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施工探討論文
時間:2022-07-04 06:38:00
導語: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施工探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住宅是指以鋼筋混凝土澆搗成承重梁柱,再用預制的加氣混凝土、膨脹珍珠巖、浮石、蛭石、陶爛等輕質板材隔墻分戶裝配成而的住宅。適合大規模工業化施工,效率較高,工程質量較好。框架結構由梁柱構成,構件截面較小,因此框架結構的承載力和剛度都較低,它的受力特點類似于豎向懸臂剪切梁,樓層越高,水平位移越慢,高層框架在縱橫兩個方向都承受很大的水平力,這時,現澆樓面也作為梁共同工作的,裝配整體式樓面的作用則不考慮,框架結構的墻體是填充墻,起圍護和分隔作用,框架結構的特點是能為建筑提供靈活的使用空間,但抗震性能差。針對此類常見問題,分析原因,提出對策,使施工能夠滿足規范要求,從而保證工程質量。
關鍵詞: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施工
1梁、柱的鋼筋保護層厚度問題
鋼筋保護層厚度通常是指主筋的保護層厚度,有些施工人員按字面將其誤解為構件最外側鋼筋到模板(即箍筋外側),甚至是拉筋外側到模板的距離。鋼筋保護層的作用一是確?;炷廖展摻?,使兩者共同工作;二是考慮耐久性即鋼筋的保護,防止因混凝土開裂后鋼筋被氧化銹蝕,且滿足耐火極限的需要。但保護層太厚會導致構件有效截面削弱過多,而太薄則降低上述兩個作用。目前相關文獻已按環境類別對不同構件保護層的最小厚度做出新的規定,其含義也十分明確,具體施工中應嚴格執行。但考慮到每個工程都有不同的具體情況,所遇到的問題也各式各樣,以下將分別探討。
(1)當建筑物的防火等級要求較高時,可根據防火規范的要求適當增大鋼筋保護層厚度,但應與設計方共同協商,確定是減小有效截面值,還是保持該兩值不變而增大構件截面尺寸。
(2)對一類環境的C25混凝土梁,其主筋保護層厚度為25mm,箍筋均應包含在其內,實際箍筋外側保護層厚度為17mm。
(3)當構件截面尺寸較大時,如結構轉換層梁、梁式筏形基礎、條形基礎、箱形基礎的梁、板等,可通過減小的方法來增大保護層厚度,因此時該兩值的縮減量的比例較小,對構件截面尺寸及承載力影響很小。施工人員可在保證安全或設計認可的原則下根據具體工程、構件及部位靈活運用。
(4)當箍筋在10以上或有其外拉筋時,主筋保護層取25mm就未免偏小,此時應根據具體情況適當將原構件增大10—20mm,同時增大保護層厚度,使有效截面保持不變。
2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同的問題
目前高層建筑中。柱使用C45甚至C60及以上混凝土已非常普遍。實際工程中樓蓋合適的混凝土強度等級應為C20—C35。柱混凝土設計強度高于梁板。且隨建筑物高度增大。兩者的設計強度差距會越大。JCJ3——1991第5.2.1條規定:梁柱混凝土強度等級相差不宜大于5MPa。如超過時。梁柱節點區施工時應作專門處理。使節點區混凝土強度等級與柱相同,強調節點核心區的混凝土強度等級要與柱相同。不能與梁板混凝土強度等級相同;而現行規范JCJ3-2002第13.5.7條規定:當柱混凝土設計強度高于梁、樓板的設計強度時,以對梁柱節節點混凝土施工采取有效措施。雖未強調節點核心區混凝土強度等級要與柱相同,但無論梁柱混凝土強度等級相差多少都要保證節點強度。兩者均旨在保證“強節點”的設計原則。
目前,幾乎都采用商品混凝土泵送工藝。且習慣于將豎向構件與水平構件分兩批集中澆筑(即節點區采用樓蓋混凝土的強度等級澆筑)。若要求梁柱節點單獨澆筑。會因澆筑時日不易控制而導致質量事故,且節點區與梁板間分隔也有難度。對此問題雖提出了很多種處理方法。但還未得出完全統一的作法。
3按不同規范要求施工的探討
3.1按ICI3—1991規范要求施工
JCJ3-1991規范規定。應保證節點核心區的混凝上強度等級與柱相同。但又未對節點區的施工范圍進行明確規定。因此對此有很多作法。
(1)在梁板與柱交界處。離柱邊不小于500mm且不小于1/2梁高處。沿45斜面從梁頂面到梁底面用5mm網眼鐵篩布隔開。
(2)在梁板與柱交界處。離杵邊梁高處世置垂直交界面即設置成直槎(交界面處采用快易收口網)。不能做成斜槎或階梯槎。上述作法都均未涉及板的范圍。
為方便施工??芍苯釉诹憾耍ㄖ叄┰O置垂直交界面(采用快易收口網),可避免在板內設罱交界面。使施工難度降低;但為防止交界面形成施工冷縫。建議施工時節點區混凝土采用塔吊用漏斗澆筑。梁板混凝土則采用泵送。同時澆筑。
3.2按JGJ3—2002—規范要求施工
另一種作法是在節點處增加縱向鋼筋(可與前述為保證節點箍筋采取的增加豎向短筋措施合并使用),設置型鋼或矩形芯柱及增加箍筋予以補強。該法施工方便,質量容易保證,易被施工單位接受,但節點區柱的軸壓比會增大,延性減小,根據節點核心區受壓受剪驗算規律。當梁板與柱的混凝土強度等級僅相差5MPa時,節點區可與樓蓋一起澆筑;當梁板比柱的混凝上強度等級分別低10MPa和15MPa時,節點區需增設豎向短筋,其數量分別為柱主筋配筋量的50%和100%;當梁板比柱的混凝土強度等級低20MPa及以上時,再靠增設節點區豎向短筋來提高抗壓強度已不可行,此時節點區需采用與杜同強度等級混凝土單獨澆筑。為增加節點延性.增加的豎向短筋可做成柱內矩形芯柱。
4核心區箍筋施工的問題
4.1問題分析
在實際施工中,梁-柱節點區鋼筋密集,構造復雜,特別是處于結構中間部位的柱子,梁柱鋼筋縱橫交錯,梁的縱向受力鋼筋要放在柱縱向鋼筋內部,呈井子形交叉,這樣柱子的箍筋綁扎就很不方便。在框架結構施工中,施工單位普遍采取先安裝梁板模板,再綁扎安裝梁鋼筋,待梁鋼筋安裝結束,然后整體沉梁,那么節點區箍筋就無法綁扎,致使梁柱節點區出現不放、少放或者即使放也是雜亂的擠在一起,這樣就會給節點區質量留下安全隱患。由于意識到這個問題對工程質量的影響,有些施工單位施工人員就采取用兩個開口箍筋對向拼合的方法,然而這種做法顯然是不符合規范規定的。根據規范的規定,為保證箍筋對混凝土核心區起到約束作用,箍筋要封閉、末端要有彎鉤。還有的做法就是在沉梁之前就把柱箍筋綁扎好,然后和梁一起下落,由于箍筋與柱縱筋摩擦且下落不平衡,使得箍筋不能下落出現施工人員強力往下打的現象,不但把箍筋打得變形,而且也不能使得箍筋到位。這樣做的結果是箍筋沒有得到封閉綁扎且雜亂變形,間距更不會滿足規范要求。以上兩種方法都不能解決節點核心區箍筋施工的問題。
4.2采取措施
(1)在鋼筋下料加工的時候,就考慮增加若干根與箍筋同級別的短鋼筋;具體長度根據節點區箍筋高度確定,箍筋開口處先焊接好,然后把柱箍筋按照設計間距用短鋼筋焊接,可以在箍筋每邊或兩邊相對焊接即可,加工成上下開口四周封閉的整體骨架。
(2)在安裝梁鋼筋之前,把整體骨架套入柱縱筋并用墊木擱置在樓板模板面上,然后穿梁縱向鋼筋并綁扎,待梁鋼筋安裝完沉梁時,節點區骨架就與梁整體下落,且不會出現變形、開口的問題。這種方法可保證節點區箍筋的間距與數量,實施效果很好,使得節點區箍筋能夠滿足規范要求。
參考文獻
[1]李軍.鋼筋混凝土結構控制爆破拆除倒塌計算機模擬[D].武漢科技大學,2007.
[2]劉加進.基于三維非線性地震響應分析的結構損傷評估與抗震設計研究[D].浙江大學,2006.
[3]潘元.鋼筋混凝土框筒結構地震反應的仿真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5.
[4]周建民.考慮時間因素的混凝土結構分析方法[D].同濟大學,2006.
[5]徐澤晶.火災后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材料特性、壽命預估和加固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6.
[6]劉長林.探索“紅色長廊”的奧秘[J].中華建筑報,2007.
[7]肖英龍.JFE對建筑用鋼材及施工法的開發[J].世界金屬導報,2007.
[8]散人.大學大樓林立,哪個是世界一流[J].廣東科技報,2007.
- 上一篇:員工生日會策劃方案
- 下一篇:糧食作物單產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