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智能建筑的電器安裝質量安全
時間:2022-08-06 09:50:06
導語:保障智能建筑的電器安裝質量安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智能建筑概要
《智能建筑設計標準》(GB/T50314-2006)對智能建筑定義為“以建筑物為平臺,兼備信息設施系統、信息化應用系統、建筑設備管理系統、公共安全系統等,集結構、系統、服務、管理及其優化組合為一體,向人們提供安全、高效、便捷、節能、環保、健康的建筑環境”。在GB/T50314-2006中,智能建筑是一個大概念。它包括信息設施系統、信息化應用系統、建筑設備管理系統、公共安全系統和機房工程。原來的安防、消防、樓宇自控、電話/電視/計算機、網絡統統收入囊中,包括信息通信、計算機、自動化控制、建筑電氣等技術領域,涵蓋新建、擴建和改建的辦公、商業、文化、媒體、體育、醫院、學校、交通和住宅等民工業建筑等智能化系統的工程設計。智能建筑不是特殊的建筑,它主要由4A組成,即BA大樓自動化系統、OA辦公自動化系統、CA通訊自動化系統、SA安全自動化系統。
2智能建筑的主要設備和構成
智能建筑設備監控系統是以分布在建筑各處的遠程處理機和中央處理系統設備,通過總線橋進行信息交換的,主要包括系統設備(包括主機、網關、通訊設備、DDC、控制屏等)、系統輸入設備(包括各類溫、濕、壓力、流量、電量傳感器、水流開關等現場設備)和輸出設備(包括各類風門、執行器、閥門及其執行機構等)等。
3智能建筑的電氣安裝技術
為保證智能建筑整體運行的先進水平和安全,對電氣施工安裝提出嚴格質量監控,具有重要的意義。電氣工程與建筑工程、裝修工程相互依賴、相互制約,布線系統又大多附著于建筑物內外表面。;電氣工程與其它各專業工程在平面和立體上有一個綜合布置、先后次序的問題,需要盡最大限度避免相互干擾施工。電氣工程有受電、送電、用電的自然流程,不符合這個流程的施工組織往往會貽誤用電設備和器具的試運轉。做到在智能建筑電氣安裝施工中的質量管理,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3.1協調各種專業施工隊伍使各施工單位協調配合,交錯施工,質量達標,適時辦理交接手續,現場督促補管,分清專業施工界面強電和弱電,耐心磨合,交錯施工跨專業之間的施工、調試、需要仔細安排,早作分析,協調進行。
3.2認真閱圖圖紙是施工的前提和依據,只有詳細核對圖紙,對工程中各系統做到心中有數,才能發現問題和糾正錯誤,做到對工程質量的預控。
3.3熟悉規范,嚴格質量管理智能建筑電氣施工質量規范條框較多,技術要求較高,在工作中,一定要嚴格質量管理。材料的質量是施工質量好壞的關鍵,要始終把材料質量的管理貫穿于工程建設的全過程。
3.4實現質量目標的預控在質量管理中,一定要根據合同仔細推敲,嚴格管理,實現系統應具備的功能。明確關鍵,制訂措施,根據規范對工程質量預控。除了材料的自身質量保證外,也要保證系統的功能。
3.5遠程處理機的安裝要求樓宇自動控制系統與各RPU之間的通信是透明的,可利用同一線路不同的RPU完成同一個控制系統。一般而言.BAS系統大量監控的是空調機組,所以將RPU布置在機房之中或附近.把空調機組控制系統使用后剩余的輸入輸出接口用于連接附近的水流量計、水位信號、照明控制等。為了日后的發展.RPU的接口要留出20~30%為宜。
3.6BAS線路安裝要求在BAS進行布線時,要注意某些線路需要專門的導線.如BAS的通信線路、溫度濕度傳感器線路、水位浮子開關線路、流量計線路等。它們一般需要屏蔽線。或者由制造商提供專門的導線。電源線與信號、控制電纜應分槽、分管敷設;DDC、計算機、網絡控制器、網關等電子設備的工作接地應連在其他弱電工程共用的單獨的接地干線上。智能建筑中安裝有大量的電子設備.這些設備分屬于不同的系統,由于這些設備工作頻率、抗干擾能力和功能等都不相同-對接地的要求也不同。在安裝中.按下述方法進行接地:
3.6.1電子設備的信號接地、邏輯接地、功率接地、屏蔽接地和保護接地。一般合用一個接地極,其接地電阻不大于4Ω:當電子設備的接地與工頻交流接地、防雷接地合用一個接地極時.其接地電阻不大于1Ω。屏蔽接地如單獨設置,則接地電阻一般為300Ω;
3.6.2對抗干擾能力差的設備-其接地應與防雷接地分開。兩者相互距離宜在20m以內.對抗干擾能力較強的電子設備.兩者的距離可酌情減少但不宜低于5m;
3.6.3當電子設備接地和防雷接地采用共同接地裝置時,兩者避免雷擊時遭受反擊和保證設備安全。應采用埋地鎧裝電纜;
3.6.4電纜屏蔽層必須接地.為避免產生干擾電流,對信號電纜和1MHz及以下低頻電纜應一點接地;對1MHz以上電纜,為保證屏蔽層為地電位。應采用多點接地。閉路電視和工業電視都必須采用一點接地。
3.7輸入設備的安裝要求
3.7.1安裝位置應能正確反映其性能的位置,便于調試和維護的地方,不同類型的傳感器應按設計和產品的要求和現場實際情況確定其位置;
3.7.2水管型溫度傳感器、蒸汽壓力傳感器、水流開關、水管流量計不宜安裝在管道焊縫及其邊緣上開孔焊接;
3.7.3風管型、濕度傳感器、室內溫度傳感器、風汽壓力傳感器、空氣質量傳感器應避開蒸汽放空口及出風1∶3處;
3.7.4管型溫度傳感器、水管型壓力傳感器、蒸汽壓力傳感器、水流開關的安裝應在工藝管道安裝同時進行;
3.7.5風管壓力、溫度、濕度、空氣質量、空氣速度、壓差開關的安裝應在風管保溫完成后進行。
3.8輸出設備的安裝要求
3.8.1風閥箭頭和電動閥門的箭頭尖與風門、電動閥門的開閉和水流方向一致;
3.8.2安裝前宜進行模擬動作;
3.8.3電動閥門的口徑與管道徑不一致時,應采取漸縮管件。但閥門口徑一般不應低于管道口徑二個檔次,并應經計算確定滿足設計要求;
3.8.4電動與電磁調節閥一般安裝在回水管上。
4結論
智能建筑已經在我國初見雛形,并在建筑行業的各個領域快速發展。如何在智能建筑電氣安裝中保證質量安全,是廣大建筑安裝人員面臨的急迫問題。通過管理、技術、教育幾個方面的綜合措施,能有效控制智能建筑施工中的電氣安裝質量安全,從而保證智能建筑的工程質量,同時也最大適度減少施工人員的傷亡及國家財產的損失。
- 上一篇:智能建筑中物聯網的作用
- 下一篇:弱電設計與綜合布線運用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