設置錨索,而且為了加因抗滑樁可以均勻的受力,在其最頂部以橫截面為1m×2m設置冠梁用C30砼對其進行澆灌。堅向的鋼筋采用Φ18HRB400螺紋鋼筋,箍筋采用Φ12HRB200圓鋼。再有會設置一個為半m左右的擋土板在各個抗滑樁之間,深入地下半m。每個擋土板都會設置一些排水的孔位,交錯的布置,中間的距離約在2m,在管內插入Φ110PVC,背面的碎石過濾水層大于等于半米,在最上面的粘土隔水層也要不得小于半米。
4結語
總之,災害的形成是多方面的,涉及到自然天氣原因,地理條件,工程的施工狀態(tài),和人為的施工問題各個方面。所以對于有效防治災害及災害發(fā)生后的解決方法,勘察的技術是最為重要的。
參考文獻
[1]畢明麗.城市地質災害勘察中地球物理方法的應用效果[J].價值工程,2014(30).
作者:岑曉飛 單位:福建省煤田地質局121地質大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