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技術研究與應用
時間:2022-08-26 02:48:59
導語:建筑工程施工技術研究與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施工技術和各方面的計算
1.轉換層結構施工流程
對二樓層面進行施工之后,需要進行放線測量、二層剪刀墻的制作、綁扎鑄鋼筋、安裝樁模板、澆筑混凝土等工作(在框支柱混凝土的澆筑過程中,第一次需要澆筑至框支梁下彎的末端處,第二次澆筑工作的實施需要在框支梁的施工完成之后,經過驗收合格后再澆筑至大梁底部),緊接著是滿堂紅支撐體系轉換層大梁的搭設,安裝大梁底模的工作,綁扎大梁鋼筋、大梁側模以及其他模板的搭設、其他鋼梁筋的綁扎、大梁混凝土的澆筑工作(澆筑的高度需要達到梁高的一半),板梁及其他部分梁體混凝土的養護工作。
2.滿堂腳手架巨型梁施工支撐技術
根據疊合梁的原理,將巨型混凝土梁分成兩次澆搗成型,可以減小巨型梁的荷載和水化熱的影響,減輕大體積混凝土梁的承載力。第一次澆筑的混凝土強度能達到設計的70%,在澆筑時將混凝土澆筑至離面板800mm。在混凝土梁溫度下降時進行第二次澆筑,第二次澆筑時的恒載和活載基本由第一次澆筑的鋼筋混凝土承載,而混凝土梁的模板只需要承載第一次澆筑鋼筋混凝土的恒載和活載。為了保證安全可靠施工,在具體施工過程中,要縮短建設工期,減少工程造價。因此,支撐系統的構件要能通用,簡便易拆、裝。大體積混凝土梁架空施工支建筑轉換層梁架施工支撐體系必須滿足以下要求:①支撐系統的整體穩定性要好,這樣可以減輕施工時產生的振動荷載,防止在巨大荷載作用下支撐體系的整體失穩受損;②施工支模體系中的受力構件要承受住足夠的壓力;③對工期時間要求高,支撐系統是一種大型梁式結構工程,建筑轉換層的安裝工程量大,需要使用的支撐構件和材料較多,施工期又不宜太長;④支模體系的整體強度要高。針對以上要求,適當增加二層樓面梁的承載力,不拆除一層和二層的樓面結構支撐體系,靠一層和二層模板的支撐體系進行支撐。同時,支撐體系應當采用直徑為48×3.5的普通鋼管,搭設滿堂紅腳手架進行支撐。對上述情況進行分析發現,在工程的實施過程中要用標準為φ48×3.5的鋼管對滿堂紅的腳手架支撐體系進行搭建,保持一、二樓面原有的支撐體系和結構,同時在二樓增設一部分面梁的承載力,緊靠一、二層支撐體系的模板將轉換層的荷載向柱的方向傳遞,同時要傳遞至基礎方案。(1)矩形梁模板和支撐體系的建立在梁底模和側模的制作過程中需要采用18mm厚的膠合板,同時使用80×100mm的松雜木木方,拉螺桿要采用φ12的對拉螺桿,有關模板和支撐系統的布置如圖1。圖1模板和支撐體系布置圖滿堂鋼管腳手架的支撐系統搭設標準為φ48×3.5,同時在施工過程中要使立桿沿梁方向之間的距離保持在φ500,橫向距離保持在一定,同時要達到所要求的寬度即φ400(800寬梁)及φ450(900寬梁),使得大梁底部有一定的支撐結構。要在施工過程中和保證小橫桿和立桿梁之問的距離為φ500,用扣件將小橫桿和立桿進行連接。在立桿的φ800高度處需要設置~道桿進行加固措施。在施工過程中對于跨度大于4m的梁的起拱需要保持在3L‰。橫坊之間的距離要保持在φ400,同日寸在施工過程中為使模板起到一定的作用,對模板之間的逢坂都要用膠帶紙進行封閉。在施工過程中,滿堂紅普通鋼管的要求為:1)采用水平連桿進對桿頂和桿腳處進行固定;2)在梁兩側的立桿垂直平面上需要設置剪刀撐,必須要進行全面設置,同時要在橫斷面方向處設置一道2000mm的剪刀撐;3)在腳手架的搭設過程中需要按照滿堂紅對支撐體系的要求進行,梁下支撐力的小橫桿需要用雙扣件和立桿扣件進行固定;4)立桿的設立過程中需要遵循的原則是使用整根鋼管,若要用2根連接時,需要采用“一”字扣件對其進行連接(接頭在安裝過程中需要保持一定的比例),不得使用旋口接,更不得將短立桿連接在水平桿上。(2)巨型梁支撐結構穩定計算下面將以轉換層巨型梁最大截面(900×2300mm)來進行大梁的支撐穩定計算。1)大梁第一次澆筑高度為1500mm,經過計算其荷載如下所示:Q1=25×0.9×1.5=33.5kN/m(這是鋼筋混凝土的理論自重標準值);Q2=1.5kN/m(支架、木枋、模板自重);Q3=3kN/m(設備和施工人員的荷載標準值);Q4=5kN/m(在混凝土澆筑時存在的荷載標準值);∑Q=(Q1+Q2)×1.2+(Q3+Q4)×1.4=53.2kN/m。2)立桿承載力計算:立桿相互間距為φ500,按照每米內分布6根立桿做荷載來考慮。立桿需要達到的承彰力測算值:N=205N/mm2×489×10-3=100kN,6×N=6×100=600kN,大于50.92kN,滿足實際要求。3)扣件的承載力測算:按照每米內分布參與荷載扣件9件,每個扣件應有承載力均超過8kN;9×8=72kN大于50.92kN,滿足實際要求。4)立桿穩定性計算:其中長細比九=100×1.85×0.8/1.58=94;穩定系數φ為0.634;立桿截面積A=489mm2;故ΦAf=489×205×0.634×10-3=63.6kN,而50.92/6=8.8kN;63.6kN大于8.8kN,因此立桿穩定性滿足實際要求。5)由于梁底的方木橫放在水平的鋼管上,因此這部分水平桿抗壓承載力均由方木承擔,故可以不用計算。6)拉螺桿承受壓力計算:新澆筑的混凝土給予模板的側向壓力標準值:F=γH=1.5×25=37.5KN/m2;螺桿受到拉力:P=FA=0.5×0.5×37.5=9.375KN;經過驗算:σ=P/S=9375/(12/2)2•π=82.9N/mm2,82.9N/mm2小于210N/mm2,故滿足實際要求。為了保證工程質量,工程施工項目部決定先對框柱混凝土進行澆搗,澆搗至梁底50ram即可,然后進行大梁的梁鋼筋捆扎,在梁鋼筋捆扎完成后,再對高度超過1m的轉換大梁進行混凝土的澆筑施工,在澆筑前期應該注意對施工縫進行處理。
二、混凝土工程重點技術措施
為了保證工程質量,工程施工項目部決定先對框柱混凝土進行澆搗,澆搗至梁底50ram即可,然后進行大梁的梁鋼筋捆扎,在梁鋼筋捆扎完成后,再對高度超過1m的轉換大梁進行混凝土的澆筑施工,在澆筑前期應該注意對施工縫進行處理。
1.對轉換層進行混凝土澆筑
(1)在確保轉換層首次澆筑混凝土養護有設計強度的75%后,才可以進行第二次混凝土的澆筑工作。(2)對大梁的澆筑工作要分兩次來進行,在水平施工縫點預置30~50mm的凹槽,以便水泥結構的粘結。(3)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對整個結構分成兩個區域進行對稱澆筑,區域之間、上下層混凝土兩者之間混凝土澆筑要預留間歇時間,在確保下層初步凝固后才可以進行上層的澆筑,整個區域內采用分層澆筑,整個系統的澆筑按照分層分區域來進行。(4)混凝土的振搗:因為轉換層內,鋼筋結構密布,鋼筋相互間距很小,已有的Φ50棒不容易插入梁內,因此大梁的振搗則使用中Φ30振動棒,振搗時間一般為15~30s,振至混凝土體表面不出現氣泡為止,然后使用滾筒對整個橫向表面整平,以防止收縮裂縫出現。(5)混凝土板面縱向控制:除去根據標志對剪力墻及柱筋上的一些標高點進行有效控制外,還需要在澆筑層表面安置水平儀,對整個澆筑板面合理監控并找平。
2.混凝土的養護、測溫
轉換層測溫采用直測法,測點分別設置在二個澆筑分區的主梁上,每個分區設置二個測點。直測法的測溫方法與大體積混凝土測溫方法相同。測試時間為混凝土澆筑完畢后。開始三天每4h測溫一次,以后每8h測溫一次,每次測溫應作好記錄和分析。測溫的目的是了解混凝土的內外溫差是否控制在25℃以內,如果混凝土的溫差變化趨于25℃以上,應及時采取保溫養護措施。
三、注意事項
(1)梁高較大的轉換大梁應分兩次澆搗混凝土,第一次澆筑高度應根據計算確定。(2)用型鋼支撐的轉換大梁在其下對應層的主梁上設置鋼管支撐,以提供傳力架,將意外的荷載進行荷載,保證必要的安全性。五、結語總之,要根據疊合施工原理,從模板支撐、設鋼筋網、改善混凝土品質、有效解決厚板施工荷載傳遞和抗裂問題等方面重視高層綜合樓厚板結構轉換層施工技術問題,以達到控制結構轉換層整體施工質量的目的。
本文作者:段睿君工作單位:廈門市廣廈工程建設有限公司
- 上一篇:民用建筑電氣安裝的問題與對策
- 下一篇:剖析建筑消防的問題及處理對策