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節能體制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05 06:27:00
導語:建筑節能體制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能源貧乏的日本卻在憂患意識下擁有了最強的節能技術,能源利用效率居世界最高水平。或許是長期陶醉于“地大物博,資源豐富”的自贊,我們的社會對能源環境問題的意識卻近乎于麻木,近年的粗放經濟發展模式已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本文通過對日本建筑節能體制的概觀和考察,希望引起人們對國內的建筑節能狀態的思考。
關鍵詞:建筑節能居住規范空調采暖地球環境
一引言
最近,能源危機意識在我國各行各業及各個層面明顯體現出來。我國連續多年來的接近兩位數的GDP增長率的背后已暴露出粗放經濟的破綻,最近的一組統計數據讓人震驚:我們消耗了占世界當年消耗總量近50%的水泥、35%的鐵礦石、20%的氧化鋁和銅,創造的GDP僅占世界總量4%。我國目前的能源效率僅達到31.2%。高能耗低產出的局面使我國的能源問題已成為關系到社會及經濟是否可以保持可持續性發展的重大問題。
其中,建筑及住宅產業發展迅速,已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近年來,根據國家統計局關于歷年GDP的統計數據顯示,2002年,全國城鄉住宅建設投資達到9407.1億元,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21.8%,占GDP的9.2%。在大大改善了人們的居住環境的同時,帶來了建筑能耗的迅速遞增,已接近全社會總能耗的1/3,接近日本的水平。相比工業能耗的減速,建筑能耗在不斷攀升(圖1)。
圖1我國建筑能耗的上升趨勢
另一方面,而我國的建筑節能存在太多問題。據國家有關部門統計,我國保有的建筑面積達400億平方米,現在仍以20億平方米增加的發展速度在建設(圖2),但95%以上屬于高能耗建筑。如此以往,建筑業這根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將有可能演變為破壞環境和浪費能源的“危房朽柱”,侵蝕大量的社會資源。
而資源貧乏的日本,在建筑節能方面的觀念和技術都有許多值得借鑒之處,本文旨在通過對日本的建筑節能的概觀和整理,引發對我國建筑節能工作的反思,以促進我國的建筑節能工作。
圖2我國建筑產業的發展狀況
二日本的建筑節能工作推動概況
1)日本的能源背景與能源利用效率
圖3日本的能源結構
日本是一個資源極度貧乏的國家(圖3),能源主要依賴進口。能源結構以石油為主,能源供應受國際局勢左右。為此,對能源供應的安全性極為重視,未來的方針是將逐步提高燃氣(以氣代油)。也正因為如此,全社會的能源危機意識較強,為實現低能耗高產出的發展目標,大力開發節能技術,能源利用效率居世界最高水平(圖4,圖5)。
圖4日本的GDP與能源需求的變化
圖5單位能耗所產生的國內生產總值(美元)對比
特別是1997年第三屆氣候變化國際框架條約國京都會議(COP3)以后,為履行保護地球環境的國際公約,日本從政府到民間,將能耗與CO2排放問題緊密掛鉤,且落實到具體數值削減實施目標(表1)。
注:民生部門包括商業建筑,住宅能耗。
2001年~2010年的平均增長率按2.0%測算。
2)日本的建筑節能概況
日本的建筑能耗占據全社會能耗的約27%。作為一個主要依存國外石油能源進口的國家,在經歷了1974,1979年的兩次石油危機后,節能技術開發和相關的節能法規建設都得到很大發展。特別是京都會議(COP3)以后,節能政策的實施體系得到系統的整理和大幅度提升。行政法規、學會協會體制及技術的層面實行全方位同步推進。
日本節能目標的設定以現狀為基準,住宅建筑按戶單位,商業建筑按建筑面積單位制定抑制能耗增長及進一步削減的目標以下對日本建筑節能對策體系做一概要解說。
表1日本的能源消耗量及CO2排放量的實績·預測與控制目標
a)能源消耗[單位:換算為原油:106kl]
實測值預測值控制目標
1990年實績1995年實績95/90增長率2010年預測節能目標2010年控制目標2010/90增長率2010/95增長率
總計34938811%4565640015%3%
產業1831925%213211925%0%
民生8510219%1311711333%11%
運輸809416%112179528%1%
b)CO2排放量[單位:換算為碳氣:106t]
實測值預測值控制目標
1990年實績1995年實績95/90增長率2010年預測削減目標2010年控制目標2010/90增長率2010/95增長率
總計2873118%347602870%-7%
產業1351350%14216126-7%-7%
民生728316%9927720%-14%
運輸586816%81136817%1%
轉換21237%253225%-1%
表2日本的建筑節能的展開重點內容一覽表建筑結構的節能技術
自然能源利用
耗能設備的高效化
建筑保溫結構
保溫施工技術
提高建筑密閉性
夏季遮陽
外遮陽設計
內遮陽設計
植被
建筑規劃
朝向設計
形體
熱容作用的活用
太陽能,光能利用
太陽光發電技術
被動式太陽能建筑
太陽能熱水器
導光通道
新風利用
自然通風活用
新風空調
河川,海水,地下水利用
熱泵空調采暖/供熱水
自控技術
VAV
VWV
能源供需的平均化
蓄熱(冷)利用
區域供熱供冷技術
復合能源利用系統
排熱回收利用
冷熱電聯供
新素材新技術利用
燃料電池
保溫材料/熱媒改良
潛熱蓄熱材料
①法規建設:
基本法律:《關于能源利用的合理化法律》(簡稱《節能法》1979年6月公布,10月實施)
表3《關于能源利用的合理化法律》的主要相關內容:住宅建筑相關措施
非住宅建筑相關措施
《建筑業主的判斷基準》的制定、公布
(1999年通產省·建設省告示第2號)
《設計·施工指針》制定]、公布(1999年建設省公告布)
《設計·施工指針》的部分修訂(2001年國土交通省公布)
《建筑業主的判斷基準》的制定、公布(1999年通產省·建設省告示第1號)[辦公樓、店鋪、酒店、醫院、飲食店]
該法律1998年進行了修訂,進一步明確了PAL,CEC的規制,在原來對能耗大戶的企業
工廠的節能規制的基礎上,新增[第二類能源管理制定工廠]類別,將強制性節能管理對象
范圍擴展到一般商業設施。
②金融、稅制面的節能推進措施
對環境共生住宅的優惠措施(融資)對象:節能住宅工程(新一代標準對應型)
節能設備配置工程(冷暖設備,通風換氣設備,太陽能光發電設備)
日本政策投資銀行等的節能金融獎勵制度:
經濟建筑整備事業/建筑物節能推進事業/循環利用經濟型產品普及及促進事業
節能型建筑設備融資制度/區域供冷供暖設施整備事業制度/能源需求構造改革投資促進稅制
③技術開發·調查方面的展開
針對住宅水平提升的能耗增加的抑制技術研究和開發(1988年~1991年)
有利于石化燃料消費削減的住宅開發(1900年~1991年)
住宅方面推進地球溫暖化對策的研究(1992年~1993年)
新一代住宅建筑的節能技術標準的制定(1995年)
住宅等建筑物相關的防止地球溫暖化指針的制定(1996年)
住宅的生命周期成本(LCC)削減對策的研究(1996年~1998年)
零環境負荷住宅的開發·普及對策的研究(1997年~1998年)
住宅·建筑·開發的環境管理體系(ISO14000)研究(1996年~1998年)
住宅帶來的溫室氣體排放對環境影響的評價手法的研究(1998年)
新施工技術對應的防結露技術的調查研究(1998年)
中小建筑·住宅建設行業的ISO14000導入方策的研討(1999年~)
關于住宅管道的保溫基準的制定的調研(1999年~2001年)
④宣傳普及活動
主要以非盈利特殊法人機構-(財團法人)建筑環境·節能機構為平臺,積極推動節能技術普及宣傳活動。主要實施了如下內容:
節能建筑技術的評價
環境·能源優良建筑物標示制度的實施
政府(國土交通省)指定培訓的實施
關于太陽能利用施工技術的培訓教育制度的實施
住宅保溫隔熱施工技術培訓的實施
住宅·建筑節能論壇的實施
[環境·節能建筑獎]的評定實施
[環境·節能住宅獎]的評定實施
其他普及宣傳活動
⑤國際合作
IEA建筑物及公共設施的節能研究開發計劃(1988年~)
辦公樓建筑的機械通風與自然通風復合系統的控制技術研究(1998年~2001年)
建筑物采暖空調的低Exergy系統研究開發(2001年~2003年)
可持續發展的太陽能住宅的開發研究(2001年~2004年)
節能空調設備的性能認證研究(2001年~2004年)
構筑統一的建筑物LCA評價手法/建筑物的評價的國際標準的制定研究(GBC2002)
按官公廳,學會,行業層次對節能的對應關系,可分類如下表4所示。
三從我國的現狀與日本的節能狀況對比引發的思考
我國住宅建設的迅速發展及人們對住宅室內熱舒適環境的追求,構成了能源的大量消費趨勢。近年我國已對建筑節能問題引起高度重視,1997年在第八屆全國人大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制定了節能目標。從1996年起到2000年,新設計的采暖居住建筑應在1980~1981年當地通用設計能耗水平基礎上節能50%;從2005年起新建采暖居住建筑應在此基礎上再節能30%。提出了分階段實施目標。將逐步實現對非節能建筑的改造,從建筑節能和設備節能雙方面入手,實現建筑節能30%,設備節能20%的節能50%總體目標。進而又提出了到2020年實現全社會總能耗節能65%的目標。
表4日本官公廳,學會,行業層次對節能對應關系政府部門的對應學會的對應行業的對應
《關于能源利用的合理化法律》的修訂(國家基本法律1998)
《能源稅改》(低利融資、稅制優惠制度)
《環境政策大綱》(國土交通省1994)
《環境考量型官廳設施規劃指針》
(建設省1997)
《經濟性學校整備指針》(文部省1996)
《普及可持續性建筑物的倡議》(建筑學會1998)
《建筑物的LCA指針》(建筑學會1999)
《地球環境·建筑憲章》(建筑學會等五學會聯合2000)
[地球環境委員會]設置(空調學會1993)
《經團連地球環境憲章》(經濟團體聯合會1991)
《各產業自主行動計劃》(經濟團體聯合會1996)
《建設業的環境保全自主行動計劃》(建設業團體聯合會1998)
針對不同地區,2001年國家頒布了《夏熱冬冷地區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JGJ134-2001),2003年頒布了《夏熱冬暖地區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JGJ75-2003)。
然而,盡管法規不斷出臺,尚存在著缺乏統一認識,貫徹執行不力等問題。相關規范頒布多年,市場上仍然充斥著大量高能耗非節能建筑。
2002年,上海全市落實了100萬平方米的新建住宅按國家節能標準進行工程試點。2003年擴大試點范圍實現300萬平方米新建住宅按節能標準設計和建設。
上海市建委、發改委、經濟委員會等部門聯合召開的節能推進工作會議進一步明確要求:凡上海市外環線以內的新建住宅、以及全市范圍內的新建政府機關辦公用房、商場、旅館、辦公樓和由它們組成的綜合樓建設項目、低層住宅小區、一城九鎮特色風貌住宅小區等均要按照建筑節能的設計標準,給建筑物“穿衣帶帽”。
上海市有關部門從2002年9月到2003年9月,按照國家《夏熱冬冷地區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對這一階段在建和即將開工的居住建筑項目進行了監察。按照《節能標準》設計的不足3%。從2003年10月至今,監查結果仍有70%左右的在建和即將開工的住宅項目不達標。
上海市從2004年5月起,對處在設計階段住宅建筑實行強化節能認證,對設計單位提交的施工圖進行相應的節能達標測試,以期外環線內的低層建筑都能達到國家規定的節能標準。
然而,設計審查、施工監理以至竣工驗收、運行監管等環節,尚存在缺乏統一協調、嚴格執行的力度和保障。
縱觀我國現狀,本作者認為目前應該從以下方面對推進我國建筑節能工作加強力度:
1)強化相關的法律法規建設,完善法律的具體實施細則(目前的法規太空泛)。
2)應該加強優惠稅制的配合實施(現行機制欠靈和,敏感度不足)
3)建立更科學更高效更具專業權威的非常設專業委員會來策定法規/規范建設
(現行法規制定過程行政色彩濃,專業性/權威性不足,統一性欠缺,共識性欠佳)
4)加強對建筑行業的自律性規范及行政指導干預(行業自律性差,行業管理不力)
5)加強新節能技術的宣傳和推廣應用。強化對節能技術應用的跟蹤研究和評價。
(社會普及教育不到位,業主節能意識差,對新技術應用缺乏系統的跟蹤調查和評價)
以上幾個方面,雖未直接涉及節能技術研發本身,但卻是推廣節能技術的關鍵之處,也正是我國現狀下節能技術普及推廣的軟肋,節能問題無疑是一個系統工程的問題,需要全社會意識、觀念的改變,需要各行業各部門的關注,只有在這樣的基礎上,節能技術才能找到廣闊的用武之地,形成節能技術的良性循環。
參考文獻:
1.中國統計年鑒(2003年版),中國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出版社
2.朱訓,《自然辯證法研究》2003第8期“關于中國能源戰略的辯證思考”。
3.《世界銀行發展報告99/2000》WorldDevelopmentReport99/2000”Enteringthe21stCentury”
4.楊慎,用科學發展觀指導住宅建設,在”泛珠三角區域房地產合作與發展論壇”,2005年7月.
5.郎四維,最近中國建筑環境發展動向,“上海2003中日建筑環境設備高級論壇”會議演講論文集.
6.住宅·建筑節能手冊2002,(財團法人)建筑環境·節能機構編寫,日本國土交通省監修.
精品范文
10建筑法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