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建筑設計教學革新
時間:2022-07-21 09:31:27
導語:談建筑設計教學革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建筑類型頗多,功能各不相同,其涉及到的問題也是多方面的,建筑設計的研究對象包括建筑實體及其構成的空間兩個方面?!督ㄖO計原理》課程的內容是解決各種建筑物設計中的共性問題,因此該課程一直是建筑學專業重要的基礎課程,課程對培養學生正確的專業認識,對后續課程的學習都起著重要的作用。雖然多數同學對此課程十分重視也很感興趣,但是對知識的理解不深,缺少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學習效果不理想。同時,我們感到課程本身還有不足之處,課程架構不是十分完善,具體表現在:課程的授課對象是建筑學低年級的學生,一些新的建筑設計理論由于本身的內容特點,不適合低年級學生學習,而高年級又沒有相關的課程,所以只能簡單講述,學生理解不深。從各年級的設計課任課教師反應來看,學生將學習內容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比較差。因此,《建筑設計原理》還需要進一步加強,不斷創新。以下結合我校改革的情況作一簡要的分析。
一、課程改革的目標
課程建設的指導思想是:在培養計劃的指導下,大力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加大教學體系和教學內容的改革,注重培養綜合能力,注重激發創新意識,理論分析與工程實踐相結合,為建筑學專業的學生奠定一個良好的專業理論基礎。課程改革的目標是:滿足教學要求,完善新的教學大綱,為相關的建筑理論提供支持。
二、課程改革的具體內容
1.結合新的培養方案,調整教學計劃在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的要求下,新的培養方案提出建筑學的培養目標是: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美諸方面全面發展,獲得建筑師基本訓練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由此可見,建筑學專業所培養出的人才將來應能順利走向建筑師崗位。建筑設計原理作為建筑學專業的重要基礎課程,需要根據新的培養計劃,與時俱進地完善教學。我校原有課程是整合了《公共建筑設計原理》、《居住建筑設計原理》和《工業建筑設計原理》三方面的內容而成的。同時,結合了場地設計和人體工程與建筑環境行為學兩個專題。課程的內容基本符合建筑學二年級學生的學習要求,但是場地設計這個專題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學習和理解都有較大的困難,只能用貼近學生自身生活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講解,不是很適合在此年級學習。人體工程與建筑環境行為學的內容在隨后的《環境行為心理學》課中也有所涉及,在課中講解略顯重復。因此結合新培養計劃,課程體系有所調整,將原有的《建筑設計原理》調整為《建筑設計原理(1)》和《建筑設計原理(2)》,學時由原有的48學時增加到兩門各32學時,共64學時。開設的時間為第三學期和第五學期,授課對象為二年級和三年級的建筑學專業的學生?!督ㄖO計原理(1)》作為建筑學專業的必修課,其課程內容著眼于基礎,重點分析建筑設計中帶有普遍性和規律性的問題。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和掌握建筑設計中的一般原則和方法,能夠運用到以后的建筑設計中去?!督ㄖO計原理(2)》作為建筑學專業的基礎選修,其課程內容著眼于提高,針對高年級同學在設計中遇到理論問題進行探討。通過學習,使學生更深入了解建筑設計的方法和理論,補充必要的設計知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表1)。這樣將課程體系調整以后,教學內容更加符合學生的實際需要,在教學上有所側重,能夠較好的結合學生在不同階段的學習要求,有的放矢,經過一段實踐,教學效果良好。
2.結合實際需要,安排教學內容
《建筑設計原理(1)》和《建筑設計原理(2)》課程的內容有所發展。首先,課程內容安排上符合學生學習的要求和特點。這兩門課是理論課,容易生澀乏味,對學生的吸引力不大。這就要求課程內容與學生所需緊密相聯。對于《建筑設計原理(1)》所開設的對象是二年級的學生,學生剛開始接觸建筑設計,對建筑設計的基本方法和原則還處以朦朧狀態,而此時所開的《建筑設計原理(1)》課程也主要訓練學生掌握建筑流線、單一空間和空間組合等方面,因此《建筑設計原理(1)》的課程內容著眼于建筑的空間設計,強調建筑空間設計的重要性,基本滿足學生學習和教學要求。《建筑設計原理(2)》所開設的對象是三年級的學生,學生已經學習了近兩年的建筑設計課,有了基本的設計理論和方法,因此《建筑設計原理(2)》的課程內容重點放在對學生設計能力的提高。通過場地設計、防火設計和設計方法論等幾個專題,充實學生的設計理論。其次,課程內容安排上符合新版的培養計劃要求。新的培養計劃指出建筑學的培養目標要求建筑學的學生在畢業后有能力成為建筑師。而我國現行的建筑師執業制度的考核,無疑成為衡量建筑師能力的一個標準。因此兩門課的內容要為學生畢業后參加建筑師執業資格考試做一定的理論鋪墊。從現有的全國一級注冊建筑師資格考試大綱來看,主要考核九門科目。包括設計前期與場地設計、建筑設計知識、建筑結構、建筑物理與建筑設備、建筑材料與構造、建筑經濟、施工與設計與業務管理、建筑方案設計作圖、建筑場地設計作圖、建筑技術作圖等,這些考試科目中的很多內容,在現有的教學安排中沒有完全涉及到。《建筑設計原理(2)》課中場地設計內容的安排就是彌補了這方面的部分不足。
3.理論聯系實踐,強調知識的綜合運用
建筑設計原理類課程,雖然是一門理論課,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重點強調了理論知識與實踐相聯系,課堂傳授的知識應能與實踐相結合是教學的首要任務。課程與實踐的結合,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課程安排上改變了原有理論課單一的課上講授模式,把實踐調研寫入了課程內容,結合建筑學二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教學內容,要求學生調研一座竣工建筑的單體,從環境、空間、造型處理等方面作出詳細調研,通過選題、調研和討論答辯的環節,要求學生對所學的理論知識活學活用,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表達能力等方面。其二,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結合階段性教學,安排相關作業。比如,在講授建筑輔助空間衛生間的設計后,布置調研學校的公共衛生間。同學們在親自調研后,對類似平時經常使用卻往往被初學設計者忽略的地方,有了較深刻的認識,有利于下一步的學習。
4.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豐富教學方法
由于建筑學學習內容的特點,課程中需要有大量的圖片輔以說明,我們十分重視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和方法,從最早的投影幻燈片到現在多媒體課件的使用,豐富教學手段,并且內容每年均有不斷的更新和增加,提高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在教學方法上,根據基礎理論課的自身特點,避免枯燥無味的講述理論知識,我們打破單一教學形式,采用了多種教學形式。通過課上講授與討論,啟發學生的綜合創新能力。在此過程中,自己總結出一些原理和規律。多種教學形式結合的應用活躍了課堂氣氛,充分挖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體現了教學相長,不斷豐富教學內容,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課程考試在覆蓋基本知識的基礎上,多方位、多層面對學生進行考核。加大分析題目的比重,避免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死記硬背,加強對學生的運用和分析能力的檢測。同時結合新的大綱要求,加強對平時學習的考核,調整了平時成績和考試成績的比例,使學生更注意學習的過程,而不是注重最后的考試,強調了學習的過程,使學生真正學到知識。
三、結語
建筑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建筑設計本身就是一種實踐教育。作為建筑學設計的理論課,建筑設計原理的改革發展方向應根據我校的人才培養要求,緊密圍繞課程的實踐性,為建筑設計的課程實踐做好理論鋪墊,理論聯系實踐,結合學生特點,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把學生培養成應用型建筑專業人才。
- 上一篇:建筑工程項目化教學體系
- 下一篇:論端頭廳式地鐵站的建筑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