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污染的危害分析論文

時間:2022-01-18 03:55:00

導語:磷污染的危害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磷污染的危害分析論文

1、磷化工污染的危害

我國現有磷化工生產企業300家左右,從業人數十余萬人,已形成固定資產約60億元,約占全國化工固定資產總額的20%左右。主要產品有磷礦石、硫酸、普通過磷酸鈣、鈣鎂磷肥、重過磷酸鈣、黃磷、赤磷、磷酸(包括工業級和食品級)、三聚磷酸鈉、磷酸氫鈣(包括飼料級和牙膏級)、三氯化磷、五硫化二磷、磷酸三鈉、磷化鋅、磷化鋁、含磷農藥、有機磷水質穩定劑、金屬磷化劑等。我國磷化工行業給社會提供了大量的物資財富,同時也伴隨著產生了大量的污染物,主要是廢氣和粉塵、廢水、固體廢物(簡稱“三廢”)。這些污染物中含有許多有毒有害的物質進入了大氣,江河湖海和陸地成為我國環境污染最主要的來源之一。

1.廢氣和粉塵。磷化工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氣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氟化氫、四氟化硅、磷化氫、硫化氫等,還會產生一些粉塵。

一氧化碳(CO)是一種無色無味具有可燃性的有毒氣體。黃磷尾氣是產生CO的主要來源。因此,防止CO2氣體造成的全球變暖危害到了刻不容緩的嚴峻時刻。

二氧化硫(SO2)是一種無色而略有臭味的窒息性氣體,也是污染大氣的主要物質之一。

2.廢水。磷化工在加工生產中都要產生大量的含有磷、氟、硫、氯、砷、堿、鈾等有毒有害物質的廢水。黃磷生產中要產生黃磷污水,其黃磷污水中含有50~390mg/L濃度的黃磷,黃磷是一種劇毒物質,進入人體對肝臟等器官危害極大。長期飲用含磷的水可使人的骨質疏松,發生下頜骨壞死等病變。黃磷污水中還含有68~270mg/L的氟化物,經過處理后可降至15~40mg/L,但仍高于國家規定的10mg/L的排放標準。

3.固體廢棄物。磷化工生產中產生的固體廢物主要有礦山尾礦、廢石;黃磷生產排出的磷渣、碎礦、粉礦、磷泥、磷鐵;濕法磷酸生產中產生的磷石膏;硫酸生產中排出的硫鐵礦渣、鈣鎂磷肥高爐灰渣等。這些固體廢物在廠區內長期堆積,不僅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對周圍環境造成了較嚴重的污染。因此這些固體廢物的處理和利用是當前磷化工行業必須解決的實際問題。

2、國內外常用除磷方法

1.化學沉淀法。該方法是通過投加化學沉淀劑與廢水中的磷酸鹽生成難溶沉淀物,可把磷分離出去,同時形成的絮凝體對磷也有吸附去除作用。常用的混凝沉淀劑有石灰、明礬、氯化鐵、石灰與氯化鐵的混合物等。為了降低廢水的處理成本,提高處理效果,學者們在研制開發新型廉價高效化學沉淀劑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研究發現,原水含磷10mg/L時,投加300mg/L的A12(S04)3或90mg/L的FeCl3,可除磷70%左右,而在初沉時加入過量石灰,一般總磷可去除80%左右。他根據化學凝聚能增加可沉淀物質的沉降速度,投加新型凈水劑堿式氯化鋁,沉降效果達80%~85%,很好地解決了生產用水的磷污染。該方法具有簡便易行,處理效果好的優點。但是長期的運行結果表明,化學沉淀劑的投加會引起廢水pH值上升,在池子及水管中形成堅硬的垢片,還會產生一定量的污泥。

2.生物法。20世紀70年代美國的Spector發現,微生物在好氧狀態下能攝取磷,而在有機物存在的厭氧狀態下放出磷。含磷廢水的生物處理方法便是在此基礎上逐步形成和完善起來的。目前,國外常用的生物脫磷技術主要有3種:第一,向曝氣貯水池中添加混凝劑脫磷;第二,利用土壤處理,正磷酸根離子會與土壤中的Fe和Al的氧化物反應或與粘土中的OH-或SiO32-進行置換,生成難溶性磷酸化合物;第三種方法是活性污泥法,這是目前國內外應用最為廣泛的一類生物脫磷技術。生物除磷法具有良好的處理效果,沒有化學沉淀法污泥難處理的缺點,且不需投加沉淀劑。但要求管理較嚴格,成本較高。

3.離子交換法。該方法是利用強堿性陰離子交換樹脂,與廢水中的磷酸根陰離子進行交換反應,將磷酸根陰離子置換到交換劑上予以除去的方法。離子交換樹脂脫除PO43-戶的交換容量比較穩定,其再生后交換容量也比較穩定。但離子交換樹脂的價格較高,樹脂再生時需用酸、堿或食鹽,運行費用較高

4.吸附法。20世紀80年代,多孔隙物質作為吸附劑和離子交換劑就已應用在水的凈化和控制污染方面。黃巍等以粉煤灰作為吸附劑,對含磷50~120mg/L模擬廢水脫磷的規律特征進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粉煤灰中含有較多的活性氧化鋁和氧化硅等,具有相當強的吸附作用,粉煤灰對無機磷酸根不是單純吸附,其中CaO、FeO、A12O3等可以和磷酸根生成不溶或直溶性沉淀,因而在廢水處理方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吸附法由于占地面積小、工藝簡單、操作方便、無二次污染,特別適用于低濃度廢水的處理而倍受關注。在吸附法研究中,尋找新的吸附劑是開發新的除磷工藝的關鍵所在,因此自然界廣泛存在的天然粘土礦物是人們研究的熱點。

5.膜分離方法。液膜分離法是一種新型的、類似溶劑萃取的膜分離技術。液膜法通常是將按一定比例配制的有機溶劑(有機相)同膜內試劑混合制成乳液微滴,微滴表面形成一層極薄的(l~10μm)液膜,膜內為內相試劑。在混合柱內,將此表面積極大的乳液微滴與廢水接觸,水中待除的金屬離子便通過選擇性滲透、萃取、吸附等穿過液膜,進入內相試劑進行化學反應,廢水中的金屬離子因而得到分離去除。

3、結語

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是21世界工業發展的主旋律,在發展工業的同時,盡量較少對環境的污染已經已經成為世界各個國家的共識。

[摘要]隨著工農業生產的增長,人口的增加,含磷農藥和農肥的大量使用,使水體的磷污染日益嚴重。磷是地球系統中維系生命的主要元素之一,也是構成生物體并參與新陳代謝過程必不可少的元素。但水體中如果磷含量超過20mg/L,就會導致水體富營養化,造成藻類大量繁殖,藻體死亡后分解會使水體產生霉味和臭味,影響魚類等水生生物的生存。

[關鍵詞]磷污染氧化物固體廢棄物離子交換

參考文獻:

[1]崔礪金,章苒.觸目驚心與無可奈何——化工污染重災區實錄[J].記者觀察,2003,(07).

[2]董慧,安俊菁.黃磷行業的清潔生產[J].云南環境科學,2005.

[3]馬謙,楊星宇,徐浩.福泉地區磷化工對清水江的污染及其治理對策[J].貴州化工,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