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改革探討

時間:2022-08-16 11:27:20

導語: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改革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改革探討

摘要:在2020年,國務院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今明兩年職業技能培訓3500萬人次以上,高職院校擴招200萬人。這一舉措再次引起了廣泛關注。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相關政策,從彈性學制的內涵和特征入手,深入分析了高職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進行彈性學制改革的可行性和戰略調整。

關鍵詞:彈性學制;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改革

1彈性學分制的內涵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在高職教育中開始實施學分制改革,從宏觀上把握學分制改革有很多不同的呈現形式,有的是“學年學分制”,也可以叫做彈性學分制。嚴格意義上講“學年學分制”并不是真正的學分制,其機制需要進一步改革。為了全面落實和嚴格貫徹國家提出“高職百萬擴招”要求,學校依據陜西省高職擴轉轉型工作實施方案,要求學院在網絡教學平臺上創建了在線課程,并組織開展網絡教學工作,但真正意義上的教學質量與評價等不完善。基于對高職學生高素質、高技術和高技能復合型人才培養質量的要求,對擴招學生進行彈性學分制的教、學、做、測、評教育教學環節的改革與創新,已成為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改革迫在眉睫的重大課題之一。以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彈性學制班級教育教學為例,分析教學過程,發現有以下特點。

1.1行業標準和工作崗位標準的對接度不高

目前對接行業有建筑裝飾、裝修和其他建筑業,就業相對狹隘單一,學生積極性不高,學院層面與教研室層面,應深入挖掘行業標準及企業需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內容。采用“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模式,構建滿足建筑裝飾設計和施工崗位工作任務的課程體系,課程設置遵循學生的認知與訓練能力規律,按照“做學一體、行動導向”的理念實施教學,使學生能力逐漸提升,培養學生職業核心能力。

1.2彈性學制學生生源成分復雜、文化程度偏低

學生一般為普通高中、中職(含中專、技校和職業高中)畢業生或具有同等學力的退役軍人、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工、新型職業農民,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較差,個性比較強。

1.3現有教學模式與考核評價有待完善

彈性學制學生一般都有自己工作,不可能占用上班時間完成學業,應該根據學生現狀,鼓勵學生利用業余時間,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尋找適合自己的專業并按時完成學業。教師每周通過職教云簽到和學習任務,通過網絡教學模式,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上課時間比較靈活,可以提前預習和復習,運用手機就可以學習。職教云每次課后會統計學生學習進度和作業提交情況。全方位,多角度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監督,讓教師第一時間掌握學生學習進度及時調整課程目標。

2探索現代學徒制背景下彈性學分制建筑

裝飾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新模式為建筑裝飾企業培養具備良好職業素養和基本職業技能,掌握建筑裝飾設計和施工一線技術與管理人員所必需的技術運用能力,具有過硬的崗位綜合職業能力的技術技能人才。

2.1基于悉尼協議三大核心理念,培養學生綜合技能

“以學生為中心”強調的是教學主要取決于學生學什么、怎么學和學的如何。“以成果為導向”是以預期學習產出為中心來組織、實施和評價教育的結構模式。“持續改進”是不斷優化和持續改進專業建設過程的資源和保障,以確保畢業生核心能力的達成和人才培養質量的不斷提升。

2.2以成果為導向

根據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的工程特點和本專業·601·人才培養規格的要求,構建了“工學交替”即“校企合作、工學交替、雙證融通”的人才培養模式。與企業深度融合,通過校企雙元合作、實施一年三學期工學交替、達到畢業證與上崗證雙證融通,培養適合行業需求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陜鐵院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深化與渭南和周邊地區公司合作,推行“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極大提高了學生專業水準。

2.3堅持以學習結果為導向

按照建筑裝飾項目工程完整的工作過程建構相應知識、能力、素質標準和相應的學習領域,最終構建了建筑裝飾專業學生畢業12項知識、能力與素質標準體系。能夠運用數學、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基礎知識和建筑裝飾施工與管理方面的工程知識。能夠在建筑裝飾工程技術領域,根據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專業學科知識,識別、分析廣義工程問題,以獲得有效結論。針對建筑裝飾廣義工程技術問題,能夠設計或參與設計滿足特定需求的工程施工圖紙、編制各種施工組織設計方案,并能夠考慮施工公共安全、文化、社會和環境因素。學習過程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主要進行建筑裝飾設計的職業核心能力課程教學和專業技能訓練,使學生具有室內陳設設計、居住空間室內設計、公共空間室內設計、會展空間室內設計的能力,使學生感受建筑裝飾工程的特點,促進學生對本專業的認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發現美和創造美”精神。第二階段主要進行建筑裝飾施工技術的職業核心能力課程教學和專業技能訓練,使學生具有建筑天棚裝飾施工、建筑墻地面裝飾施工的專業知識,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職業崗位能力和良好的職業態度。學校與當地裝飾公司合作,教師定期進行下現場鍛煉,深入工地一線,扎實學習建筑裝飾工程相關知識,建立校外實訓基地,產教融合,進一步提高專業綜合影響力。

3實施學分制和彈性學制的制度建設

3.1課程體系設計流程和考核方式

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組建由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和企業專家組成的課程體系開發團隊,通過調研建筑裝飾行業企業,確定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畢業生的工作崗位和崗位作業流程,構建基于建筑工程施工過程系統化的課程體系。基于學院數字化學習平臺,結合教學改革需要,開發了微課、藍墨云班課、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專業信息庫、專業課程庫、教學資源素材庫、實訓資源庫等教學資源,建設有《裝飾工程計量與計價》《建筑裝飾工程建模應用》等網絡課程,擴招彈性學制學生網上教學采用職教云平臺進行學習。

3.2課程比例的合理調整

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教學課程依托智慧職教平臺,所有課程教學和考試均在網上進行,學生可以使用電腦和手機進行學習。實行課前預習———課中學習———課后復習的模式,課前老師上傳視頻和課件,預習知識,課中上課時間一般為兩小節,教師通過智慧職教平臺,及時教學視頻及相關課件,按時簽到任務,設置頭腦風暴、討論、搶答和問卷調查多種形式鼓勵學生完成教學任務,課后作業,檢測學生對內容的掌握程度。課程考核采用過程性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結合的形式,過程性考核占70%,期末考試占30%。過程性考核具體指標權重由授課教師根據情況自行設定。期末考試采用百分制,試卷由授課教師自行編制,要求題型具有多樣性,考試時間為110分鐘。授課教師之間應充分溝通,提前確定期末考試時間,避免考試沖突。授課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延長考試或調整考試時間。大部分理論課程,取消了期末考試,實行全過程考核,對學生的考勤、回答問題、觀看視頻完成度和完成作業四個方面進行監控,教師在設置作業時,更加注重實用性,結合具體的工程案例及設計案例,進行課堂知識講授。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自實施彈性學制以來,在平時學習過程中,大部分學生能按時簽到和完成作業,按時參加期末考試,成績基本符合正態分布。

4結語

在雙一流和雙高建設的關鍵時期,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應秉承以學生為本的原則,對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進行改革與實施,結合網絡教學等先進手段,對學生進行層次劃分,全方位,多角度,認真總結歸納每種學生情況,不僅能夠解決多元化招生帶來的不良影響,全面培養每一名同學,更好推進大學建設,辦好人民需要的高職。

參考文獻:

[1]張倩.高職院校學分制與彈性學制教學管理探索[J].科教導刊(上旬刊),2020,(09):122.

[2]高潔如.關于職業院校實施學分制和彈性學制的思考[J].北京政法職業學院學報,2012,(03):24-25.

[3]劉峻.新時代高職學分制與彈性學制革新的全域性評述[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8,34(10):117-119.

作者:楚芳芳 單位:陜西鐵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