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技術服務企業穩健發展思考及建議
時間:2022-04-18 10:58:36
導語:工程技術服務企業穩健發展思考及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推進工程技術企業穩健發展對于重塑中國石油良好形象,建設世界一流綜合性國際能源公司具有重要的意義。中國石油工程技術服務企業自2007年專業化重組以來,全面實施管理創新,大力推進技術升級,綜合競爭力大幅提升,為油氣勘探開發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支撐。但在發展中也暴露出諸多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工程技術企業可持續穩健發展。本文在綜合思考中國石油工程技術服務企業發展現狀、影響企業穩健發展的主要因素基礎上,提出了推動工程技術企業穩健發展的對策及建議。
[關鍵詞]中國石油;工程技術;穩健發展
一、中國石油工程技術服務企業發展現狀
(一)重組整合以來整體發展情況
1998年,中國石油工程技術業務首次實施重組整合,以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武裝起來的工程技術服務隊伍,通過不斷的磨合和探索,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體系和經營管控模式,整體市場競爭力顯著增強,經營盈利水平逐年提高,走出了分離分立初期整體虧損局面,踏上了良性發展軌道。2007年底開始,集團公司按照“兩級行政、三級業務”的管理架構,再次推動工程技術專業化重組和業務整合,使走出首次重組困局的工程技術企業,再次背上了沉重的包袱,部分企業甚至背負了巨額虧損,例如第一家實施重組的西部鉆探,虧損最多時競高達21億元。面對再次重組帶來的艱難困局,工程技術企業全面貫徹落實集團公司整體部署,拓市場、抓管控、強管理、重創新,大力推進質量效益發展,虧損局面得到扭轉,2015年七家工程技術企業實現收入900多億元、利潤30多億元,盈利水平逐年提高。
(二)工程技術企業穩健發展面臨的形勢
經過2008年重組初期的陣痛,以及2009年金融危機的洗禮,工程技術服務企業通過抓管理、強基礎、提效益,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但要推進工程技術企業實現可持續穩健發展,面臨的形勢依然十分嚴峻,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1.油價持續低位震蕩,穩健發展形勢嚴峻。2014年以來,伴隨著世界經濟下行和頁巖氣開發革命,石油供需平衡被打破,油氣行業進入不景氣周期,呈現出低價格、低回報特點。受此影響,油氣勘探開發投資普遍壓縮,工作量大幅減少,工程隊伍過剩,供求關系失衡,服務價格降低,工程技術服務進入量價齊跌的窘境。2.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穩健發展壓力空前。國家深入推進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強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放寬油氣上游市場準入,放開競爭性業務。工程技術企業面臨:高端業務受到國際油服公司挑戰,低端傳統市場受到民營油服強力沖擊,油氣公司未劃轉同業技術服務競爭,以及裝備制造商通過延伸服務鏈不斷擠占工程技術服務市場等“四重壓力”。同時,互聯網、云計算逐步擴展到勘探開發領域,促進多學科交叉融合和產業優勢重塑,技術創新驅動顛覆性技術變革,新能源快速發展,對傳統油氣業務和服務模式產生劇烈沖擊。3.經濟社會環境復雜,穩健發展矛盾突出。一是世界石油資源開發的熱點地區,其地緣政治問題突出,企業安保、資金、運營風險加大。二是國家新“兩法”頒布實施,政府對安全監管、環境保護更加嚴格,追責更加嚴厲,企業面臨技術、規范、標準、成本等多方面難題。三是國家新出臺的天然氣價改方案,銷售價格下浮與國際油價倒掛,天然氣產能建設投資持續壓縮,合作開發利潤空間縮小。
二、影響中國石油工程技術服務企業穩健發展的因素
推進工程技術服務企業實現穩健發展,既要勇于面對日益復雜多變的市場、經濟和政策環境,更應重視企業內部自身存在的不足。
(一)歷史遺留包袱沉重
經過兩次分離分立、改革重組,工程技術企業積累了沉重的歷史包袱。一是人員隊伍呈現結構性富余,人工成本高。首次重組后,由于缺少系統性長遠規劃,企業普遍采取“投資規模拉動增長”的發展模式,造成隊伍結構不合理、用工數量龐大、人工成本持續攀高。近年來,雖然通過采取嚴控隊伍規模,實施“三控一規范”、勞務外包、“出五進一”等措施,隊伍規模、用工數量得到一定程度控制,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分流、退出渠道,用工老齡化、結構性富余矛盾突出,二、三線人員比例依然較大。二是裝備更新欠賬較多,老化嚴重、競爭力不強。工程技術企業裝備經過幾輪更新改造,裝備結構有了一定改善,但本身裝備數量龐大以及歷史欠賬太多,加上嚴格的投資回報率考核,裝備更新速度慢,高端裝備不足,不僅市場創效能力低下,也加大了施工安全風險。三是工程技術企業還承擔著安保、維穩、防恐以及礦區服務等社會負擔。歷史包袱、社會負擔一時難以得到減輕和消除,既給當前企業發展造成困難,也使得工程技術企業在低成本競爭中始終處于劣勢和被動局面。
(二)重組改革不夠徹底
縱觀兩次重大工程技術業務重組改革,主要停留在機構拆分合并方面,重組改革不夠徹底,使得工程技術企業之間(如測井、物探等),與油公司之間(如井下試油、油建、工程技術研究等),存在市場和業務交叉重疊、相互競爭的情況,致使資源協調難度大,無法發揮協同效應,造成重復投資建設、生產成本抬高、發展效率降低、整體效益較差,損害了集團公司的整體利益。此外,海外工程技術業務方面,在集團公司統一協調下,雖然實施了區域市場劃分,但由于各鉆探企業經營指標的驅使,仍然沒有徹底杜絕內部相互競爭,1+1<2,沒有充分發揮中國石油工程技術服務品牌優勢,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品牌市場競爭力。
(三)體制機制不夠靈活
按照“兩級行政、一級業務”管理架構,工程技術服務企業不具備獨立法人資格,用工、投資、財務、科研、薪酬等重要權力依然集中在集團公司總部,計劃經濟的傳統管控機制和思維模式沒有打破。因此,面對多元多變的復雜市場環境沖擊,表現出響應速度慢、應對能力差等問題。
(四)科研創新能力不足
美國的頁巖氣革命是由工程技術創新突破引發的,石油行業未來的發展也必將由工程技術創新驅動。近年來,雖然中國石油工程技術企業加大了科研投入,但由于科研資源相對分散,無法形成合力,技術創新能力不足,技術攻關仍然以“跟隨、模仿”為主,且技術研發同質化、批量化現象嚴重。比如垂直鉆井系統、旋轉地質導向系統等等,集團內部至少有3家單位在分別研究開發。而在國外,國際油服企業以基礎技術理論研究為主,應用技術研究為輔,從而能夠始終保持技術領先,比如斯倫貝謝,80%的科研人員從事基礎理論研究,只有20%的人員從事應用技術研究。這就是國外油服企業領先于我們的重要原因。
(五)市場定位不夠清晰
工程技術企業作為集團公司發展的主營業務,內部市場主體地位并不突出。由于缺乏有效的內部市場管控和協調機制,“一對一”關聯交易市場機制正逐步被打破,工程技術企業既要面對內部的無序競爭,又要面對民營油服、國際油服、新興油服在高、中、低端全方位競爭,不僅使背負沉重歷史包袱的工程技術企業“腹背受敵”,集團公司整體利益也受到影響。同時,工程技術企業既要承擔“服務保障”責任,又要在大力推進“市場化”的引導下完成經營指標,一方面,如果服務保障角色扮演不好,集團公司一體化優勢就難以充分發揮;另一方面,如果市場競爭角色認識不到位,企業效益就會受到影響,讓工程技術企業陷入兩難境地。此外,在大力實施低成本戰略指導下,一方面受百萬噸產能建設投資不足、油氣收獲率不高等因素影響,另一方面油田公司對“低成本”存在一定誤讀,將“低價格”等同于“低成本”,不斷降低服務價格,部分地區的降價幅度甚至超過了50%以上,使本身處于盈虧平衡水平的內部市場價格失衡。
三、推動中國石油工程技術服務企業穩健發展的對策及建議
工程技術業務是中國石油集團公司油氣主營業務產業鏈上的重要環節,要建設世界一流綜合性國際能源公司,就必須首先打造出一流的工程技術服務隊伍。
(一)明確企業發展定位,持續深化業務重組
1.要樹立創新發展理念,堅定“技術+管理型”發展定位,以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引領轉型升級,堅持發展市場化、技術特優化、業務高端化、人員精干化、資產輕量化、管理專業化等“六化戰略”舉措,破解低油價、市場化形勢下,制約發展的瓶頸難題。2.建議持續深化業務重組改革,對工程技術服務業務進行系統梳理。在國內市場,應進一步優化整合工程技術板塊內部業務,并根據區域分布情況,重新劃分市場,發揮保障優勢,杜絕內部相互競爭。按照做精做專的原則,要加快“劃轉”油公司重組時保留的重合業務,減少重復投資、重復建設,杜絕內部同業競爭。在海外市場,考慮成立國際鉆探工程公司,整合優勢資源,形成統一品牌,消除分散出擊、互相拆臺競爭的弊端,提高市場綜合競爭力,使國際業務真正成為工程技術服務板塊“出經驗、創品牌、高收益”的高端業務。3.建議借鑒中海油、中石化改革經驗,按照運營主體明確,權責統一原則,簡政放權,強化工程技術企業管理權能,并抓住十八大以來深化體制改革機遇,適時成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工程技術服務股份公司,擇機掛牌上市。
(二)推進體制機制改革,激發企業發展活力
1.著力推進運行機制改革,注重增量與效益,優化管理職能,內部工程技術企業絕對分割的運行管控模式應逐步被打破,在條條管理的基礎上加強塊塊整合改革,建立區域運行協調機構,避免隊伍“大游行”、裝備長距離動遷,構建資源配置協調、運行順暢、管控有力、富有效率的管理運行機制。2.著力投資運營機制改革,下放投資決策權,讓鉆探企業根據市場和經營情況靈活決策,把握住市場競爭的主動權。3.著力經營體制改革,下放經營自主權,讓企業有更多的經營決策權,以更好適應市場變化。4.著力推進人力資源改革,加強用工總量分類定向調控,推進非主營業務和主營業務中非核心業務勞務外包,探索富余人員分流退出政策,形成用工總量控制長效機制;通過宏觀調控、內部流動和配套政策,充實一線、控制二線、壓縮三線,壯大專業技術隊伍,穩定操作技能隊伍,精干經營管理隊伍;繼續推進三級機構優化整合,“關停并轉”低效無效業務,優化生產組織形式,實施“五定”措施,建立超編超職數預警機制,確保崗位全面精準受控,從而構建能進能出、精干高效、富有活力的用工機制。5.著力推進績效體系改革,注重雙向激勵,量化考核指標,積極構建獎罰并重、公平有序、科學合理的考核激勵機制。
(三)創新科技管理模式,增強企業發展動力
1.實施嚴格的攻關課題市場競爭機制,用市場機制選擇優秀的科研團隊,開展技術研究攻關,并采取合同制形式,量化攻關內容、性能指標等考核標準,嚴格開展試驗應用后評價工作,加快創新技術、工程利器打造進度,構建基礎研究與推廣應用并重,貼近油氣、特色突出、高端領先的科技創新管理體系。2.建議探索建立板塊內部研究機構雙重管理模式或重組研究機構,避免重復開發、重復研究,形成科技創新合力。3.應統一國際先進技術引進渠道,加強與國際油服企業開放合作,采取“市場換技術”策略,縮短新技術、新利器開發周期。4.以激發技術創新活力、推動創新成果轉化為重點,扎實推進科研人才“雙序列”改革,完善專業技術人員考核評價體系,培養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技術創新型人才隊伍。5.技術創新方面,重點要加大互聯網、云計算與創新技術的融合,加速發展深層超深層安全高效鉆完井關鍵技術與工具,以及低滲透、非常規油氣藏高效儲層改造技術和裝備;著力發展鉆井廢棄物、壓裂返排液處理及回收利用技術,延伸技術服務產業鏈。
(四)規范內部市場機制,理順定額價格體系
1.從維護中國石油集團公司整體利益出發,建立有效的內部市場管控機制,明確關聯交易存續企業區域主體、市場主導地位,規范內部企業競爭行為,杜絕內部無序競爭;必須大力壓縮民營隊伍資質數量,嚴格國際油服和新興油服企業市場準入,減輕市場沖擊壓力。2.規范內部市場的同時,工程技術企業應眼睛向外,深挖潛力,堅持市場化競爭方向不動搖,由油田市場為主向油田市場、社會市場兼顧轉變,積極參與社會市場競爭,靠理念、靠技術、靠質量、靠服務、靠溝通贏得業務信賴,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大力開展一體化技術總包服務,不斷拓寬增收渠道。3.圍繞做強做優井筒工程技術服務,注重延伸業務領域,由鉆探業務為主向鉆探業務、油氣合作、技術服務等多元業務并舉轉變,發展優勢業務,積極延伸配套業務,大力拓展潛在業務,培育發展新動能。此外,在內部價格體系方面,應從集團公司層面及時準確傳導價格信息,客觀揭示油公司、工程技術企業的價格空間和價值貢獻,通過油田百萬噸產能建設投資成本寫實,確定統一的定額標準體系。
(五)內強素質外樹形象,夯實穩健發展根基
“打鐵還需自身硬”,推動可持續穩健發展,從工程技術企業本身來說,關鍵要正確處理好五種關系:1.處理好改革與穩健的關系,在通過變革構建新模式的過程中,始終圍繞集團公司確定的效益準線,堅定不移地穩增長、保效益,避免經營失控。2.處理好創新與傳承的關系,大膽創新時,注重吸收優良傳統,借鑒經驗而不落入經驗主義,堅決摒棄“粗放管理”舊模式,“等靠要”舊觀念,實現對傳統理念的傳承、突破與超越。3.處理好開拓與管控的關系,始終堅持內外兼修、雙管齊下,既要眼睛向外闖市場、拓業務,也要眼睛向內毫不放松地降成本、抓控制;既要用開放思維破解難題,也要堅守合規廉政底線,放手突破而不越雷池一步。4.處理好生產與安全的關系,在加快生產節奏、提高運行效率的過程中,始終以安全環保為前提,不安全不生產、不環保不施工。5.處理好發展與協調的關系,應對危機時與油田保持和諧關系、促進共同發展,拓展主業時注重優化調整、發揮整體效能,促進“服務保障與市場化”有機融合。通過正確處理好五種關系,內強素質提高綜合競爭力,外樹形象提升品牌影響力,全面夯實企業發展根基,推動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穩健發展。
作者:喻著成 單位:西部鉆探工程有限公司
- 上一篇:施工方案優化對工程造價的影響
- 下一篇:淺談建筑工程施工樁基的施工工藝
精品范文
10工程項目施工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