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結構抗震設計問題探討
時間:2022-01-21 09:10:35
導語:建筑結構抗震設計問題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我國是地震多發國家,隨著近年來地震頻發,建筑結構的抗震性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人們逐漸意識到科學合理的抗震設計對于抵御地震造成的災害具有重要意義。但目前建筑結構中的抗震設計仍存在一些問題,亟需解決。本文通過分析我國地震狀況,探討建筑結構中抗震設計存在的問題,提出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地震;建筑結構;抗震設計;可行性建議
近幾年來,地震在我國時有發生,給國家和當地人民帶來巨大損失。由于地震難以控制,難以預測,這就要求各方面加強預防措施,降低地震帶來的危害。對于建筑物而言,進行抗震設計是降低地震造成危害的主要措施。
一、我國地震狀況與建筑結構的關系
地震作為主要的自然災害,一旦發生,對人類的生命安全及財產的損失是不可估量的。近幾年來,我國部分省市地區相繼發生強烈地震,給國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損失,我國一直是一個多地震發生的國家,同時也是世界上遭受地震災害影響嚴重的國家之一。地震是很難以準確進行預測的自然災害,并且人類無法控制其發生。強烈的地震能夠迅速摧毀所影響區域的建筑物,威脅到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其危害性極大。通過對以往地震災害材料研究發現,地震區域建筑物結構是否設防,對于地震造成的危害程度息息相關。大部分按照抗震規范進行設計施工并且進行加固的建筑,能夠經受住地震的影響,相反未進行抗震設計和加固的建筑,在面臨地震的時候會產生坍塌,造成嚴重的地震危害。因此建筑結構是否進行抗震設計對于減輕地震造成的危害具有重要意義。這就要求設計人員必須將抗震設計與建筑結構的設計結合起來,合理規劃應用,并在最后的驗收過程中注重抗震設計的檢查,從而保障建筑結構的抗震性,在地震發生時,最大程度地降低地震所帶來的危害。目前,建筑結構的抗震設計已經受到國家重視,國家通過開展改革工作,頒布新的設計規范,來幫助設計人員改善現有建筑設計理念,改變原有的設計方法,將抗震設計融入到建筑設計中來,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增強抗震能力,保護人民財產安全。
二、抗震設計所需解決的問題
(一)抗震場地是否合適
合適場地的選擇是抗震設計能否成功的關鍵,如果場地未選擇好,那么即使抗震設計工作做得再好,那也是無濟于事,因此場地的選擇十分重要,在場地選擇過程中應盡量選擇符合抗震設計的有利地段,不選擇不利于抗震設計地段。地段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地震會造成地表裂開和崩塌,一旦選擇不利地段,不僅沒有達到抗震效果,反而加劇地震造成的災害。為了保障建筑結構的抗震性,應盡量選擇地質堅硬的地段。如果所選地段地質軟弱或者出現液化土地現象,則需要采取措施加固地質結構,降低由于地質造成的不利影響。
(二)建筑結構體系是否合理
抗震設計一方面要重視場地的選擇,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建筑結構體系的選擇。通常情況下,選擇建筑結構體系主要考慮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經濟性兩個方面,所以首先要關注建筑物整體結構是否協調,是否穩定,避免出現建筑物部分區域的問題導致整體結構的抗震能力的降低。如何設計建筑結構的抗震性,最主要的方法便是合理分配重力,將建筑物在地震過程中所遭受的沖擊力進行合理分配,讓建筑物的各個部分分擔整體沖擊力,降低沖擊力造成的后果。而且一旦部分區域出現問題,也不會影響整體抗震能力,避免出現崩塌等嚴重后果。其次,抗震設計需要準確計算建筑物對地震的承受能力,合理的計劃地震發生后沖擊力的分擔途徑,這一點需要在設計中嚴格把握。這一點是整體抗震設計的基礎,如果設計人員在設計的過程中沒有進行準確計算,那么一旦地震發生,那么所做的抗震設計有可能成為無用功,無法發揮作用,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設計人員應在設計過程中盡量使得重力作用能夠通過最短的路徑來傳遞到了豎向構件墻上,對于其他作用力,通過設計轉換途徑來進行緩解。建筑物是一個整體,因此在設計過程中要明確建筑物的整體結構,一旦加入抗震設計,那么在建筑物的各個區域都要發生變化,其變化也要符合整體性需求。
(三)抗震設計是否符合規范
建筑結構的抗震設計應根據國家抗震設計要求開展,符合國家設計規范,對于不符合國家設計規范的方案,施工單位應不予采用。這是由于抗震設計關系到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因此設計方案必須符合要求,而現行的設計規范中也已經明確規定了建筑物抗震設計原則。作為設計人員應認真學習國家抗震設計規范,根據規范,結合建筑實際,進行建筑物的抗震設計。
三、改進建筑結構抗震性的可行性建議
針對上文所描述的建筑結構抗震設計存在的問題,提出幾點可行性建議。首先,應注重抗震場地的選擇,避免選擇地質較軟的地段,不能避免的話,應選擇加強地基,打地樁等方式來加固地質。其次,抗震設計體系的選擇工作是建筑物是否具備抗震性的關鍵,因此選擇合理且安全的設計體系十分重要,這就依賴于技術人員對于建筑物整體結構的把握。進行抗震設計首先要進行合理的布局,科學的計算,嚴格把關,設計出分散地震沖擊力的分布圖,合理規劃建筑物的承載能力和剛度,地震發生時能夠有效快速分散地震沖擊力。結語地震的危害不可估量,地震發生過程中,建筑物的崩塌易造成二次傷害,因此建筑結構的抗震設計是擺在建筑設計人員面前的重要課題。近幾年來,建筑結構的抗震設計逐漸受到重視,越來越多的專業人士投入到抗震設計的工作中來,因此形成了符合我國地域特點的抗震設計規范和體系,并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成熟發展。我國今后抗震設計的主要方向是更加合理、更加科學的進行抗震設計,根據國家的抗震設計規范,嚴格執行,精確計算,設計出符合減震需求的建筑物,避免在地震發生過程中出現建筑物崩塌現象,給國家和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雖然目前我國的抗震設計仍然存在一定問題,但應看到其進步,隨著設計人員能力的提高,建筑工藝的進步,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我國的抗震設計必將取得更大的進步。
作者:李奇陽 單位:蘭州軍區蘭州總醫院
參考文獻:
[1]肖桂清.建筑結構抗震設計的若干對策及改進建議[D].武漢大學,2004
[2]李國強.基于概率可靠度進行結構抗震設計的若干理論問題[J].建筑結構學報,2000(01)
[3]戴國瑩,李德虎.建筑結構抗震鑒定及加固的若干問題[J].建筑結構,1999(04)
- 上一篇:建筑結構隔震與減震設計研究
- 下一篇:淺談小學語文教育中的感恩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